江南+陳華
目前,社會救助基金尚未設立,法律規定的代收代管無名氏賠償款主體處于缺位狀態。因而在交通事故中死者為無名氏的情況下,財政、民政、交管等部門都來出面主張代收并保管無名氏的死亡賠償款項。本案便是江西發生的一起司機撞死無名氏后,將賠償款交給財政部門引發的理賠糾紛案。
肇事司機將賠償款上交財政局
王林是一名有著多年駕齡的司機,開車一直非常謹慎。2012年9月25日21時43分許,他駕駛的贛A7XXXX號面包車由南向北沿南昌縣蓮塘南大道行駛至南昌縣加油站路段時,突然發現前方有一名男性躺在機動車道上,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他趕緊腳踩剎車,但一切為時已晚,車輪已經從這名男性身上碾壓過去。該男性當場就失去了生命體征。事故發生后,交警及時介入調查后發現,該男性屬精神異常者,且無法聯系上其家屬。該事故經南昌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認定由王林和男性分別承擔本次事故的同等責任。
事故發生后,南昌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要求王林先行支付肇事賠償款,并表示該賠償款暫由南昌縣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管理委員會代收,待查找到死者親屬后再轉交。王林當時覺得十分納悶。交警隨即向他出示了《江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實施細則》第29條之規定,對道路交通事故無法確認身份的未知名死者(以下簡稱“未知名死者”)的遺體,由公安部門按照有關規定處理,其人身損害賠償金由當地救助基金管理機構提存保管。
王林認為交警的說法有法律依據。于是,他于2012年12月18日按照南昌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的要求,將賠償款人民幣11萬元交至南昌縣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管理委員會代為保管。據悉,該會不具備法人資格,是南昌縣財政局的內設機構。
拿著南昌縣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管理委員會開具的收據后,王林要求他投保的保險公司給予理賠。可是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卻表示不符合理賠條件。理由是公司有規定,這種情況不能支付理賠款,最好的辦法是向南昌縣財政局要回王墊付的賠償款。然而,財政局表示該局接收他的賠償款也是有文件的。
無奈之下,王林于2013年7月17日向南昌縣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他投保的保險公司依保險合同進行理賠。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法院竟駁回了他的訴訟請求。
原來,南昌縣法院經審理認為,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才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與無名氏交通事故案件死亡賠償金沒有直接的關聯,不具有直接的管理權或處分權,也沒有法律明確賦予其職責或公益上的當事人資格,因而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筆者了解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6條第二款規定,侵權人以已向未經法律授權的機關或者有關組織支付死亡賠償金為理由,請求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之后,王林又向南昌縣法院起訴南昌縣財政局,要求返還支付的交通事故賠償款11萬元。
此案受理后,在當地引發不小的爭議。南昌縣財政局原本是想做件好事,沒想到卻成了被告。其實狀告當地的財政部門,官司是否能打得贏?王林心里也在犯嘀咕。
一審法院認定財政局不具有直接的管理權或處分權
南昌縣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王林駕駛贛A7XXXX號面包車在行駛時,將一躺在機動車道內的無名氏男性碾壓,發生交通事故,致無名氏男性當場死亡。本次交通事故經南昌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認定,原告王林和無名氏男性負此次事故同等責任,程序合法,證據充分,法院予以確認。根據法律規定,死亡賠償金的性質決定了賠償權利人為受害人的近親屬,未經法律授權的有關組織無權代替無名氏死者主張死亡賠償金。法律、法規并未明確授權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管理機構在交通事故案件中主張死亡賠償金。道路交通事故基金管理機構與無名氏交通事故案件死亡賠償金沒有直接的關聯,不具有直接的管理權或處分權,也未有法律明確賦予其職責或公益上的當事人資格。為此,原告王林要求被告南昌縣財政局返還支付的交通事故賠償款11萬元,其理由正當,法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72條第一款、第92條的規定,判決被告南昌縣財政局在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返還原告王林人民幣11萬元。
賠償款是否屬于不當得利款
一審宣判后,南昌縣財政局不服,向南昌市中院提起上訴,稱一審認定事實錯誤。交通事故發生后,因死者近親屬無法找到,權利請求人暫時沒有出現。在這種情況下,王林同意將部分賠償款11萬元交于該局提存保管。提存保管是本案的基本事實。提存保管行為不是侵權責任賠償請求權的行使,但一審法院把該局的提存保管行為等同于侵權責任賠償請求權的行使,認為該局行使了只有死者近親屬才能行使的侵權責任賠償請求權,明顯事實認定錯誤。另外,南昌縣財政局還認為一審適用法律錯誤。本案是一起交通事故。在侵權責任法中應優先適用第48條之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承擔賠償責任”,而不是侵權責任法第18條“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被侵權人承擔責任”。況且,該局在本案中的行為不是侵權責任賠償請求權行為,只是依法履行提存保管無名死者死亡賠償金的行為,其行為不受侵權責任法第18條的規制。該局的提存保管行為直接依據《江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實施細則》第29條的規定。該29條是行政法規《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試行辦法》第39條委任立法的結果,《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試行辦法》第39條又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7條委任立法的結果。在我國委任立法是立法的基本方式。所立的法只要不違背上位法,應該得到遵守執行。顯然該局依據《江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實施細則》第29條履行的提存保管職責在公法上不違背上位法,且為行政法規《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試行辦法》和法律《道路交通安全法》所允許,在私法上為王林和該局形成了提存保管合同關系。該局的提存保管行為完全符合法律規定。
被上訴人王林認為,該局占有他的11萬元系不當得利行為。支付11萬元目的是為了支付交通事故無名氏死亡案件的賠償金,后發現南昌縣財政局系非法律授權而接受了該賠償金,致使他無法就該賠償金向保險公司索賠。
另外,王林還認為,《江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實施細則》只是省級財政部門的一個政策,不具有法律效力。從《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6條關于“被侵權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無近親屬或者近親屬不明,未經法律授權的機關或者有關組織向人民法院起訴主張死亡賠償金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侵權人以已向未經法律授權的機關或者有關組織支付死亡賠償金為理由,請求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的規定中可以得知,南昌縣財政局接受該11萬元賠償金的行為是得不到法律支持的。王林將11萬元匯入南昌縣財政局的賬戶系王林的錯誤意思表示所致,即王林錯誤地認為該局接受該11萬元賠償款具有法定資格。該局未能提供合法占有11萬元的根據,且造成了王林的損失,故該局取得該款項屬于不當得利,依法應予返還。至于該局聲稱接受該11萬元的行為系提存保管,沒有合法依據。到目前為止,我國法律只是明確了公證機關具有提存的職能,仍然沒有授權該局具有提存職能。該局無權行使提存而占有王林的財產。退一步來說,假如法律已授權該局具有提存的職能,但作為提存人隨時有權取回自己的提存物,該局也無權拒絕返還。
經審理,南昌市中院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認定的事實一致。
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管理委員會獲死亡賠償金無法律依據
南昌市中院經審理認為,南昌縣財政局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管理委員會是否具有收取死亡賠償金的權限是本案是否構成不當得利的關鍵。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之一是職權法定原則。目前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并未規定或者授權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收取無名氏死者死亡賠償金的行政職權。故法院認定南昌縣財政局取得該11萬元構成不當得利,應將該11萬元返還王林。據此,該院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有關法律規定,于2015年6月2日作出了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判決。
(文中人名系化名)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法博士點評
根據我國有關法律規定,一個人的生命權被剝奪后,侵權人須賠償死亡賠償金。而我國《民法通則》和相關司法解釋也明確規定,死亡賠償金的支付對象是受害者近親屬,他們是因為侵權人的侵權行為而受到了侵害。所以,死亡賠償金的索賠主體應該是且也只能是受害者的近親屬,旁人無權索賠。對于本類案件中死亡的無名氏,雖然目前無法找到他的近親屬,但是訴訟時效會等到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計算。所以暫時沒有找到權利人,并不會導致死者“死了白死”,侵權之債也并不會因此而消滅,更不會導致肇事者“撞了白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