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政春,湯自光,符艷春,李 紅,羅建新,高光福,徐一蘭
(1. 南縣南洲鎮農業綜合服務站,湖南 南縣413200;2. 南縣烏嘴鄉農業綜合服務站,湖南 南縣413200;3. 南縣農業局,湖南 南縣413200;4.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410127)
黃華占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一個優質、高產、廣適性常規水稻品種[1]。該品種在湖南省益陽市南縣作一季晚稻栽培已有近10 a,年種植面積約2.67 萬hm2,產量一直較穩定,但增產潛力有限。近年來,由于大部分農戶自己留種,出現了種子不純、品種特性衰退或減產等現象[2]。為保證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2014年南縣在湖南省農業廳糧油處的安排和指導下,收集了在湖南市場反應較好的Y 兩優1 號、皖稻153、兩優0293、Y 兩優2 號、Y 兩優900、徽兩優996、C 兩優608、兩優6326、深兩優5814 等9個雜交稻品種,以黃華占為對照進行品種比較試驗,開展了生育期、抗性、經濟性狀、產量和經濟效益比較分析,以期找出適宜于當地生產,產量高、效益好的品種。
試驗在益陽市南縣南洲鎮北洋村4 組進行,試驗地土壤為洞庭湖平原紫潮泥黏壤土。試驗前耕層土壤基本理化性狀為:土壤容量1.18 g/cm3,有機質含量33.46 g/kg、全N、全P、全K 含量分別為0.35 、1.33、23.8 g/kg,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別為227.68、34.40、118.85 mg/kg,pH 值7.89。
試驗地屬亞熱帶過渡到季風潮濕氣候,年平均氣溫16.6℃,年降水量1 237.7 mm 左右,≥10℃活動積溫5 300~6 500℃,無霜期263~276 d。稻田種植制度為稻-油兩熟,前作為免耕直播油菜。
供試水稻品種有皖稻153(安徽華安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兩優0293(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Y 兩優2 號(安徽袁糧水稻產業有限公司)、徽兩優996(福建超大現代種業有限公司)、Y 兩優900(湖南袁創超級稻技術有限公司)、Y 兩優1 號(湖南省隆平種業有限公司)、C 兩優608(湖南隆平種業有限公司)、兩優6326(湖南德農正成種業有限公司)、深兩優5814(湖南亞華種子有限公司)和黃華占(CK,湖南農豐種業有限公司)。
田間所施肥料有復合肥、尿素和鋅肥;復合肥為40%“瑞庭牌”水稻測土配方專用肥(N︰P︰K=20︰15︰5,岳陽優樂化肥廠),尿素的N 含量為46%(岳陽氮肥廠),鋅肥為大粒鋅(含鋅≥70%,武漢高飛農業有限公司)。
試驗共設10個處理(品種),每個處理3 次重復,小區面積30 m2(長×寬=3 m×10 m),隨機區組排列。
油菜于5月18日收割,稻田于5月30日進行翻耕平整,翻耕前施用“瑞庭牌”測土配方肥作基肥,施用量為375 kg/hm2;耕翻后6月1日進行芽谷直播,黃華占的播種量為52.5 kg/hm2,其余品種的播種量均為22.5 kg/hm2。禾苗3 葉一心(6月14日)時追施尿素75 kg/hm2,大粒鋅3 kg/hm2;禾苗長至4~5 葉(6月23日)時,追施尿素225 kg/hm2,40%“瑞庭牌”測土配方肥300 kg/hm2。6月3日用30%芐嘧·丙草胺乳油1 500 m L/hm2對水225 kg/hm2均勻噴霧,進行封閉除草。噴藥時和噴藥后5~7 d 保持田間濕潤,廂面無積水。6月21日,用10%雙草醚450 g/hm2對水450 kg/hm2均勻噴霧殺死稗草,噴藥24 h 后進行灌溉,灌水深度以不淹沒心葉為度,保持這一水層5~7 d。7月18日開始曬田,7月24日復水,7月26日追施40%“瑞庭牌”測土配方水稻專用肥150 kg/hm2,其他管理措施同常規大田生產。
1.4.1 生育期 從播種到成熟,分別記載各處理播種期、拔節期、始穗期、齊穗期、成熟期等主要生育時期,計算全生育期。
1.4.2 病蟲發生情況及相關抗性比較 在水稻孕穗期,調查不同品種稻飛虱和紋枯病的發生情況,每個小區采用5 點取樣法調查5個點,每個點調查20 蔸,每個品種共調查300 蔸,再計算出每個品種百蔸的蟲量和病蔸率。水稻的整齊度是根據抽穗時間的長短來確定。水稻成熟后,根據目測來判斷抗倒能力、早衰和落色情況。
1.4.3 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 成熟期,每小區隨機調查5 點,每點1 m2,計算平均有效穗;并從中隨機取5蔸水稻進行考種,測定每穗總粒數、實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等指標,計算其平均值。同時每小區單打單收單曬,將稻谷曬干揚凈,分別實稱小區干谷產量,并計算單位面積產量。
1.4.4 經濟效益 計算各品種單位面積的成本和產值,比較各品種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
采用M icrosoft Excel 2003 和DPS 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統計分析。
從表1 中可以看出,供試雜交稻品種的全生育期均比對照品種黃華占的長。其中,全生育期最長的品種為Y 兩優900,全生育期134 d,比對照品種延長18 d;生育期最短的品種為C 兩優608,全生育期124 d,比對照品種延長8 d。觀察顯示,供試的雜交種均能在8月中旬齊穗,適宜于灌漿結實,避開寒露風的影響,能保證水稻的安全齊穗,有利于水稻的高產、穩產。

表1 各水稻品種生育期的比較
由表2 可知,各水稻品種中以對照品種黃華占的有效穗數為最高,達396.0×104穗/hm2,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其次是徽兩優996 和皖稻153,分別為327.0×104穗/hm2和312.0×104穗/hm2,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而Y 兩優1 號、Y 兩優2 號、Y 兩優900 和深兩優5814 有效穗數較低,僅268.5×104~276.0×104穗/hm2,顯著低于前3個品種。每穗總粒數和每穗實粒數均以Y 兩優900 為最高,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對照品種的每穗總粒數和每穗實粒數最低,顯著低于其他品種。各品種間的結實率無明顯差異,均在80.0%左右。千粒重則以Y 兩優1 號、Y 兩優900 和兩優0293 為最高,顯著高于其他品種。水稻產量以Y 兩優2 號和Y兩優900 最高,分別為10 689.0、11 038.5 kg/hm2,顯著高于對照,分別比對照增加17.11%和20.94%。其次,兩優6326、徽兩優996、皖稻153、深兩優5814 和Y兩優1 號的產量也高于對照,分別比對照增產12.29%、7.43%、7.01%、4.16%和3.65%;而兩優0293和C 兩優608 的產量均低于對照,但差異不顯著。

表2 各水稻品種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比較
從表3 中可以看出,引進的水稻品種在孕穗期稻飛虱和紋枯病的發生率均高于對照品種,其中稻飛虱災情以Y 兩優900 為最重,達1 450 蟲/百蔸,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其次是Y 兩優1 號、Y 兩優2 號和深兩優5814,蟲情分別為1 200、1 220 和1 240 蟲/百蔸,均顯著高于對照。紋枯病則以Y 兩優1 號和深兩優5814 發病最重,均明顯高于其他品種;其次是Y 兩優2 號和Y 兩優900;C 兩優608 的紋枯病發病最輕。各品種均有較強的抗倒伏能力;除深兩優5814 和對照品種有早衰現象外,其他各水稻品種無明顯的早衰現象;Y 兩優1 號、皖稻153、Y 兩優2 號、Y 兩優900、徽兩優996、C 兩優608 和兩優6326 的稻谷落色較好;各水稻品種的抽穗整齊度均較整齊。

表3 各水稻品種孕穗期主要病蟲發生情況及抗性的比較
從表4 中可以看出,Y 兩優900、Y 兩優2 號和兩優6326 的產值和經濟效益均高于對照,其經濟效益分別為16 399.08、17 349.72 和16 328.64 元/hm2,分別比對照增加1 186.98、2 137.62 和1 116.54 元/hm2。其他品種的經濟效益則低于對照。

表4 各水稻品種種植經濟效益的比較
直播水稻生長特性與移栽水稻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主要表現為直播水稻的生育期縮短、總葉片數減少、株高下降、根系分布淺,易倒伏。生育期短的品種不利于發揮直播水稻的增產潛力,而生育期長的品種產量優勢明顯,更適宜于直播栽培[3]。在試驗中,引進的雜交稻品種全生育期均比對照黃華占長,其中以Y 兩優900 的最長。延長水稻的生長發育時期,有利于水稻干物質的積累,為高產奠定了基礎。但是,在生產上還應綜合考慮季節氣候等因素,以及與前季作物的茬口銜接,選用遲熟或中熟偏遲的品種;另外,還需選擇株型適中、分蘗力強、莖稈粗壯、產量構成因素協調的水稻品種。
熊立群等[4]的研究表明,采取常規措施防治中稻紋枯病,其病株率為2.09%~5.54%;而若不采取措施防治稻飛虱,則水稻將減產28.88%;因此,一定要采取防治措施,以減少水稻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從而增加水稻產量。在水稻品種比較試驗中,各處理在孕穗期稻飛虱和紋枯病的發生率均高于對照,這可能是由于雜交稻生長旺盛,植株高大,葉片較多且又長又寬,田間蔭蔽度大,通風條件較差,為病蟲害提供了生存條件,從而增加了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同時,由于雜交稻根系發達、入土較深,所以植株無明顯的倒伏現象;但由于雜交稻生長勢強,需肥水較多,后期田間管理滯后,導致部分品種出現早衰現象。
研究認為,雜交中稻的產量與產量構成因素之間以及產量構成因素之間存在較復雜的相關關系;其中,穗實粒數是影響產量的最大因素,其次是叢穗數;穗實粒數通過叢穗數對產量起顯著的負向間接作用[5-7]。而在品種比較試驗中,各水稻品種的產量以Y 兩優2號、Y 兩優900 和兩優6326 為最高,分別為10 689.0、11 038.5、10 249.5 kg/hm2,均顯著高于對照。對其產量構成因素的分析結果表明,水稻產量較高是因為其每穗總粒數、每穗實粒數、千粒重等均明顯高于其他品種。
產量較高,相應的產值也越高,從而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品種比較試驗結果顯示,Y 兩優900、Y 兩優2 號和兩優6326 等3個品種無論是產量還是效益都較高,特別是Y 兩優900 的產量和效益為最高,適宜在南縣地區推廣種植。但在水稻的栽培管理上,應注意插足基本苗,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促進水稻分蘗,提高成穗率,增加單位面積的有效穗數;同時N、P、K 肥要配合施用,促壯稈;巧施穗肥,促大穗;齊穗后進行根外追肥,增強后勁,合理管水,確保正常轉色,提高結實率與粒重,從而實現高產穩產。
[1]張丹桓,王建煌.早中晚兼用型優質稻品種黃華占及栽培技術要點[J].中國種業,2011,(5):67-68.
[2]譚旭生,管恩相,李智謀,等.優質常規水稻新品種黃華占直播輕簡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2,(12):123-125.
[3]翟中兵,劉詩晴,魏坦雄,等.播種量和廂寬對油后免耕直播中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J].農業科技通訊,2012,(8):61-65.
[4]熊立群,楊應龍,湯普興,等.水稻主要病蟲害對中稻產量影響試驗[J].現代農村科技,2009,(1):56-57.
[5]胡 蓉.雜交中稻產量構成因素與產量相關性的分析[J].福建農業學報,2011,26(2):211-214.
[6]高良艷,周鴻飛.水稻產量構成因素與產量的分析[J].遼寧農業科學,2007,(1):26-28.
[7]陳明章.雜交晚稻產量構成因素與產量的分析[J].福建農業科技,201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