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芳,陳 燦
(廣西賀州市蠶種場,廣西農業科學院賀州分院/賀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廣西 賀州542813)
糯玉米能否通過品種審定,不僅與品質有關,而且與豐產、穩產性有關。評價豐產性的參數有對照優勢;評價穩產性的參數有變異系數(CV)、回歸系數(b)及穩定性參數(ai)。但是評價豐產性與穩產性的參數不相關,于是融合這兩種參數的分析方法——高穩系數法(HSC)應運而生。該方法已在多種作物評價領域得到應用,如水稻[1]、玉米[2]、小麥[3]、花生[4]、油菜[5]、大豆[6]、棉花[7]等。在廣西省生態區,應用高穩系數法評價糯玉米區試品種的研究還較少見。筆者以2013年廣西省糯玉米區域試驗(春季數據)的16個糯玉米品種為研究對象,探討高穩系數法在糯玉米審定中的可行性,以期為糯玉米的審定、推廣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研究數據來源于2013年廣西省糯玉米區域試驗(春季)會議匯總材料,研究對象情況見表1。

表1 參試品種、代號及供種單位
(1)對照優勢法:將參試品種的產量與對照品種進行比較,獲得增產或減產的幅度(%)=100
(3)回歸系數b=(y-a)/x,以某一品種的在某地的產量為依變量y,在該地所有品種的產量和平均值為自變量x,構建一元線性方程[8]
(4)穩定性參數[9]
(5)高穩系數[10]上述公式中表示某一品種的平均產量表示對照品種的平均產量(取對照的兩次數值做平均),Si 表示某一品種的標準差,表示所有品種標準差的均值。計算出各指標值后,分別以CV、b、ai為橫坐標,平均產量(所有參試品種產量的均值)為縱坐標作圖,建立CV、b、ai與的象限圖,以確定各品種的高產、穩產性。

表2 糯玉米品種在7個試點的鮮穗產量 (kg/667m2)

表3 糯玉米品種的平均產量、變異系數、穩定性參數、回歸系數及高穩系數
16個糯玉米品種在7個試點的鮮穗產量情況見表2,其分析指標值見表3。由表3 可知,增產幅度在5%以上的品種數較多,占參試品種總數(不含對照)的56.25%。其中,比對照增產10%以上的品種有N10、N09、N02 和N07,增產幅度依次為19.63%、15.83%、14.90%和14.82%;增產幅度在5%~10%的品種有N01、N03、N12、N08 和N15,幅度大小依次為9.50%、9.09%、8.86%、7.68%和5.32%。
參試糯玉米品種的高穩系數HSC 位次與增產位次趨勢基本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各品種的HSC 大 小 順 序 分 別 為:N02 >N10 >N09 >N12 >N15>N01>N07>N04>N11>N03>N13>N08>N14>NCK>N16>N05>N06;而產量順序依次為:N10>N09>N02>N07>N01>N03>N12>N08>N15>N04>N11>N13>N14>NCK>N05>N16>N06。與增產位次相比,N03 和N08 的HSC 位次降低4個位次,N15 的HSC 位次上升4個位次,其余各品種上升與降低位次變化較小。
以變異系數(CV)為橫坐標,平均產量(X)為縱坐標,以CV=11.50=754.75 為原點建立品種穩定性象限圖,見圖1。由圖1 可知,屬于高產穩產性區域(CV<11.50>754.75) 的品種有:N02(6.86,825.80),N12(9.59,782.40),N15(7.98,756.90)。

圖1 各參試品種的變異系數與產量分析
以回歸系數(b)為橫坐標,平均產量(X)為縱坐標,以b=1=754.75 為原點建立品種穩定性象限圖,見圖2。由圖2 可知,屬于高產穩產性區域(b<1>754.75)的品種有:N10(0.14,859.80),N02(0.86,825.80),N12(0.75,782.40),N15(0.53,756.90)。
以穩定性參數(ai)為橫坐標,平均產量(為縱坐標,以ai=1=754.75 為原點建立品種穩定性象限圖,見圖3。由圖3 可知,屬于高產穩產性區域(ai<1,>754.75)的品種有:N02(0.65,825.80),N12(0.87,782.40),N15(0.70,756.90)。

圖2 各參試品種的回歸系數與產量分析

圖3 各參試品種的穩定性參數與產量分析
對標準差(S)、變異系數(CV)、回歸系數(b)、高穩系數(HSC)與平均產量(X)作相關分析,由表4 可知,S 與CV,S 與b,b 與CV 之間的差異都達到了極顯著水平,但S、CV、b 與X 的關系均不顯著,說明S、CV、b 這3個參數在反應品種穩定性時的作用是一致的,與穩定性關系密切,與產量高低關系不明顯[11]。HSC 與X 呈極顯著水平,相關系數為0.94,與S、CV、b 呈輕度負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01、-0.40、-0.04,說明HSC 偏重高產性,評價穩產性較差。同時,根據高穩系數可知,HSC 與X 成正比,與S 成反比,說明這與實際相符。

表4 標準差、變異系數、回歸系數、高穩系數與平均產量的相關系數
研究結果表明,參試品種的高穩系數(HSC)位次與增產位次大體相同,且與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同時與標準差(S)呈輕度負相關,這說明HSC 既融合了變異系數(CV)、回歸系數(b)、穩定性參數(ai)的穩產性,又融合了產量的高產性,對于評定品種的高產穩產是可行的,但是HSC 法對基因型與環境互作的關系缺乏分析,在穩定性方面略顯不足[12]。
變異系數(CV)、回歸系數(b)、穩定性參數(ai)與平均產量(X)的象限圖以及HSC 分析結果表明,16個參試品種中慶甜糯2 號、佳糯26 和京科糯929 的高產穩產性能較好,可以作為品種審定的依據,要更全面的評價糯玉米品種,必須結合一年兩季的其他數據,同時考慮品種的品質性狀進行綜合評價。
[1]唐文幫,肖應輝,鄧化冰,等.C815S系列雜交稻組合的高產穩產性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2010,(1):1-3.
[2]許海濤,許 波,王友華,等.玉米雜交新品種高產穩產性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07,(4):32-34.
[3]曹燕燕,齊曉紅,耿會霞,等.小麥新品種漯麥6010豐產穩產性分析[J].中國種業,2014,(4):38-40.
[4]毛金雄,夏友霖,漆 燕,等.高穩系數法對花生區試品種(系)的分析[J].花生學報,2014,43(2):59-61.
[5]程 輝,王友華,劉祥臣,等.高穩系數法在油菜新組合比較試驗中的應用[J].山東農業科學,2009,(1):32-33.
[6]沈維良,趙開兵,林 藝.基于高穩系數法的大豆新品種高產穩產性分析[J].園藝與種苗,2012,(7):1-2,43.
[7]李 蔚,戴寶生,盧華平,等.基于高穩系數法的棉花品種(組合)產量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2,51(24):5596-5598.
[8]范 濂.怎樣測定作物新品種的穩產性[J].遺傳與育種,1977,(4):29-31.
[9]俞世蓉.品種穩定性及其參數統計[J].種子世界,1986,(7):18-19.
[10]溫振民,張永科.用高穩系數法估算玉米雜交種高產穩產性的探討[J].作物學報,1994,20(4):508-512.
[11]吳偉華,柳家友,賈延釗.玉米新品種高產穩產適應性綜合評判[J].玉米科學,2004,(S1):46-47.
[12]張麗穎,王金君,石清琢,等.高穩系數法在玉米區試中的應用與評析[J].雜糧作物,2005,5(2):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