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耕
沈陽市認真貫徹中央、省委關于全面從嚴治黨、大抓基層的部署要求,以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為抓手,延伸黨建工作觸角,增強黨建工作力量,夯實黨建工作基礎,打通基層黨建工作“最后一公里”。全市共建成指導站65個,實現了鄉鎮、街道黨建工作全覆蓋,有力推動了沈陽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四個明確”
——解決指導站“怎么定位”的問題
沈陽市委高度重視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建設,市委組織部緊密結合實際精心謀劃、深入調研、積極推進,在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建設方面做到了“四個明確”。
一是明確隸屬關系和工作職能。指導站作為區、縣(市)委或其組織部門的派出機構,負責對基層黨建工作進行指導、督促、檢查、協調等工作。區、縣(市)委組織部對指導站進行日常管理,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對所屬鄉鎮(街道)進行統籌指導,鄉鎮(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為具體聯系人,負責對接指導站的日常工作。
二是明確人員編制和職數來源。市委組織部與市編委辦等相關部門反復溝通,在不新增編制的前提下,將各區、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工商局合并后裁減的職數編制,由各區、縣(市)內部調劑用于指導站。
三是明確人員配備標準。指導站站長按鄉鎮(街道)副職或正職級別配備,在基層黨建工作指導員(工作人員)的選配上也拓寬渠道,切實把有黨建工作經歷的人員選出用好。
四是明確經費來源。今年的指導站工作經費由區縣(市)財政予以保證,明年起統一納入區、縣(市)年度財政預算。同時,在省管黨費補助的基礎上,適當撥付市管黨費,補助指導站工作經費。在此基礎上,市、區兩級組織積極構建區、縣(市)委統籌管理、組織部門抓總管理、黨建指導站分片管理和街道具體管理的四級聯動黨建工作格局。全市65個指導站中,指導街道社區的41個、指導農村鄉鎮的22個、指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2個(鐵西區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指導站、法庫縣指導非公有制企業的第五指導站),實現了對全市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的全覆蓋。
先試點,再推廣
——解決指導站“怎么建設”的問題
按照“先試點、再推廣”的原則,沈陽市從市內五區先行推進建站工作,其他區、縣(市)有序跟進。
一是選好工作場所。按照區域相鄰、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的原則,選擇區位優勢明顯、硬件保障完善、黨建基礎扎實的街道、鄉鎮作為指導站辦公地點。大東區綜合考慮各單位辦公面積、在編人員數量、交通位置等方面情況,選擇長安、東塔、上園、大北和前進五個街道分別作為指導站的辦公地點,并為每個指導站騰出兩間獨立辦公用房。在重新粉刷裝飾的基礎上,區委組織部為各指導站配齊了辦公桌椅、書柜、電腦、打印機、電話傳真等辦公設施,懸掛了指導站牌匾,制作了指導站工作職責、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展板,各指導站實現了辦公設備和規章制度的整齊劃一。
二是配強工作人員。各區、縣(市)堅持把人員配備作為此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把人員選出用好。為進一步加強基層黨建工作,配強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站長,新民市按照從事具體黨務工作1年以上、近3年的年度考核被評定為稱職及以上等次、擔任副局(鄉)級領導2年以上、政治成熟、組織協調能力強、創新意識強、自我約束力強等資格條件,開展了公開選拔正局級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站長工作,并以《黨章》《發展黨員工作細則》《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為主要內容,對應試者基層黨建工作應具備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況,以及運用理論、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閉卷考試,最終根據報考者的素質評價和考試成績,經市“五人小組”綜合評價,按照選拔職位1:1的比例確定進入民主推薦人選,履行民主推薦、綜合考察、任前公示等程序后最終產生了正、副站長。
三是強化經費保障。各區、縣(市)拿出專項資金支持指導站建設,并將其工作經費統一納入下年度財政預算。蘇家屯區為5個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分別劃撥15萬元建設經費和日常運行經費,用于基層調研、學習培訓、工作例會、檔案管理和財務審批等工作。在財務管理上實行站長負責制和站長、經手人、會計聯簽制,單獨核算,專款專用,并接受街道財務監管,使指導站徹底解決了“錢從哪兒來”“錢到哪兒去”的問題。沈河區、大東區、法庫縣分別從黨費中撥出專項資金支持指導站建設。目前,各區、縣(市)已累計投入200多萬元。
指導不代替、補位不越位
——解決指導站“怎么工作”的問題
指導站按照“指導不代替、補位不越位”的原則,對轄區黨建工作進行統籌指導、督促檢查、整改反饋,確保工作落地實、作用全覆蓋,努力推動形成基層組織建設更實、制度落實更牢、為民服務更好的新常態。
一是全面走訪,掌握家底。各指導站采取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座談交流、實地走訪等形式,深入所轄地區開展調研,詳細了解鄉鎮(街道)、村(社區)的自然情況特別是黨建工作開展情況,提出建設性的指導意見。和平區各指導站對全區基層組織建設情況,重點是街道社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機關進行一次“地毯式”調研摸底,特別是對社區黨建工作情況進行拉練式檢查。重點看活動場所建設是否規范、看軟件配套是否齊全、看黨建載體是否務實、看項目建設是否跟進,并認真聽取工作情況介紹,及時分析梳理存在的問題,幫助制定整改措施,強力督促落實。截至目前,累計走訪調研社區數量占全區總數80%以上,共梳理總結難點、焦點問題7個,幫助解決個性問題13個,指導站深入基層、扎根基層的目標要求落到了實處。
二是注重培訓,增強本領。各區、縣(市)委組織部對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的組成人員統一進行黨建業務知識培訓,對當前黨建形勢、重點工作內容、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進行詳細講解。同時,指導站還針對社區工作者普遍年輕、對黨務工作業務不熟悉、缺乏黨建工作經驗等現狀,對街道和社區的黨務工作者進行業務培訓,對新的發展黨員細則、發展黨員程序、黨組織關系接轉權限要求等相關黨務知識進行集中培訓,澄清在黨務知識方面的一些模糊認識,進一步提升基層黨務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下一步,市委組織部還將舉辦全市黨建工作指導站站長專題培訓班,促進全市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工作能力提升。
三是加強指導,發揮作用。各指導站立足自身職責,緊緊依靠所在鄉鎮、街道黨(工)委,切實把基層組織建設的指導員、黨的政策的宣傳員、上下溝通的信息員、區域發展的服務員的作用發揮好,架起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黨組織信息溝通的橋梁。渾南現代商貿區指導站針對社區黨組織書記黨建工作創新不夠、經驗不足、宣傳不力等問題,積極幫助商貿區黨工委實施“領頭雁”工程,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體驗學”與“拜師學”、理論培訓與考察實踐、集中授課和分散自學等相結合的方式,切實提高社區黨組織書記的綜合素質和駕馭基層工作的能力,使他們特別是新當選的社區書記盡快進入工作角色。同時,不斷豐富和拓展轄區黨組織黨建活動載體,共同設計開展了“我是黨員、我是旗幟”主題實踐活動,確定社區黨建項目39項,參與奉獻的黨員和居民志愿者達3200多人。
四是建章立制,規范運行。各區、縣(市)結合實際,建立健全了目標責任、內部管理、考核評價、紀律要求等一系列制度,使指導站從啟動伊始就進入規范有序的運行軌道。明確指導站工作職責,建立職責明晰、關系順暢、運轉協調、指導有力的工作機制,要求指導站站長列席鄉鎮(街道)黨(工)委研究基層黨建工作會議,利用月例會、定期走訪、專題座談、與黨員群眾個別談話、網絡及微信平臺等形式,及時掌握基層黨組織落實中央及省、市、區、縣(市)委有關政策的情況,認真指導政策落實。指導站定期向區、縣(市)委組織部匯報工作情況,指導站站長對基層黨組織發展提出建設性的指導意見。同時,積極延伸黨建工作指導站觸角,發揮身在基層、了解基層的優勢,及時掌握基層動態和社情民意,做好信息搜集、整理和反饋工作,為基層黨建工作提供重要參考。鐵西區先后建立了指導督導、調查研究、巡回督導、工作懇談、工作報告、信息報送6項工作制度和學習培訓、工作例會、請示報告、材料歸檔、印章使用管理5項管理制度,形成了“議事有規則、管理有辦法、工作有程序、責任有落實”的良好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