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
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忽略對基礎管理的把控,當很多工作在即將完成時遇到梗阻,才發現是在某個環節漏掉了流程所要求的細節(資料、憑證、簽字、手續等),只有返工,進而影響整個組織的管理水平。
低調的基礎管理
基礎管理的對象體現在對各類數據的量化提取上,而這些數據又各自分布在種類不一的記錄和表單里。因此,做好基礎管理,首先在于用好表單、記錄和數據這些工具載體。
要夯實基礎管理,必須讓基礎管理自成一個整體,我們需要了解構成這個整體的各要素及其之間的關系。要素化管理模型給企業帶來的直接收益,是管理者無需耗費過多的人力資源去進行無用的查找和試錯。在這個體系里,問題都得以明確,評估標準得以界定。而間接收益,則是讓管理本身所追求的企業運營低成本、高效率成為可能,因為提高效率只有與降低成本結合在一起才有意義,否則只看重一邊對企業而言毫無意義。
基礎管理之“三段論”:樹思想認識、立工作態度、講工作方法
基礎管理若夯實牢固,則能極大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引導你的工作水準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怎樣做好基礎管理,在這里我們提出了一個三段論:樹思想認識、立工作態度、講工作方法
思想認識上,要追問一項工作對我們能力和績效的要求究竟是什么?
在公司需要之際,我的團隊究竟能為公司貢獻出什么,而公司又到底需要我們付出什么?公司的期望值可能并不是我們當前的能力水平就能達到的,其間的差距正好為我們的努力指明方向。在具體著手一項工作時,要去分辨“做完”與“做好”的區別。
工作態度上,要懷揣對工作的盡責之心、對錯誤的反思之心。越簡單的工作、越不起眼的任務,容易讓人輕視進而產生懈怠。
工作方法上,遵循三大原則,“流程梳理”在前,“信息共享”在中,“檢查確認”在后。流程梳理,是對一項工作從始到終的若干節點要素的確認和打通。檢查確認,是對每個流程環節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抽查。查時間是否逾期,查各環節要求的資料憑證是否齊全,然后逐一與之前擬定的那個標準值進行比照確認。決策需要有數據信息提供支持,否則就會出現判斷上的重大失誤。所以,基礎管理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