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三
摘 要: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通過采取一定的策略來很好的控制著公司的重大決策權,如阿里的合伙人制,Facebook的雙重股權制;本文通過分析合伙人制和雙重股權制的異同點來明晰公司創始人如何在擴股融資的同時牢牢控制著公司,同時,如何保護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值得思考。
關鍵詞:合伙人制;雙重股權制;控制權
一、阿里巴巴合伙人制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是2010年確定的,目的是確保公司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得以持續健康發展。阿里董事局主席馬云曾描述合伙人制為“員工在阿里巴巴工作五年以上,高度認同公司文化,具備優秀的領導能力,并且對公司發展有積極性貢獻,愿意為公司文化和使命傳承竭盡全力。”合伙人制度是通過公司章程規定的,在權力機構之外建立“合伙人”,從而獲得多數董事提名權、過渡董事指定權。
阿里合伙人制并沒有違背《公司法》規定的同股同權,只是創造性地通過提名權的規定,安排信賴的董事,再由董事會控制公司。合伙人委員會除馬云和蔡崇信外其他人是變動的,只要符合合伙人制規定便能參與其中,這樣得以使公司價值觀得以延續。
1.合伙人的類別
合伙人有永久合伙人、普通合伙人和榮譽合伙人之分。馬云,蔡崇信為永久合伙人,即不受退休年齡限制;榮譽合伙人是合伙人委員會從退休的普通合伙人中選取,其不再具有普通合伙人的管理權力,但可享受獎金分配。
普通合伙人的當選必須符合規定條件:首先由合伙人提名,其次,得到四分之三以上的現有合伙人投票支持,最后由委員會確認后才能成為真正的合伙人。關于永久合伙人,既可以通過選舉,還可由在職的或退休的永久合伙人指定。合伙人退出受生理、自愿影響,同時可被除名。
2.合伙人的權力與義務
(1)提名半數以上董事的權力。阿里合伙人對董事會半數以上席位擁有提名權。若部分董事提名未獲通過,委員會有權指定臨時董事直至股東大會。
(2)獎金分配權。阿里集團每年會向包括合伙人在內的管理層發放獎金。
(3)義務。合伙人任職期間不得減持任前的40%;任職期滿后三年內不得減持60%。
二、雙重股權制
雙重股權結構(Dual Share Class)也稱為二元股權結構、雙重股權制,是一種通過分離現金流和控制權而對公司實行有效控制的有效手段。區別于同股同權的制度,在雙重股權結構中,股份通常被劃分為AB股,不同股份股票擁有不同投票權。高投票權的股票擁有更多的決策權。
具有高投票權的股票每股具有較高于普通股的投票份額,一般相當于2至10票普通股的投票權,一般由創始人團隊和部分高管所持有。而低投票權股票有的甚至沒有投票權,由一般投資者持有。與此同時,具有高投票權的股票其股利低,且流通性較差,一般3年后才可轉成低投票權股票。美國公司谷歌上市時就采用了雙層股權結構,規定每股A股票只有有1份投票權,B股票有10份投票權。Facebook在多層股權結構中加入“投票協議”,即所有投資者在公司前十輪融資中都需要簽訂表決權代理協議,在某些特定的需要股東投票的,同意授權扎克伯格代表他們進行表決,且該協議在IPO后仍具有效力。
在雙層股權出現后,學者通過不同的角度為其合理性找解釋。認為這種制度安排是對股東的有效代理;股東的投票權不具有財產屬性,所有權可以讓與他人,收益權平等即公平,不一定決策權平等。馬一認為雙層股權結構其實是普通投資人將投票權權能讓與創始人的明示契約。
三、合伙人制與雙重股權制的比較
雙重股權結構打破了傳統的“同股同權”,通過把股票劃分成具有不同投票權的股票,且具有高投票權的股票一般由創始人和高管擁有,從而保持對公司決策權的控制。合伙人制這方面不同雙重股權制,它是在遵循“同股同權”的基礎上,在公司權力架構之外單獨設立的具有多數董事提名權的特殊治理機構。從而在股權融資時仍能使控制權得以維持。
就提名、任命獨立董事而言,前者由創始人控制獨立董事的提名權,而后者擁有股票比例較小,無法提名董事,但可通過合伙人委員會具有多數董事提名權;關于重大交易、關聯交易的批準,前者創始人實際控制,而后者并沒有特殊投票權,必須通過董事會;在投票權繼任上,前者可以繼任,只要擁有公司股份,即擁有相應的投票權,而后者合伙人的投票權是在任期內擁有的。
雖然二者采用的是不同的手段,但目的是一致的,即有效的控制著公司。
四、小結
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主要體現在投票權上。控制權安排實質上是公司各利益相關方對公司權益的安排。控制權的合理安排有利公司資源效率的提高,利益相關者權益最大化的實現。高科技互聯網公司核心資源是人,即創始人及其團隊。公司的核心技術由他們掌握,并形成特有文化。無論通過合伙人制還是雙重股權制控制著公司的重大決策權,有利于公司持續健康發展。同時,我們應認識到公司的控制者有著利己動機,如何在采取這兩種制度的基礎上切實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值得思考。
參考文獻:
[1]邱威棋.阿里巴巴集團“湖畔合伙人制”的案例分析[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03).
[2]馬一.股權稀釋過程中公司控制權保持:法律途徑與邊界——以雙層股權結構和馬云“中國合伙人制”為研究對象[J].中外法學,2014(03).
[3]李先瑞.創始人權威、控制權配置與高科技公司治理——以阿里巴巴的控制權爭奪為視角[J].會計之友,2015(10).
[4]謝慧敏.從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創新角度評析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J].經濟視野,2015(11).
[5]馬廣奇,趙亞莉.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及其創新啟示[J].企業管理,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