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
70年前,中國人民贏得的抗日戰爭勝利,不僅是中華民族1840年以來在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戰爭中取得的第一場勝利,而且在民族覺醒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
只要聽一聽誕生在那個年代的抗日歌曲,就可以體會到當年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中國人,有什么樣的激情。《大刀進行曲》體現了當年大江南北中國人同仇敵愾的精神風貌。張寒暉創作的《松花江上》表達的則是中華兒女悲慟而又不甘心當亡國奴的心聲。尤其是田漢作詞、聶耳譜曲,現在已經成為我們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那高昂的旋律更是體現中華民族甘愿用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決不做侵略者奴隸的抗戰精神。
這些歌曲,珍貴就珍貴在它們真實地記錄了當年讓人們熱血沸騰、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去的激情。
什么是偉大的抗戰精神呢?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顯然,抗戰精神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為什么說它“彌足珍貴”呢?因為中國當年是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之所以能夠戰勝不可一世的日本軍國主義,“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回答。偉大的抗戰精神,核心就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我們戰勝日本軍國主義的強大精神支柱。
抗戰精神誕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必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的:“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抗戰精神就是這樣的“中國精神”。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今天的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讓13多億中國人都過上好日子,需要精神支撐,進行長期的艱苦努力。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圍繞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任重道遠,更需要凝聚攻堅克難的強大精神力量。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有人在生活條件改善后,銳氣頓失,不思進取,沉湎于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之中,甚至走上貪贓枉法的腐敗之路。此時此刻,紀念抗日戰爭,弘揚抗戰精神,可以給我們的黨、我們的社會注入一股清新的正氣。
當年,偉大的抗戰精神凝聚中華民族的力量戰勝了氣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者;如今,偉大的抗戰精神必將激勵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新的歷史奇跡。
(作者為中央黨校原副校長、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