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
[提 要]高校準軍事化學生管理模式,統一要求各項學生事務,規范了學生管理工作,給一些高校管理帶來效率,但同時也存在一刀切、不人性化、管理方式單調等弊端。文章通過對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學生軍政教導隊的個案研究,探討如何克服高校準軍事管理的弊端,實現“軍魂育人,軍魂管理”。
[關鍵詞]軍政教導隊;高校準軍事化;育人模式
[作者簡介]羅 江(1984—),男,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學工處輔導員,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教育、比較職業教育。(廣東廣州 510000)
當代大學生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群體,不同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和生活習慣,差異性大。這對高校的人才培養與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對青年大學生進行有效教育,使青年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適應國家的需要,是眾多教育工作者一直苦苦探討的問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是當代高校創新的動力。高校在新形勢下學院要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必須不斷地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途徑,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面對學生的差異性,為了能對學生統一管理,一些非軍事化院校,參照軍事院校的標準,采用了準軍事化的管理模式,對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規范化管理。如很多特殊的專業院校,因為院校的特色,如航海、航空院校采取對學生準軍事化的管理,并且取得一些良好的效果。此外,其他的一些院校,特別是一些民辦高職院校,也紛紛采用準軍事化的管理模式。
一、高校準軍事化管理存在的問題
高校準軍事化在各個高校的實踐中,嚴格要求學生在校期間統一標準化的日常生活事項,強調學生聽從學校安排,服從與執行各項制度。這種模式模式能快速、簡單地解決學生差異性大,管理難的問題。但大學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時期,過分強調標準化,會給大學教育帶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全校統一準軍事化管理,強制性要求學生執行各項標準,學生很難從心底接受。從小學到高中,為了能讓孩子考一個高分數,父母就把其他的事都包辦,鼓勵學生專心學習。很多學生把大學作為自由的代名詞,以為考上大學就解放了。所以,在大學受到準軍事化嚴格的管理,有些學生心里有抵觸。學生這些思想會影響其行為,就算不會明目張膽的反對準軍事化管理,也會采取一種應付、被動接受的態度。一些學生迫于學校壓力才遵守準軍事化管理。這些學生并不能在內心深處認可準軍事化管理,表面服從學校的制度,暗地里抵觸。表里不一,無法使學生真正從準軍事化管理中學習或領悟到什么,未能達到教育學生、使其快樂健康成長的效果。
2.強調服從學校的統一安排,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個性。大學是很多學生一生里在學校學習的最后一個階段,學生各個方面應該得到發展。學校要鼓勵學生探討自己的內心,了解自己的性格,發掘自己的特長,提高自己綜合素質能力。學生全方位的需要學校提供一個較為寬松的環境。高校準軍事化管理要求所有學生統一的生活和作息習慣,制度太嚴,約束太多,不利于一些學生的個性發展。
3.過多強調學生日常管理,軍事訓練特別是軍事文化教育缺失。精神文化的力量,是持續影響一個人未來發展的力量。而國防軍事文化,不是一時一刻就能體會,而需要長期潛移默化的熏陶,才能進入學生的精神意識里。但很多準軍事化高校對國防軍事文化并不重視。學生未能真正懂得國防的意義與精神,難以將軍事文化精神轉化到日常生活中。很多準軍事化管理高校,未能做到以國防精神、國防意識和文化來促使學生成長。
很多準軍事化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一個明顯特征是讓學生服從學校的安排。所以一般的學校只是服從軍事管理需要的安排,而不會提升學生自身的能力。另外,某個特定的模式只適應特定群體的學生,用一個模式來要求所有學生,會壓抑學生的個性發展。對所有學生都統一采取嚴格的軍事管理,就可能帶來一些弊端。
二、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學生軍政教導隊
學校學生事務的管理,要尊重學生多樣性為前提。如何保證學生的多樣性,而又采取一些合理的方式去引領學校的校園文化,值得深思。2009年底,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結合自身辦學定位和育人目標,提出了“軍魂育人、軍魂管理”的育人新模式,并開始組建“學生軍政教導隊”,按照軍隊的要求,實行部分學生準軍事化管理。經過5年的努力,通過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碩果累累。本文借助于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的成功案例來探討高校準軍事化如何克服以上所提到的三方面弊端。
1.學生自愿參與。準軍事化的模式有其優點,但也有其缺點,并不一定適應所有學生。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而選擇,不能一刀切。學生本人對軍事化訓練的認可程度是關鍵。一些準軍事化學生管理院校,所有學生都要參與其中,不管愿不愿意都要參加。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軍政教導隊不強迫學生加入,而是在自愿報名的前提下,通過考核才能成為合格的軍政隊員。如果不是出于學生自身愿意,訓練的效果會受到影響。強制性的軍事化管理,有一部分學生雖然表面上順從了學校的管理,但并不等于內心服從管理。如果出現內心的抵制,則可能對學生其他方面產生影響。軍事訓練對身體和心理等方面的要求也高,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高強度的訓練。學生軍政教導隊的隊員由大一新生自愿報名,經過嚴格的考核后,才能成為正式隊員。
2.嚴格的日常管理和長期的常規軍事訓練。當選為軍政隊員后,為了訓練與其他事項的方便,所以軍政隊員離開原班級宿舍,重新安排住宿。軍政隊員集中住宿,共同訓練,嚴格按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大條令”(即《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實施管理。他們在上課時回到各自班級上課學習,課外活動時間則集中起來訓練。大學生以學業為主,很多人擔心的是軍政是否會影響學習。南洋軍政教導隊所有訓練,都是在課后或假期進行,不會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通過對隊員進行軍事訓練,使隊員學會基礎的軍事技能,培養隊員練好的生活習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
3.國防文化精神教育熏陶。精神是內核,學生進行國防教育強調提升學生的精神面貌與氣質,除了軍事訓練外,還開展豐富多彩的國防文化學習與體驗活動。包括:(1)國防軍事與形勢教育,學校定期邀請各級部隊官兵和相關專家來校開展國防與形勢教育報告,讓學生了解當前國際形勢與國家面臨的挑戰;(2)歷史革命優秀傳統教育:學校定期組織隊員參觀各類革命歷史紀念館;(3)黨的信念教育,設立黨支部,定期開展黨課培訓班;(4)開展愛國主義活動,如每周升國旗、合唱團等以軍事文化活動豐富隊員的課余生活。
三、小結
準軍事化的教育,在普通高校中作為人才培養的優秀育人模式之一,是一種可行的模式。軍事化的教育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模式,同時也讓學生能夠切身認識到國防的重要性,通過軍事訓練和國防軍事文化的熏陶,提升學生自身的素質。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如創新型、實干型等等。人才需求的多樣性也要求學校培養人才的多樣性。反過來說,也就是培養人才模式也要多樣性。準軍事化人才培養模式就是這其中之一。即使同一個學校,也可以靈活地采取多種模式,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同時也豐富大學生的文化生活。學生軍政教導隊隊員,并沒有脫離班集體,照常參與各項班級活動。如每周的班會課,隊員與班級同學的交流與溝通。很多學生的大學生活就是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而玩游戲、沉迷社交、電影電視等等,變得頹廢。軍政隊員則通過努力,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
[參考文獻]
[1]郭孔生,彭偉池.“學生軍政教導隊”育人模式的探討 [J]機械職業教育,2013,(3).
[2]陳康,陳傳基.論構建學生軍訓教官培養的心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4,(12).
[責任編輯:程文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