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珍,張樹珍,唐群英
臨床路徑在首發腦梗死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謝桂珍,張樹珍,唐群英
腦梗死是神經系統常見疾病之一,其危險因素包括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其中高血壓病和高脂血癥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對上述疾病的規范診治可減少腦梗死的發生和復發[1]。腦梗死具有病程長、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常給家庭、社會帶來較大的負擔,病人對疾病的認知、態度以及對治療經過的認識等對疾病的康復和預防十分重要,如果病人和家屬缺乏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會直接影響疾病的預后和康復[2],因此應加強對病人的健康教育。臨床路徑是指針對一個病種,制定出醫院內醫務人員必須遵守的診療模式,包含質量保證、循證醫學、整體護理和持續質量改進的診療標準化方法[3],以達到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服務,盡快康復,避免資源浪費等目的。我院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首發腦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8月—2013年1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100例病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齡56歲~72歲,平均59.6歲。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100例病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實施臨床路徑,對照組采用隨機健康教育方式。兩組病人年齡、性別、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血脂、血壓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所有病人均為首次發病,符合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所制定的腦卒中診斷要點[4],均經頭顱CT掃描證實有不同部位梗死灶。為減少變異規定納入條件為:首次發病,意識清醒的腦梗死病人(癱瘓肢體肌力1級~3級),視、聽、語言表達功能無障礙。同時排除以下情況:感覺性失語及混合性失語者;嚴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及肺部感染者;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
1.3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式,護士自行決定健康教育的時間及方式。觀察組:成立臨床路徑小組,應用循證醫學對國內外文獻進行系統檢索,對病人的健康知識及健康需求進行評估,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臨床專業知識,根據評估結果制定臨床路徑健康教育表格,嚴格按照臨床路徑表格內容進行護理[5],具體內容詳見表1。

表1 腦梗死病人護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表
1.4 療效判斷 疾病知識知曉率采用本院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制定的問卷進行調查,表格根據《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6]中健康教育內容進行設計;發放病人滿意度調查表,參考《維多利亞住院病人滿意度監測方法學》進行評價;血壓、血脂達標標準采用《內科學》中制定的標準進行評價:血壓達標標準為140/90 mmHg (1 mmHg=0.133 kPa);血脂達標主要觀察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12 mmol/L,總膽固醇<5.20 mmol/L為達標。對病人隨訪1年,每3個月復查1次,觀察病人的健康行為合格率以及腦梗死復發率,并進行統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人疾病知識知曉、護理服務滿意度、腦梗死復發、健康行為合格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疾病知識知曉、護理服務滿意度、腦梗死復發、健康行為合格情況比較 例(%)
2.2 兩組病人血壓、血脂達標時間以及血壓、血脂正常水平持續時間比較 兩組病人血壓達標時間多在2周左右,血脂達標時間為1個月左右,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人血脂、血壓正常水平持續時間均較長,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血壓、血脂達標時間以及血壓、血脂正常水平持續時間比較(±s)

表3 兩組病人血壓、血脂達標時間以及血壓、血脂正常水平持續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血壓血脂達標時間(d) 正常水平持續時間(月)達標時間(d) 正常水平持續時間(月)觀察組 50 13.9±3.8 9.2±2.7 28.7±3.6 9.5±2.2對照組 50 14.5±4.1 6.1±2.5 29.3±3.9 6.3±3.1 t值 -1.48 9.39 -1.36 21.33 P >0.05 <0.05 >0.05 <0.05
腦梗死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發病急、病程長、復發率及致死致殘率高,積極治療的同時,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病人遵醫行為,對預防腦梗死的復發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對臨床路徑認識的逐漸深入,應用的逐漸增多,一些學者把臨床路徑加入到腦梗死病人的教育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7]。
3.1 臨床護理路徑 臨床路徑發源于應用工業領域的“關鍵路徑法”,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杜邦公司提出的用網絡圖制訂計劃的一種管理方式。到了80年代,美國為了降低醫療成本,保證醫療水平,將此理論引入到醫療衛生系統,從而逐漸演變為“臨床路徑“這一概念。1996年臨床路徑這一概念被引入國內的護理領域,1998年北京、天津、青島、成都等城市醫院先后開展部分病種臨床路徑的研究和試點工作[3]。近年來,我院將臨床路徑引入到腦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中。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嶄新的護理模式,可以讓健康教育更加具體化、制度化,使護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8],并貫穿在整個疾病的治療和護理工作中。臨床護理路徑可更有效地利用衛生資源,減少醫護人員工作的失誤和重復,促進護理工作的連續性,促進護理人員之間的合作,在短時間內,使護理效果達到最佳,同時還可改善醫護關系,加強交流。
3.2 臨床護理路徑在腦梗死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近年來,臨床護理路徑被廣泛應用于腦梗死的護理工作中,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相關資料報道,臨床護理路徑對于提高疾病知識知曉率、護理工作滿意度、遵醫行為及降低復發率效果明顯[7,8]。如戴克銀[9]報道,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提高教育效果,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可提高健康知識知曉率,病人治療依從性好,護理滿意度高。吳航等[2]報道,臨床護理路徑可提高腦梗死病人健康教育的知曉率,提高病人滿意度和遵醫行為。何靜等[10]報道,首發腦梗死病人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健康教育,可明顯提高病人滿意度,降低疾病復發率。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疾病知識知曉率、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腦梗死復發率、健康行為合格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與上述研究基本一致。
由于高血壓病和高脂血癥是腦梗死重要的危險因素,如《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11]中指出,高血壓血壓水平與心血管病發病率呈持續正相關;《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12]指出,我國隊列研究表明,血清總膽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梁志偉等[13]報道,高脂血癥通過改變纖溶活性而誘發腦梗死疾病的發生是腦梗死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吳月枝[14]報道,血脂和血脂蛋白異常與冠心病、腦梗死的發病密切相關等。對腦梗死病人的血壓、血脂的監測也有重要意義。由于血脂異常與飲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關系,所以飲食治療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異常治療的基礎措施。本研究顯示,臨床護理路徑對于腦梗死病人血脂、血壓達標時間的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各指標略優于對照組,且在隨訪過程中發現觀察組病人血壓、血脂正常持續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通過臨床路徑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后,病人遵醫行為對血壓、血脂正常水平的維持有重要意義,與王英蓉等[15]報道基本一致。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的護理模式,使護士由被動護理轉為主動護理,工作有目的、有預見性,作為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符合現代護理模式的要求。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首發腦梗死病人健康教育中效果顯著,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模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王維治.神經病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46.
[2] 吳航,賴美春,黎雪梅.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健康教育及遵醫行為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8):138-140.
[3] 單春劍,李培培,夏家愛.臨床護理路徑國內外研究進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0):4807-4808.
[4] 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5] 李艷紅,張振香,史巖,等.臨床路徑在腦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22):43-45.
[6] 饒明俐.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1-22.
[7] 鄭小薇,鄭翠紅,程文防.腦梗死患者健康教育臨床路徑的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6(9):956.
[8] 雪麗霜.日本臨床護理路徑管理的研究[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12):547.
[9] 戴克銀.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卒中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3):5597.
[10] 何靜,王霞,宋桂香,等.臨床護理路徑對首次腦梗死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2,52(21):96-97.
[11] 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1,3(5):42-47.
[12]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國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405.
[13] 梁志偉,余青云,余仲茍.137例腦梗死患者與高脂血癥的關系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5,2(11):16.
[14] 吳月枝.心腦血管病與高脂血癥關系的探討[J].工企醫刊,2006,19(2):11-12.
[15] 王英蓉,廖小卿,梁桂玲,等.個性化教育對深圳市高層次職業人群高脂血癥患者健康知識和血脂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30(3):259-261.
(本文編輯 孫玉梅)
Application study on clinical pathway in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first cerebral infarction
Xie Guizhen,Zhang Shuzhen,Tang Qunyi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Guilin City,Guangxi 541001 China)
[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首發腦梗死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50例應用臨床路徑進行健康教育的病人為觀察組,同期選取50例應用隨機健康教育方式的病人為對照組,比較兩組的健康教育效果。[結果]觀察組病人應用臨床路徑后疾病知識知曉率、護理服務滿意度、健康行為合格率提高,血壓、血脂可較長時間維持在正常水平,上述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首發腦梗死病人健康教育中應用臨床路徑效果顯著。
臨床路徑;腦梗死;健康教育
R473.74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5.04.031
1009-6493(2015)02A-0478-03
桂林市科技局自籌經費科研課題,編號:20110220。
謝桂珍,副主任護師,本科,單位:541001,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張樹珍、唐群英單位:541001,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
2014-07-03;
201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