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燦榮,1984年畢業于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1987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199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教授,外交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副會長、全國人大常委會研究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和平與發展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理事等。
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新型大國關系中最為重要的雙邊外交關系,如何縮小分歧,擴大互信是兩國政府、領導人都十分關心重視的話題。就在習近平主席即將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之際,本刊記者走訪了著名國際問題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金教授長期致力于中美關系研究,其精辟的觀點、深刻的分析頗受社會各界好評。
“此次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此次中國最高領導人訪美,起初華盛頓的政治、輿論氣氛并不好,但這次中國的國家領導人面對中美關系出現困難還是迎難而上,充分說明了中國政府和習主席對中美關系的重視,真誠希望從改善穩定中美關系大局出發搞好兩國關系。此外,習近平此次訪美同時也將到聯合國參加聯合國成立70周年一系列峰會,體現出中國未來要在聯合國發揮更大作用。”金教授一上來就向記者闡述了他對此次習主席美國之行大的目標及大背景的認識,在他看來,奧巴馬總統同樣期待習近平主席的到來,也同樣真誠希望習主席訪美成功,但面對當前諸如中國南海問題、網絡安全問題等兩國關切的分歧問題以及相對低落的美國政治氣氛和來自政企兩界的“中國威脅論”雜音,奧巴馬的壓力也很大。加之奧巴馬是美國歷史上一位較為弱勢的總統,因此,接下來這位美國總統能夠從多大程度發揮自己的作用推動中美關系,也是需要我們進一步觀察才能看出來的。即便如此,輿論界卻普遍認為,習主席的到訪,對未來奧巴馬在任十幾個月期間的中美關系而言,一定會帶來重要而積極的影響。
習近平9月22日對美國進行的國事訪問主要還是開展公共外交,廣泛會見美國商界、政界、學界和各地方要人,傳達積極的信號。在紐約,習近平主席還將進行演講,闡述中國的國際秩序觀,向世界傳遞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聲音。
談到中美關系為何會出現一定的困難,金燦榮認為,這與10年前中國的經濟發展超過日本直逼美國不無關系,而同年,中國的制造業還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這令美國更為震撼。因為上個世紀三個“世界第二”(蘇聯、德國、日本),其制造業最大時只占到美國的70%時,美國就本能地整“老二”,結果上個世紀三個“世界老二”,現在的發展都不景氣,出現了問題。當時美國政界兩大政黨民主黨和共和黨也都一致認為,中國是當今世界唯一能夠超越美國的國家。緊隨其后,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在河內舉行的東盟合作論壇上喊出“重返亞太”的口號,華盛頓又將美戰略重點從大西洋移到太平洋,從歐洲移到亞洲。該戰略矛頭直指中國的意味強烈。不僅如此,美國還拉攏它在亞太地區的“小朋友”不斷地侵擾中國的海上主權權益,進行大規模的網絡滲透,并將本國70%的海軍軍力移至亞太,意在對中國施壓,制約中國發展。對于美國的以上做法,金教授給出一個很耐人尋味的結論:“重返亞太戰略是很老舊很沒有創意的博弈方法。”
那么美國這種老套的打法究竟會從多大程度阻礙中國崛起,實現一部分人的險惡用心呢?金燦榮分析得有理有據:此舉確實給我們添了些麻煩,但卻只是戰術級的,無法從戰略上影響我們,當然也不能擋住中國崛起的腳步。事實證明,五年來中國沒有被美國的這一戰略牽著鼻子走,而我們的發展卻是有目共睹的。五年中的前兩年多時間,中國理都不理它,沒有跟麻煩“隨風起舞”,而是搞好自身發展建設,這種無招勝有招的方法讓麻煩制造者很無奈,根本沒有達到他們想要達到的目的。后面的兩年多時間,中國的招法又有變化,采取了既競爭又合作的舉措,這段時間我們顯得又比較主動,很具“進取心”,例如巡航釣魚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強化海警力量維護我國南海島礁主權等舉動,令那些開始主動挑事兒的人處于相對被動,如此變招似乎又讓對手看不明白了。
金教授一席話,讓我們領會到對于國家主權,中國政府是不會含糊的,有禮有利有節的應對措施也會讓那些企圖侵害中國主權利益的險惡圖謀不能得逞。
近年來,中國不僅在經濟發展上創造了世界奇跡,帶動了全世界的經濟發展,使得很多國家由此受益,中國領導人屢次提出的新型發展理念、新型國際關系觀點,也為解決當前及未來各國合作共贏及國際事務等問題帶來了更好的思路和方法,一些甚至陷入死胡同的國際事務,借鑒中國的思路,往往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這與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謀求相互尊重、和諧發展的心聲是不謀而合的,符合世界發展的潮流。
“在中美關系方面,中國也提出了中美要跳出‘修昔底德陷阱的思想”,金燦榮認為,這一思想的提出,使中國站在了處理中美關系道義的制高點上,我們在美國不斷挑戰施壓中國的前提下,依然提出努力與美國修好,可見我們在中美關系上的誠意,一旦美國仍然我行我素不調整它在對華策略上的種種失誤,導致中美關系惡化,那么美國就要對此負全部責任。另外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圍繞合作與發展,中國近年來的對外布局也十分積極有效,中國積極倡導并實施的“一帶一路”“亞投行”“金磚國家銀行”“絲綢之路銀行”等都搞得風生水起。由此看來,中國在道義和行動上的積極舉措都對“封堵中國”的策略進行了有效的化解和回擊。
但是,亞投行的成功運行,也使得一些持金融保守主義的人心里不舒服了。金教授講到,過去數十年來,美國一直對國際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金融具有實際的操控能力,以至于在有些人看來,金融一向是美國的“專有領地”,豈容他人分羹。過去,也有國家希望成立類似亞投行這樣的金融機構,以擺脫美國主導下的金融單邊主義,按金教授的話講,“這就像在空中放了一口空氣似得沒有下文了。”“然而,這件事卻讓中國玩真了,做實了,確實體現出中國的力量。但是,由此我們也很容易聯想到,中國這種積極的金融舉動是很有可能令美國的金融大鱷不安的,甚至讓他們產生了一種焦慮情緒。”金燦榮說。endprint
金教授繼續分析說,讓美國一些人產生焦慮的還不僅僅來自于金融領域,據悉,美國的第一條高速鐵路,也將由實力強勁的中國高鐵企業承擔建設;明年,中國第一架國產大飛機也將下線,這至少會在中國市場形成與美國飛機制造企業的競爭。以往,中國的生產企業多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這部分與美國企業的競爭面很小。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高技術含量產業的競爭能力大大增強,而美國的制造業又長期低迷不振,這就使得中美之間又呈現出在技術密集型產業領域競爭的苗頭。
另外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中國在利用外資方面一步步去除超國民待遇,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外資本的“特權地位”逐漸消失,致使一些美資企業心里不爽。
這些中國發展進程中自然而然出現的狀態,都可能會觸動部分美國人敏感的神經,進而使長期以往“經濟作為中美關系壓艙石”的地位有所動搖——美國企業過去在中美關系上長期為中國“說好話”的現象呈現出一些微妙的變化。而一些別有用心者卻利用兩國經貿關系發展中的“自然狀態”捕風捉影、大做文章,大肆散布“中國威脅論”,這也就從一個方面加深了中美之間的不信任。
金教授說,此前不久舉行的紀念抗戰勝利大閱兵,有些美國人對中國軍事實力的強大也感到“很不自在”,甚至稱我們公布的導彈可以輕松干掉海上大型目標,很不給美國面子;還有部分美國人“批評”中國對普京“太好了”,這種猶如自尋煩惱式的異常聲調出現在中美關系發展的大環境中,顯得格外消極。
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國際關系中的積極進取,勢必要導致美國的疑慮進一步加深,這是中國成長中必須要面對的挑戰。金燦榮擲地有聲地說:“未來的中國必然是世界的領導者,對此我們絲毫不用有半點的懷疑。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有人懷疑我們,我們就止步不前,反倒要排除一切干擾大踏步地發展,另一方面,要努力消除別人對我們的誤解,應用高超的政治智慧破解國際政治和大國關系中的難題。”
金教授認為,中美跳出“修昔底德陷阱”是有希望的,中國應該能夠在實現世界經濟奇跡的同時,創造終結“修昔底德規律”(即世界的老大和老二必有一戰)的政治奇跡。為此,中國提出中美之間不沖突、不對抗,美方對此也是接受的。因為當代中美兩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的大國“玩家”都強大,如果中美對抗,甚至發生戰爭,對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有好處,結果也一定是災難性的。金教授還形象地比喻:“當年中俄兩國的經濟改革就很有說服力,中國的改革開放采取了增量改革的模式,即我們先不去碰國有企業,二是增加民營經濟、外商投資經濟和個體工商經濟等新經濟體的規模,等新經濟體在經濟增長中占據的比重超過70%后,我們再對國有企業抓大放小,將一些不具有戰略價值、效益差的國有企業淘汰掉;而俄羅斯的經濟改革實行的是‘休克療法,上來就把許多公有制產業整‘休克了;歷史證明,中國改革的增量經濟模式無疑是高明的。對應到中美關系上,我們要避免出現‘休克療法,要不斷擴大共識、合作的層面,對于已存在的問題能解決的盡量解決,解決不了的先擱置下來,如果我們以時間換空間,現在看似無解的問題也許在未來就變得容易解決,或者不成為問題了。因此,中美之間都本著誠意擴大合作,把分歧放下,那么分歧的重要程度自然也就降下來,矛盾和威脅的影響也就隨之化解或變小。”
接著金教授的話,記者又問道,未來中國在邁向超大型國家的道路上又該如何下好對美這手棋呢?金教授如是說:
一是中國首先要強身健體,把家里的事情辦好,讓自己足夠強大到任何人都戰勝不了我們,這是最重要的。美國是一個商業社會,和日本人愚蠢的民族主義世界觀不同,商業社會中人往往不會“一根筋”:打得贏的對手就打,打不贏的對手就交朋友。
二是中國一定要堅持公平競爭的原則,作為未來世界的領導者,我們沒必要靠小動作贏得未來。例如20年前的兵乓球運動,國際上許多國家以及國際乒聯都不希望我們得冠軍,不斷地變換規則來影響我們的成績,但我們只需要做到一件事就行了:不管規則怎么不利于我們,我們都保證拿到冠軍。而現在,乒乓球的冠軍基本都花落中國,而當年給我們制造麻煩的國家和國際乒聯,早已喪失了整我們的“心氣”了。對應當今中美經貿領域,我們一定要遵守法制社會原則,跟美國人在法律框架里玩,如果美國人在法律面前輸給中國人,我想它也會心服口服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到自己的發展要合理合法,讓人無話可說。
三是中國不僅要吸引美國的資本,還要積極向美國投資,讓兩國的利益捆綁在一起,這樣可以為中美關系“再加上一道保險栓”。
四是中國要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分享發展的紅利,在相關國際經濟合作中拉著美國一起玩,加速推動BIT協定的達成。同時,我們還要與美國分擔一定的國際責任,減輕現在“老大”的負擔。
五是要提高中美之間對話的效率,爭取達成更多共識,因此,中美都要努力加強溝通交流。例如這次15名中國企業家隨習主席訪美,就是為中美經濟這塊“壓艙石”增強穩定性,我認為,中國和美國的企業界“大佬”要身體力行負起這個重要責任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