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典 陳達
(西華大學,四川 成都 610065)
銀川市西夏區社區“老飯桌”調查研究
李樹典 陳達
(西華大學,四川 成都 610065)
社區“老飯桌”作為社區服務的一種表現形式,為社區老年人的飲食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是解決部分老年人用餐的好方法。社區“老飯桌”的建立不僅推動了社區服務的發展,更適應了當前我國老齡化國情的基本需要。然而,其在建立和發展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就銀川西夏區一些已建立“老飯桌”的社區進行了調查,發現當前西夏區在建立“老飯桌”時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和改善意見。
銀川市;西夏區;社區“老飯桌”
社區是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是指具有一定地域界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也稱之為“地域群體”或“地方社會”。而社區服務作為社區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社區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發展社區服務至關重要。社區“老飯桌”則是在社區設立的針對社區居家老人飲食方面進行改善和幫助的機構。目前,社區“老飯桌”在西夏區已建立并逐步推廣,但在這一過程中,仍出現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速度加快,社區居家養老功能開始日益弱化,已經無法滿足更多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此時的社區服務在社區發展中的地位就顯得越來越重要,而社區“老飯桌”作為社區服務的一種表現形式,對于滿足社區孤寡、高齡老人的生活、飲食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社區“老飯桌”與社區服務之間又存在著更多的內在聯系,其中就包括了社區“老飯桌”的概念界定與社區服務的概念界定,社區“老飯桌”在社區服務當中的功能以及其建立的重要意義。
(一)社區“老飯桌”的概念
社區“老飯桌”就是指從社區服務中延伸而出的一種局限于社區的,旨在幫助社區居家養老的空巢、高齡老人解決飲食的問題,多以老年人兩人或者獨居老人為主。它是公益性較強、服務性較強的社區服務的一種,為老年人的飲食提供便捷,同時也促進社區服務的發展。
在我國多地社區都開始興建社區“老飯桌”。而老年人飯桌的建立是具有福利性質的社區服務的一種。社區服務與社區“老飯桌”二者存在著內在聯系,也就是說社區“老飯桌”的公益性和福利性正是社區服務的主要特征,是社區服務的一種。
(二)社區“老飯桌”建立的重要意義
1.解決社區空巢、高齡老人的飲食問題,保障了社區工作的順利進行。由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多數老人都是以居家養老模式為主,這勢必會加深社區服務的負擔。尤其對于社區老年人的人文關懷、生活狀況、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等等問題。社區“老飯桌”是有針對性的為社區的空巢老人和高齡老人設立,以解決其吃飯問題的,同時利用這種方式也能更好的了解老人們的生活狀況,近期的心理狀態和身體狀況。
2.解決部分社區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進一步加強社區居民對社區服務的認識。社區“老飯桌”對于社區居民來說,本身是具有公益性質的,同時對于社區的一些失業人員(以中年婦女為主)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就業契機。
3.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實踐方式。社區化的居家養老,是將傳統的家庭養老與社會化的機構養老二者相結合產生的一種新的養老模式,指的是老年人仍在家中居住,但由社區服務提供老年人的居家照顧的一種養老模式。而社區“老飯桌”作為一種新型的社區服務方法,使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更加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4.對建立和諧穩定的社區具有重要意義。社區作為整個社會基層組織,對于維護社會穩定、和諧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社區“老飯桌”作為社區服務的一種,更好的解決了社區獨居、高齡老人的吃飯問題,保障了社區居家老人的生活,維護了社區里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權利,更是為實現社會的公平和社會公正提供了必要條件。不僅如此,還符合當前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實際國情,對于當前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盡管社區“老飯桌”建立以后的諸多好處為社區服務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當前“老飯桌”的發展并沒有得到廣泛的宣傳和認可,使得很多人都不了解社區“老飯桌”。西夏區的老年人飯桌目前發展良好,其中以“正茂社區”為優。但在社區老飯桌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這些都阻礙了這一惠民項目的發展。目前,社區“老飯桌”在銀川市西夏區的43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當中建立還超過不到十個,并沒有得到很大的推廣,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缺乏資金來源,阻礙了社區“老飯桌”建立與發展
福利性是社區服務最根本、最本質的特質。而社區“老飯桌”的建立,本身就是具有公益性質,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社區服務。因此,在本身的設立和發展中,是沒有資金來源和經濟效益的。而社區在資金方面大多依靠政府支持和社會補助。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就不能建立或者取得更大的發展。
(二)社區的硬件設施建設不健全,沒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在發展社區“老飯桌”、并擴大規模時,社區的設施不健全、場地不夠,使其發展受到了阻礙。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西夏區的各個社區都或多或少的面臨著基礎設施不健全、場地狹小的問題。這將使得社區服務在發展過程中,缺乏足夠的硬件保障,限制了社區服務的進一步發展。
(三)社區居民了解不夠,支持率不高
社區居民對社區“老飯桌”的認識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青年和中年為主體的一部分,在對老飯桌不了解的情況下,他們是不愿意支持“老飯桌”的建立的。因為在他們看來,如果讓自家的老人到“老飯桌”去吃飯,會被社區的鄰里認為是子女的不孝順,置老人于不顧。另一方面就是以社區老年人為主體的一部分,許多老年人不愿意去“老飯桌”吃飯。以此來看,在社區里面由于社區居民對社區“老飯桌”了解不夠,也影響了“老飯桌”的發展。
(四)政府扶持力度小,缺乏相應的保障政策
由于社區“老飯桌”是為了解決社區高齡孤寡老人的吃飯問題而自發建立的社區服務的一種。在社區走訪中發現,政府對社區“老飯桌”的支持力度不夠,相應的保障性措施不多。
銀川西夏區社區“老飯桌”的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不是不可以解決的,尤其是在西夏區正茂社區的成功建立和不斷的發展。為其他社區建立“老飯桌”提供了借鑒意義,對“老飯桌”的發展也具有啟示.
(一)加大社區服務功能的宣傳
隨著社區事業的日益發展,社區服務工作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大力的發展,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范圍也在不斷拓展,滿足社區居民的需要。而且隨著國家政治體制的改革和政府機構的調整,社區也不斷增加新的功能,而且我國老齡化的問題也在不斷的加大,社區服務在此刻就顯得尤為重要。社區服務作為社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社區發展、幫助和解決老年人問題、為老齡化的社會提供保障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西夏區各社區內要加強社區宣傳,并利用宣傳欄、鄰里告知等方法使社區居民了解社區“老飯桌”的實際意義和功能,要加大社區居民對社區工作、服務的了解,提高居民對建立社區“老飯桌”的支持。
(二)政府應該制定相關扶持政策
社區“老飯桌”是針對社區的孤寡而又高齡的老年人設立的,符合當前我國老齡化發展的實際國情,對保障老年人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是非常有益的。而西夏區的老年人飯桌在建立范圍上并沒有得到推廣,僅僅局限于個別社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社區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盡管早在2010年,銀川市出臺《關于加快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鼓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開辦“老飯桌”,但是并沒有出臺具體的相應政策來扶持社區建立“老飯桌”,使老年人飯桌變成了社區的自愿活動,極大的限制了社區的發展。政府應當加強對社區的走訪與調查,了解社情民意,在針對老年人(尤其是孤寡高齡老人)的吃飯問題上應該更加重視,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來提高對社區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和對社區發展的資金支持,以便加強社區對老年人的生活保障。
(三)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在資金來源上,政府應加大對社區服務的資金投入。同時,要加大與社區周邊的聯系,發展社會捐助。社區在依靠政府支持和幫助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尋求自我的發展,加強與外界的聯系。社會各界對社區服務的資金援助也有利于社區“老飯桌”的發展,這就包括了社區周邊的機關、企業、社會團體及個人。社區應充分利用這些可用資源來進一步發展社區“老飯桌”,促進社區服務的發展。
(四)加強社區的硬件設施建設
加強社區的硬件設施建設,應加強與社區周邊的互動與聯系、擴展社區周邊的可用資源、提高居民支持率和擴大社區老年人飯桌的場地建設,為社區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便捷。這樣既便于老年人的相互交流,也有利于豐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
至今為止,社區“老飯桌”在西夏區的發展已經經歷將近4年的時間,居民從不了解到支持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在一些社區,“老飯桌”取得了成功,受到了居民的歡迎。社區“老飯桌”的發展適應了當前社會嚴重老齡化的問題,也為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提供了一個可靠支持,更是當前社區服務發展的一種方式,為維護社區穩定和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高友誼,賈福功.《關于社區籌辦“老飯桌”問題的調查與建議》[J].大慶社會科學, 2012(2).
[2]盧曉瓏.《社區化的居家養老模式探析》[J].社會工作, 2007(10).
[3]陳婷婷,成偉.《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實現途徑探析》[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 2010(10).
TS976.34
A
1671-864X(2015)05-0039-02
李樹典(1990-),男,漢族,寧夏固原市人,翻譯碩士,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研究方向:英語翻譯理論與實踐。陳達(1963-),男,漢族,四川成都市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英語文學及翻譯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