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桂霞
(聊城市魯西公證處,山東 聊城 252000)
生母去世,繼子女的監護權應如何確定?
田桂霞
(聊城市魯西公證處,山東 聊城 252000)
隨著當今社會離婚率的升高,重組家庭這個新的家庭模式也在不斷地增多,繼父母與繼子女的關系也逐漸成為現實生活中的一大難題,在處理此類問題時,應堅定不移地貫徹 “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這樣一個總的基本原則。
賠償權利人;生父母;繼父母;繼子女;監護權
隨著當今社會離婚率的升高,重組家庭這個新的家庭模式也在不斷地增多,繼父母與繼子女的關系也逐漸成為現實生活中的一大難題,由此,筆者通過下面一則案例就實踐中“生父或生母一方去世后,繼子女的監護權如何確定”這一問題的實際處理發表一下自己的拙見。
案例:劉某是一孤兒,其與趙某于2001年2月13日登記結婚,2003年1月8日育有一子趙力。后因雙方性格不合及生活瑣事經常發生矛盾,并于2003年5月6日離婚,趙力由劉某撫養。離婚后三個月趙某即再婚。2005年3月16日,劉某與高某再婚,婚后高某非常喜歡趙力,視趙力如親生,趙力也非常喜歡高某,高某為了以后也真心對待趙力,不讓趙力有任何心理負擔,就做了結扎手續,而趙力也改名為高力。一家三口生活得非常幸福、快樂。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2012年3月18日劉某因交通事故死亡。最后肇事方與受害方達不成賠償協議,就此事訴訟到法院,但是法院訴訟期間,又出現了趙某和高某爭當高力監護權的問題。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本案共出現下面幾個問題。
該案中,人身損害賠償關系的賠償義務人和賠償權利人容易確定,賠償義務人即是肇事司機,也是實際車主,賠償權利人即是高某與高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第2款規定:“本條所稱‘賠償權利人’,是指因侵權行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損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可見,高某作為這起道路交通事故直接受害人劉某的丈夫,高力作為受害人劉某的兒子,是事故賠償權利人。
高力雖然是該起事故的賠償權利人,但由于高力不滿十周歲,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不能從事正常的民事活動,必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表其利益從事相關的民事法律行為。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從事民法法律行為。案例中也出現了生父趙某與繼父高某爭當高力監護人的問題。因牽扯到高力賠償款的監管問題,確定高力的監護人對于本案的處理至關重要。在此,又引出了下面的問題。
要想明確高力的撫養費由誰領取,首先要確定高力的監護人到底是誰。按照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而婚姻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該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換言之,履行了撫養教育責任的繼父,也可以成為繼子女的監護人。那么,劉某去世后,高力的監護人是應當認定為生父趙某呢?還是認定其繼父高某為其監護人呢?
(一)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明確一下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的關系。繼父母和繼子女之間的關系和一般的父母子女關系不同,繼父母和繼子女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姻親關系和教育撫養關系。繼父母和繼子女關系是由于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帶子女再婚,或者是父母離婚,撫養子女的一方或雙方再婚形成的。妻與前夫或夫與前妻所生的子女是繼子女,母與后夫或父與后妻是繼父母。繼父母子女之間是一種姻親關系。只有形成撫養關系,才適合法律上的擬制血親關系,才產生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也就是說,如果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事實上已經形成撫養教育的權利義務關系,那么,他們之間的法律地位與親生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一樣,如果繼父母子女間沒有形成撫養教育的權利義務關系,他們之間便不產生父母子女關系。
我國繼承法第10條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本法所說的父母子女,包括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繼子女……。”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意見》第13條規定:“生父與繼母或生母與繼父離婚時,對曾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繼父或生母不同意繼續撫養的,仍應由生父生母撫養。”
可見,形成撫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是完全等同于親生父母與子女間的權利義務的。再婚父或母一方死亡時,繼子女既可以由生母或生父撫養,也可以由繼父母撫養,只是在繼父或繼母不同意撫養的情況下,才必須由生父或生母撫養。生父母死亡時,繼父母與繼子女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不能自行解除。
本案中,高力是劉某的兒子,劉某帶其與高某結婚。在劉某與高某結婚后的七年中,繼父高某視高力為自己的親骨肉,像親生父親一樣關心體貼、撫養教育高力。甚至為了更好地照顧高力,不讓高力有心理負擔,主動做了結扎手續,從而喪失了生育權。趙力也改名為高力。可見,高某對高力進行了長期的撫養教育和共同生活,這對繼父繼子之間事實上已經形成撫養教育的權利義務關系,并由此產生了父母子女的關系。為此,法律上也應當確認他們之間在事實上存在撫養關系及產生的父母子女關系。況且,高某與高力之間已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并不能隨著劉某的死亡自然終止。
(二)除了考慮繼父母與繼子女已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外,還應從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出發。
(三)鑒于監護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護被監護人,本著應當尊重被監護人本人的意愿,還應征求高力的意愿。
(四)被監護人所在居住地村民及居委會的證明也必不可少。
筆者作為上述案件的代理人,把筆錄的觀點及所收取的證據材料提交法院,法院經過研究分析,從有益于高力的身心健康和成長這一基本原則出發,最終采納了筆者的觀點:高某作為高力的監護人,代理高力從事民事審判活動,并由高某領取且代為監管支付給高力的賠償款。經過一系列的波折斗爭,最終對上述交通事故民事賠償案件的徹底解決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于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過,2003年12月26日頒布,2004年5月1日起實施。
[2]司法部中國公證協會編:《公證程序規則釋義》,法律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3]劉德權主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觀點集成》第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
D920.4
A
1671-864X(2015)05-0079-01
田桂霞(1969.08-),女,漢族,山東聊城人,山東省聊城市魯西公證處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