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禎貞
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催生了網絡媒體,在新時代下,滿足人民對于信息迅速、快捷的要求。而傳統媒體仍然保持著新聞的本真面目,收集大量的新聞,實事求是的客觀求證,一絲不茍的提供權威信息。網絡媒體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媒體在新聞領域的地位,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二者間的優勢互補與整合將是大勢所趨。
關鍵詞:網絡媒體;傳統媒體;優勢;互補整合
1 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概念
1.網絡媒體
網絡媒體又稱第四媒體,是作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發展的起來的、并與傳統大眾媒體并存的新的媒體。它包含了人類信息傳播的兩種基本的方式,即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突破了大眾傳統傳播的模式框架[1]。
網絡媒體具有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保留時間長,信息數據龐大等特點。它在進入傳媒行業初期時,曾被認為是傳統媒體的終結者,然而現在看來,此種言論不攻自破。
2.傳統媒體
傳統媒體是相對于近幾年興起的網絡媒體而言的,傳統的大眾傳播方式,主要包括報刊、通信、廣播、電視及自媒體以外的網絡等傳統意義上的媒體。
傳統媒體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從較早時期開始使用的邸報,逐漸演化為現代報紙;從古老的驛站傳信演化到了無線電波;從信息的口口相傳到了電視傳播的一夜千里。我們看到傳統媒體伴隨著歷史的發展,對人民之間信息的傳遞起著重要作用。
2 網絡媒體的優勢
1.傳播迅捷時效性強
對于網絡媒體來說,傳播迅捷是其一大優勢,借助于網絡,可以實現瞬間傳達信息。比如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首先發出地震信號的不是當地的媒體報紙,而是中國地震臺通過其官方微博宣布中國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隨后成都、宜賓、綿陽等地的民眾均在微博上發表“有震感”的言論,而這些信息的傳遞距離地震發生后僅僅幾分鐘的時間。
對于媒體來說,時效性是一個很重要的評價標準。傳統媒體的時效性可能就體現為日報,無法再將時間進行進一步的推進,而網絡媒體則可以打破這一時間局限[2]。網絡媒體可以對所報道的新聞進行實時更新,讓讀者掌握最新的消息。比如騰訊網對2015年9月3日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的更新報道,每隔兩分鐘就對新聞進行一次刷新,通過這個事例可以看到的是,網絡媒體的新聞時效性是非常強的,這一點是傳統媒體無法趕超的。
2.以人為本互動性強
網絡媒體是依靠互聯網而得以發展的,在互聯網這個世界里,人人都享有言論自由的權利,每一個人都是新聞的主宰。比如新浪網曾經在兩會期間搭建了一個兩會代表與人民群眾相互溝通的一個平臺,在該平臺上,群眾通過實時信息的更新及時了解大會議程的發展,同時在此平臺上網友可以給代表留言,發表自己對于議案的看法。平臺的存在,既是網絡新聞的傳播載體,又充分將群眾的言論納入到傳播體系之中。
互動性是網絡媒體得以發展的利劍之一。網友通過觀看新聞可以及時的發表自己的意見,講求以人為本,保證了網友的自由言論權。同時互動性的存在也會對新聞所涉及的對象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搜狐網上曾經報道了一個“最悲傷作文”,引發了全民對于大涼山地區的關注,這里的關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網友的評論、轉發引起的。互動性強,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社會的公平正義。
3.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網絡媒體可以存儲大量的數據資源,同時,可以依靠強大的檢索系統對資源進行搜索下載,在體驗上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于傳統媒體來說,電視劇一天兩集,觀眾無法把握集數的播放;電影頻道播放的電影固定,不能隨心所欲;雜志社出版的漫畫半月一刊,想要看漫畫就得接受漫長的等待。網絡媒體依靠網絡資源,可以幫助用戶在獲取信息上獲得主動權,想看就看,無需等待。
當前的城市生活越來越趨向于快節奏,很多人已經沒有時間來看報紙上大版面的內容,零碎化、簡易化成為網絡媒體的另一大特點。快節奏的生活更需要網絡媒體的加入,為都市工作者提供簡易、方便的媒體資源。
3 傳統媒體的優勢
1.新聞報導有深度廣度
傳統媒體對于新聞的跟蹤報道,不是像網絡媒體一樣流于形式、只在表層,而是切實的進行了采訪調查,在新聞報道的深度、廣度、高度上都遠遠的高于網絡媒體。比如人民日報刊登的“讓老百姓和我們一起自信”就在深入調查農村地區的貧困狀況后發表的報道,這篇文章深入的剖析了當前農村地區的種種狀況,以生動的文字打動了眾多的中國讀者。傳統媒體中的文章是現實調查的結果,帶有無可置疑的真實性和巨大的震撼力。
深度的思考,高屋建瓴的看法,將思想呈現在紙張上。傳統媒體帶給人們的是思想上巨大的拷問,有深度的文章,仍然以傳統媒體為載體[3]。
2.剔除雜質選取優質新聞
傳統媒體對于新聞的把關是非常嚴格的,不像網絡媒體上充斥了各種假新聞、假報道。傳統媒體比如報紙,版面是有限的,選擇什么樣的新聞才是最有價值的成為了重要問題之一。報紙對所有可供選擇的新聞都進行了一遍挑選剔除,選取其中最有價值的優質新聞。這樣一來可以減少讀者篩選信息的時間,同時又可以防止錯誤信息對讀者的誤導。
3.傳統媒體公信力高
在媒體公信力方面,傳統媒體比網絡媒體有著較大的優勢。2013年首屆“中國傳媒公信力論壇”發布的“新興起的中國傳媒公信力”數據顯示,傳統媒體的公信力遠遠高于網絡媒體。在相對公信力上,網絡排在電視、報紙之后,而中央電視臺作為中國最權威的電視臺,在調查中的公信力排名第一[4]。
4 實現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優勢互補與整合
1.時間上的相互配合
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在時效性和報道深度上各有千秋,應該合理利用二者這一特性。時間上的配合可細分為以下兩點:(1)據相關權威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用戶首次上網時段往往在九點鐘至十點。那么在此之前的時間,信息的傳播處于空余狀態,報紙、廣播電視可以加強早間新聞的報道。(2)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可先由網絡媒體對事件進行簡略報道,發揮其傳播迅捷的優勢,然后再由傳統媒體進行深入調查,用事實說話,發揮傳統媒體公信力高的優勢。
2.內容上的相互補充
網絡媒體擁有豐富的多媒體資源,但是新聞來源單一;傳統媒體擁有眾多的消息來源,但是附屬的圖片不典型。二者在內容上可以進行相互補充,傳統媒體在對報道進行前期資料收集時,可以借助網絡強大的搜索功能,同時,在寫作時還可以在網絡上收集相關圖片,豐富報導內容。網絡媒體處于新興發展時期,缺乏信息的來源,可以依靠傳統媒體來加以拓展。另一個問題就是網絡媒體的新聞質量總體不高,可以和傳統媒體達成協議,對其內容進行轉載,這樣既可以提高網絡媒體的報道質量,也可以擴大傳統媒體的傳播面和影響力。
3.技術上的互補
網絡媒體雖然擁有豐富的網絡資源,可以實行資源的上傳和下載,對于圖片的處理和信息的檢索有較多的經驗,但是在視頻流的順暢播放、寬帶網絡上存在著技術上的不成熟;相反傳統媒體在視頻播放上技術成熟穩定,二者可以實現技術上的互補。
4 結語
網絡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發展而得來的。依靠傳統媒體,網絡媒體可以獲取更多的信息源,掌握更多的一手材料,對事件進行更真實的報道;依靠網絡媒體,傳統媒體可以實現更快更迅捷的信息傳播,可以與網友互動,提高民眾的關注度,可以借助資源豐富報導內容。筆者相信,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優勢互補與整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二者的融合,為新媒體時代揭開華美的篇章。
參考文獻
[1]李小翠,唐俊:新媒體,在關注和熱議中前行——2005年新媒體研究綜述{J}:新聞記者,2006年03期
[2]金輪,徐聰:傳統媒體面臨挑戰——互聯網再顯神威{J}:電腦采購周刊,1998年37期
[3]吳峰:博弈論與媒體競爭策略{J}:新聞界,2004年01期
[4]谷巖:傳統媒體網絡化生存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