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鐵流


8月13日,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赴惠州市調研檢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工作情況,充分肯定了惠州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策部署取得積極的成效。
在調研中,胡春華強調,惠州要學習借鑒深圳的創新經驗,加強創新合作,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惠州以更好的質量、更高的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
創新驅動是惠州跨越發展的主動力。“電、汽、化”和現代服務業是支撐惠州發展的“四大產業集群”。如將其比作惠州的四大“產業航母”集群,那么毫無疑問,加入“創新燃料”的發展引擎,已迸發出更加澎湃的動力,在盡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航程中乘風破浪前進。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創新能力正成為提高競爭力的關鍵。
翻開惠州近年來的創新成果,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建成了一批孵化器和新型研發機構,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中海油惠州煉化分公司“高酸重質原油全額高效加工的技術創新及工業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實現了惠州市科技進步獎的新突破;全市R&D占GDP比重增幅、專利申請量增幅居珠三角首位,連續五次獲評“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經過多年積累和發展,惠州創新驚喜連連,“驚艷”四周。
一大戰略 ?“1+6+N”繪制創新驅動路線圖
“大創新大發展,小創新小發展,不創新難發展。要發揮創新的‘乘法效應,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切實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奕威關于創新的論述,擲地有聲。
為此,市委、市政府在今年出臺了《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意見》,大力開展創新平臺構建、能力躍升、企業培育、動力激發、成果燎原、環境優化“六大行動”。
惠州人深知,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能否通過創新驅動搶占制高點,事關惠州跨越發展事業的成敗。正是基于此,惠州市又在前期出臺《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訂了“六大行動”的實施方案,細化了一批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了“1+6+N”系列文件,繪制了創新驅動發展的“路線圖”,明確了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時間表”。
在目標定位上,堅持走有惠州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努力打造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重要節點。到2017年,全市主要創新指標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成為廣東省創新型城市和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市。到2020年,主要創新指標進入全國先進行列,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
在空間布局上,堅持點面結合、核心聚集、分層布局,著力構建結構優化、特色鮮明、活力強勁的創新驅動發展三大圈層。在路徑選擇上,堅持從惠州實際出發,協同推進自主創新、成果轉化和基礎研究。
思路越理越清,目標越來越明。隨著一批創新支持舉措惠及更多領域,新的支持政策將不斷推出,創新的良性循環由此形成,創新正為惠州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三大圈層 ?構建創新發展聚能環
“要大力推進環大亞灣新區和潼湖生態智慧區兩大平臺建設,集聚創新資源,加快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引擎。”市委副書記、市長麥教猛對創新平臺建設亦是念茲在茲。
基于此,惠州創造性地提出“三大圈層”的嶄新理念,并由此進一步完善創新平臺與載體的構建,形成了三個創新發展的“聚能環”。
處于“第一圈層”的,是環大亞灣新區和仲愷高新區兩大戰略平臺。仲愷高新區集聚了全市47.5%的高新技術企業,是惠州市創新驅動發展的 “主力軍”,環大亞灣新區,則是惠州市跨越發展的重大平臺和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載體。
潼湖生態智慧區是吸引創新要素聚集的內核,是惠州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惠州市意在將潼湖生態智慧區建設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廣東城市經濟社會轉型實踐區、珠三角創新要素集聚區和惠州智慧城市引領區。
除開“第一圈層”,惠州亦將著力推進全市7個省級以上產業園區擴能提質增效,大力推進創新成果孵化轉化,打造創新型企業密集區,推動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第二圈層”。同時,著力推進專業鎮和工業集中區建設,推動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打造“產城人”融合發展的新型城鎮群,構成創新驅動的“第三圈層”。
四大產業集群 ?創新成果成群結隊
區域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就是產業集聚區。
早在2011年,惠州市力推石化、電子信息、汽車能源、現代服務業四大產業集群發展,著力打造四大產值超千億產業航母。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四大產業集群活力迸發,創新成果成群結隊,催生“產業蝶變”。
讓我們的目光聚焦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惠州市最有代表性的產業平板顯示、移動互聯網、LED、云計算和智慧裝備制造等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基地之一,“云計算智能終端創新型產業集群”獲批科技部首批試點。
放眼石化產業集群,擁有中海油惠州煉化、中海殼牌等巨無霸企業的石化區聚集了75個石化項目,總投資額達1605億元。惠州中創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建成投產僅4年,在行業細分領域已占據龍頭地位和4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靠的就是技術創新。
汽車和新能源產業方面,惠州市已成為全球第三大聚合物電池生產基地,德賽西威、華陽等企業已成為全國汽車電子行業領軍企業。全市現有汽車零部件企業5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38家。惠州汽車零部件產業園被列入全省六個重點支持發展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園之一。
“四大產業集群”演繹的 “蝶變效應”,釋放出更大的潛能和魅力。
創新永無止境,改革未有窮期。
隨著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入實施,科技創新這一發展新引擎必將催生更強勁的動力源。我們相信,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在“1+6+N”系列文件的指引下,創新活力將不斷激發,大眾創新將在惠州大地熱潮涌動,惠州將闊步邁向創新型城市,實現盡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