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在太平洋的重要海軍基地珍珠港,美、英于8日對日正式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8日清晨,日軍第45轟炸機隊轟炸啟德機場和各戰略要地,艦隊封鎖維多利亞港,迅速取得對香港的制空、制海權。與此同時,日軍第38師團三個步兵聯隊攻入新界,突破英軍“垃圾灣防線”進入到九龍市區。駐港英軍司令瑪麗比下令退守港島。18日開始,日軍強攻北角,占領了跑馬地、淺水灣;激戰至25日,英軍終因兵力薄弱,外援斷絕,港督楊慕琦及駐港英軍9000人被俘,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在香港實行野蠻的法西斯殖民統治。
12月9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在日軍大舉進攻香港的同時,為配合美、英聯軍作戰,開辟敵占區游擊戰爭,由寶安地區派出精干武裝分隊插入元朗、大埔,并緊隨日軍攻占九龍,深入荃灣外圍荃錦公路口及青山道、九華徑一帶,打通從九龍市區到寶安游擊區的交通線。惠陽地區亦派出精干武裝分隊和海上護航分隊,經大鵬灣進入西貢半島的塔門、赤徑,并伸展到獅子山、牛池灣一帶,打通從九龍啟德機場經西貢墟、企領下到惠陽游擊區的海上交通線。游擊隊建立兩條交通線,保護了被日本“遞解部”強制驅趕出境的幾十萬市民在旅途上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護了大批留港文化界知名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回國的安全;保護了大批滯港戰略物資運輸往西南大后方的安全。
游擊隊在港英政權崩潰、日軍政權尚未建立的真空時期,為新界居民肅清土匪,維持治安;發動青年組成民兵常備隊、自衛隊,拿起英軍在戰場丟棄的機關槍、步槍、手榴彈,經游擊隊培訓,保衛自己家鄉,填補了政權過渡空間,并成為港九人民抗日游擊隊建軍的基礎。
1942年2月3日,港九人民抗日游擊隊在新界西貢半島的黃毛應村宣布成立,任命大隊長蔡國棟,政治委員陳達明,政治處主任黃高陽,負責統一指揮由寶安、惠陽進入港九新界地區的長槍連隊、短槍武工隊、海上武裝隊、城區地下武工隊和情報系統,以及新組成的各地區民兵常備隊、自衛隊,開展敵占城市和近郊游擊戰爭,配合法西斯同盟軍作戰。
香港是日軍在太平洋地區的重要戰略中轉補給站,日本命陸軍中將磯谷廉介為港督,野間賢之助大佐為憲兵部部長,率領由步第67、68、69三個大隊組成,約3000人的警備隊和憲兵隊駐守;在港九新界各地區設警備派遣隊和憲兵隊,并招募數十名警察和憲兵組成巡查隊;在鐵路、公路要點修筑碉堡,重要交通路口設檢查崗哨;在新界、大嶼山各海港以及大鵬灣海域派出炮艇日夜巡邏。整個港九新界地區軍警林立,嚴密控制。再加上港九新界地區地域狹窄,海港阻隔,山小林稀,大嶼山更是一個孤島,游擊隊在這樣的城市和近郊開展游擊戰爭,采取什么戰術作戰,在游擊戰爭歷史上少有這種范例。會不會付出重大生命代價,游擊隊到底能否生存和發展?需要這一支新組建的游擊隊勇敢地迎接挑戰,自強不息,在實踐中探索。
港九地區的特殊環境決定了港九敵后抗日游擊隊的主要形式。港九大隊根據這一特點,除組建長槍隊、自衛隊和海上隊外,專門組建4支短槍隊,開展城市近郊游擊戰。
九龍新界有650條自然村,港九大隊派出大批民運工作隊深入到各村,宣傳抗日、發動群眾,建立各種抗日團體和群眾組織。同時派出工作組進入市區與地下黨組織結合,宣傳、發動、組織群眾,建立秘密交通情報網絡,為開展城市游擊戰,打好群眾基礎,創造有利條件。
港九大隊充分發揮短槍隊靈活機動的特點,以打小仗、打巧仗為主,采取靈活的戰術,時聚時散、來去無蹤、神出鬼沒、聲東擊西,捕捉戰機,進行奇襲、突襲、夜襲,采取襲擾戰、破擊戰、伏擊戰等有力打擊敵人。1942年秋冬,短槍隊在隊長黃冠芳、副隊長劉黑仔(錦進)帶領下,深入香港九龍市區活動,先后在獅子山下伏擊日軍,全殲日軍一個班;在牛池灣,隊員化裝成客家婦女商販,接近日軍哨所,全殲日軍伍長、憲查等16人;在九龍市區,隊員化裝成便衣偽警員,開著小汽車直闖金龍酒家,擊斃作惡多端的漢奸肖如九;3名短槍隊員駕駛1艘小船闖進九龍太古船塢,活捉2名日本密探;短槍隊在抗日自衛隊的配合下夜襲觀音山日軍兵營,全殲日軍一個工兵班。1943夏,劉黑仔帶3名隊員化裝成日軍直奔九龍壙,處決了日軍憲兵司令部的漢奸翻譯官陸通譯;接著黃冠芳、劉黑仔帶領突擊組乘夜進入啟德機場,炸毀日軍一座油庫和一架飛機;在鐵礦通往九龍市區的公路埋伏活捉日本高級特務東條正之等3人。市區中隊在市區老街炸毀了4號大東橋,并散發傳單,揚言要攻打日軍南支派遣司令部,令敵人惴惴不安。經歷一系列戰斗,屢獲戰果,威震敵膽,劉黑仔成了名揚港九的英雄人物。
港九大隊成立三年多,先后粉碎了日軍10多次大掃蕩,從初建時的百余人,發展到5個地區中隊、1個海上中隊、2個長槍隊和一個直屬中隊,約800余人的抗日武裝隊伍。
港九大隊游擊戰士經歷無數艱險,不怕犧牲,堅持敵占區反法西斯戰斗,直至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30日,英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夏愨率領軍艦抵港,游擊隊奉命于9月28日發出宣言,向港九新界同胞告別,一周內撤出港九地區。
1946年4月30日,港督楊慕琦從潘陽戰俘營重返香港,正式成立香港政府。1947年7月25日,葛量洪接任為第二十二屆港督,往后直至于1997年6月30日,末代港督彭定康離任,前后經歷半個多世紀。歷任港督對于反法西斯戰爭時期,曾經配合盟軍英勇作戰,深入集中營里營救英軍戰俘,長期支援英軍服務團進入香港建立情報系統的游擊隊,一直不承認他們的存在,不給予他們應有的歷史地位,這是不公正的。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于1998年12月28日,在大會堂隆重舉行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陣亡戰士名冊安放儀式,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親自將115名烈士名冊安放在烈士紀念龕內。特區政府確認了港九人民游擊隊的歷史地位。
我是一名老游擊戰士,又是當年港九大隊領導成員之一,作為歷史見證人,有責任讓更多人了解這一段香港人民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光榮歷史。港九大隊的烈士永垂不朽!正如新界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銘記的:英雄烈士們的光輝業績同港九新界的山山水水一樣萬古長存!(作者系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政委后任第一支隊政委、江北指揮部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