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城區是惠州市的中心區,位于廣東省東南部,南臨南海大亞灣,與深圳、香港毗鄰。
惠城歷史悠久,隋以后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素有“嶺南名郡”之美譽。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在此交匯融合,形成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胸襟和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
近年來,惠城區先后獲得了“全國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中國男裝名城”、“中國照明電器品牌基地”、“全國最具綜合實力中小城市”、“全國投資環境十佳區”、“世博中國年·最具投資價值金融生態區”、“中國可持續發展品牌區和中國最佳生態(人文)宜居區”、“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旅游強區”、“全國科普示范區”“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以及“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區”六連冠、“廣東省雙擁模范區”八連冠等一系列稱號。
今日惠城
近年來,惠城區在區委區政府的帶領下,抓住機遇,充分發揮優勢,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奮進,實現了長足發展,2014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560.13億元。
惠城區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澗、島為一體,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身,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惠城環境之美,可以用“城在湖中、湖在山中、山在林中、林在綠中、人在花園中”來概括和注釋,十分適宜人居。
惠城區產業集聚效應顯現,形成了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汽車配件等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支柱產業集群,擁有富紳、真維斯等知名品牌,吉之島、港惠新天地、賽格廣場等10大城市綜合體加快建設,華貿中心、麗港中心、佳兆業中心等123棟商務樓宇成為樓宇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進駐1800家知名企業。惠城產業基礎厚實、發展前景廣闊,為今后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八大亮點
【工業經濟發展迅猛】
加快推進園區建設。以三棟數碼工業園為中心園區,以小金口、水口、橫瀝、馬安工業區為分園,形成 “1+4”園區建設局面。加大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完善園區金融、商業、公交等配套設施,促使在建項目盡快建成投產,已落實項目盡快落地建設。2014年,“1+4”工業園區實現產值222億元。
新型工業茁壯成長。做強龍頭企業,把培育龍頭企業、振興實體經濟擺在工業發展的重要位置,引領工業產業集約化發展;做長產業鏈條,緊盯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開展補鏈招商,延伸產業鏈條;做優重大平臺,抓好高新科技產業園擴容升級。
科技創新成績斐然。扶持發展一批科技型企業,全面落實科技孵化器扶持政策,突出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組建一批市級以上研發中心,引進一批科技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勁支撐。
鏈接
優質企業風采無限
惠城企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為城區的經濟振興和社會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不僅創造了社會財富,創造了就業機會,也創造了商業文明,推進了公益慈善事業,極大地促進了城區的建設與社會和諧發展。他們當中,有美國沃爾瑪、日本永旺(吉之島)、荷蘭喜威等世界500強企業,有僑興集團、富紳集團、隆生集團、源東集團等“廣東省民營企業100強”企業,有九惠制藥、海納糧油等廣東省民營科技企業,有雷士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國優秀民營企業”,也有廣田食品企業有限公司、盈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
【商貿物流繁榮興旺】
近年來,惠城區多元商貿業態形成規模,大型綜合超市、超級市場、便利店、專業店、專賣店、家居中心、倉儲商店等新型零售業態得到快速發展。人人樂、萬佳、麗日等商貿大樓相繼落成,成為零售市場的主戰場。天虹、吉之島等一批大型超市和購物中心購銷兩旺,爭創輝煌,為零售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國美家電進駐,成為惠州家電零售業市場的第一家品牌連鎖店,永樂、蘇寧電器專賣店相繼加盟,形成國內家電銷售品牌“三巨頭”齊集惠城的格局。海吉星物流配送中心、金澤國際物流園、義烏小商品城等項目應運而生,極大地提升了城區商貿物流業的水平,使惠城初步具備了粵東重要商品集散基地的功能。“假日經濟”成為閃亮名片,成為該區獨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農業發展面貌一新】
近年來,惠城的農業農村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汝湖甜玉米標準化示范基地、水口有機米生產示范基地、橫瀝梅菜標準化示范基地等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羊,17個較大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助推器。甜玉米、梅菜、優質水稻、西瓜、蔬菜等五大特色農業年產值達到近100億元,現代農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惠城區逐步建設起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
【城市經濟蓬勃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產業,發揮區位優勢,培育環境優勢,加快發展樓宇經濟,著重在研發中心、營運中心、結算中心等區域性、功能性總部經濟發展上有新突破。
大力發展商貿物流產業,加快推進了惠城區商貿物流園、東立—普洛斯物流園、沃爾瑪山姆會員店、紅星美凱龍等商貿項目建設,不斷壯大商貿物流業規模,商貿物流業銷售額達到400億元。
大力發展電商產業,科學編制電商產業發展規劃,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電商企業,扶持發展酷友網絡科技、奇虎360等行業龍頭企業,加快推進惠城區電子商務產業園和富紳服裝服飾電商產業園、順豐電商產業園等平臺建設,推動互聯網技術與服務業、制造業、現代農業的全面融合,促進電商產業集聚集群發展。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惠城堅持將全區新增財力的80%投向民生領域,每年向群眾承諾辦好十方面惠民實事,積極實施“三個10億惠民工程”,投入10億元新建擴建10多所學校,教師待遇率先在全市實現“一超兩相當”,成功創建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投入10億元建成了第三、四人民醫院,第二婦幼保健院等一批醫院,第四人民醫院成為省內首家公立平價醫院,創新的社區團隊衛生服務模式成為幸福廣東示范點;投入10億元用于綠道、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
惠城歷史文化資源得到充分挖掘,成功推出了大型原創歷史民俗歌舞劇《東坡與朝云》,龍形拳、李家拳、麒麟舞一道向市、省依次申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創作了音樂舞蹈史詩《鵝城頌》、電影《東江特遣隊》、東縱抗日組歌《東江兒女逞英豪》、話劇《小巷總理》等文藝精品,弘揚了“東江”、“東坡”、“東征”及“東縱”為主體的“四東文化”。
【特色街巷品位提升】
深挖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內涵,以精品意識提升特色街巷品位。按照“一街一特色、一處一美景”要求,因地制宜設計“城市客廳”裝修方案,加快構建風格鮮明的城市街巷景觀,于細微處展惠城之美、顯鵝城之韻。啟動中山公園及周邊歷史古跡保護開發,推進水東街、金帶街、北門直街等歷史街區美化亮化,28條內街小巷改造升級。加強規劃引導,建設古玩、書畫、美食、旅游產品一條街,促進特色街區經濟加快發展。
【社會治理成效明顯】
注重社會治理創新,實施“平安惠城九大工程”建設,開展“社會矛盾化解年”活動,推進“平安細胞3+3”創建行動,“6+1”專項行動年度考評成績居全市首位;在全國率先建立“復退軍人之家”,帶動黨政班子成員聯系102名復退軍人;創新建立“五變五建 ”信訪工作制度在全省推廣經驗,首創的“法制副主任”制度在全省推廣,提高了基層法治化水平。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強化食品藥品、道路交通、校園、消防等領域安全監管,全區沒有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社會和諧穩定,群眾安居樂業。
【人才培育成效顯著】
突出抓好人才儲備、評選工作。近年來,共引進碩(博)士等高層次人才231名、大學生村官140名,提前完成了3年內引進200名高層次人才和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目標;同時,惠城區還舉辦首屆創業人才頒獎晚會,撥款100萬元重獎20位創業人才和“能人之星”,營造了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環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