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大亞灣(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于1993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地處廣東省惠州市南部,連接深圳,轄澳頭、西區、霞涌3個街道辦事處,陸地面積28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含海島)13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3.1公里,常住人口20.35萬人。
大亞灣開發區海域寬、航道短、淤積少,擁有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惠州港,廈深鐵路貫穿境內,惠大鐵路為惠州港專線貨運鐵路,支持水鐵聯運,已連接廣梅汕鐵路、京九鐵路。周邊分布著惠深沿海、深汕、廣惠、潮莞、惠鹽、粵贛等多條高速公路,惠大高速正在建設中,到惠州機場只需60分鐘車程,到深圳寶安機場只需90分鐘車程,到香港國際機場只需2小時車程,海陸空交通十分便利。區內供水、供電、通訊、消防等公用設施配備齊全,學校、醫院、銀行、公園、廣場、酒店等生活配套完善。
2014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0.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6.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12.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1億元,港口吞吐量4249.2萬噸,稅收總額(不含海關代征稅)206.9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7億元。
工業經濟發展迅猛
堅持工業園區帶動,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目前,己落戶大亞灣石化區項目76宗,總投資1604億元,石化上中下游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加上比亞迪、東風本田、華德油儲等一批電子、汽車零部件及物流企業的帶動,大亞灣區基本形成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為龍頭,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港口物流、濱海旅游等共同發展的“1+4”現代產業體系。
石化產業
依托中海油1200萬噸煉油和中海殼牌95萬噸乙烯兩大龍頭項目帶動,大亞灣石化區已成為廣東省沿海石化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重點發展的7個石化產業基地之一,是廣東省唯一入選的石化園區。2014年,石化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93.2億元。2013年-2015年連續獲“中國化工園區20強”稱號,2014-2015年綜合實力排名全國第2位。
港口物流業
利用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惠州港,積極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先后吸引了122 家物流企業進駐,建成了太東國際物流園、東風車城物流園 、中海油物流基地3個物流園,初步形成了港口物流業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西部產業園
積極承接深圳、香港等地在產業、資金、技術、人才等各方面的“溢出”轉移,吸引了東風本田汽車零部件、比亞迪、敏華家具、永昶科技、光弘電子、聯健光電等一大批投資金額大、技術含量高的國內外知名企業進駐,目前,已有落戶的工業企業229家,在大亞灣西部逐漸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產業和汽車零部件產業為主的綜合產業區。2014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403.4億元。
濱海旅游業
發揮海、島、灘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大亞灣區積極打造濱海旅游特色品牌,相繼建成了東升漁村、濱海公園、濱海綠道、黃金海岸、小徑灣等濱海旅游特色景點,其中,東升漁村的漁家風情游是廣東省生態游七條路線之一,濱海綠道是“廣東省十佳綠道旅游路線”之一。
近海近百個千姿百態的島嶼,被譽為“海上小桂林”;黃金海岸被譽為“大亞灣藍色馬爾代夫”;小徑灣號稱“東方夏威夷”;漁家婚俗、“大王爺”節、漁民朝拜是大亞灣特有的民俗文化;清泉古寺、碧海灣旅游度假區為兩個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工業旅游是大亞灣區旅游業的另一張名片。
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緊緊圍繞“城市現代化、城鄉一體化”的目標統籌城鄉發展,高標準建設、改造市政道路,實現了與深圳坪山等地的“無縫”對接,建成了三棵樹紀念林公園、南蛇嶺公園、帆板基地、紅樹林公園、惠民廣場、漁人碼頭、省立2號綠道大亞灣段等一批惠民基礎設施,城市面貌日新月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