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路+蔡敏+許曉青
抗戰期間,共產黨發動、組織和武裝民眾形成的眾多抗日根據地,不僅破壞了日本“以戰養戰”的目的,更是通過平型關大捷、雁門關伏擊戰、夜襲陽明堡機場、黃土嶺戰斗、百團大戰等戰役的勝利,鉗住了近60%的日本陸軍軍力。其中,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在華北地區進行的“百團大戰”,歷時3個多月,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大大緩解了正面戰場的壓力,給日本侵略者以極大震懾。
獨特的敵后游擊戰和山地游擊戰,更是使日軍剛剛從國民黨手中占領的地區,很快變成抗日根據地,日軍占據的交通線和城市,又變成新的前線,讓日軍十分頭疼。
“華北治安戰的致命禍害就是共軍”,“只有打破這個立足于軍、政、黨、民的有機結合的抗戰組織,才是現階段治安肅正的根本”——據戰后由日本防衛廳編寫的《華北治安戰》記載,日本華北方面軍參謀長笠原幸雄把中共軍隊視為頭號敵人。
在敵后戰場,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對敵作戰12.5萬次,消滅日、偽軍170多萬人,人民軍隊發展到120余萬人,建立了約100萬平方公里、近1億人口的抗日根據地,成為名副其實的抗戰“中流砥柱”。一項統計顯示,八年間,八路軍、新四軍子彈消耗不足4000萬發、手榴彈800萬枚,按殺傷52萬日軍和同樣數量的偽軍統計,平均每斃傷一敵約消耗子彈30發、手榴彈7枚,這一低比例世界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