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奕
[摘要] 目的 探討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UACR)評估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冠脈病變程度的臨床價值。 方法 選取江蘇省徐州市中心醫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49例ACS患者,納入患者組,并按照其UACR水平分為微量白蛋白尿(MA)陰性組與陽性組,同時選取300名健康體檢者,納入正常組。比較各組受試者血糖、血脂、C反應蛋白(CRP)、UACR等指標差異,分析UACR與患者冠脈病變嚴重程度Gensini積分的相關性。 結果 MA陽性組空腹血糖(FBS)、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CRP、UACR顯著高于MA陰性組及正常組(P < 0.05),其三酰甘油(TG)顯著高于正常組(P < 0.05),但與MA陰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MA陽性組冠脈多支病變百分比及嚴重冠脈病變百分比分別為87.1%、72.5%,均顯著高于MA陰性組的47.1%、21.4%(P < 0.05)。UACR與冠脈病變支數、Gensini積分均呈正相關(P < 0.05)。Logistic回歸分析可見,UACR、LDL-C對患者冠脈病變程度有較高的預測價值(P < 0.05)。 結論 UACR能夠明確ACS患者冠脈病變程度,是一種快速、簡單、無損傷性檢測方法,在早期病情判斷及干預方案的制訂中有重要指導價值。
[關鍵詞] 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急性冠脈綜合征;冠脈病變程度;評估;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9(b)-0061-04
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心肌缺血導致的不穩定性心絞痛(unstable angina,UA)、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等冠狀動脈事件,多由不穩定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破裂、出血導致,可引發受累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最終使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1]。近年來,有學者提出,尿微量白蛋白與尿肌酐的排出量均受相同因素的影響,故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保持相對恒定[2]。亦有研究發現,UACR的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發生的危險因素,有效降低UACR能夠起到心血管保護作用[3]。因此,明確UACR對ACS患者冠脈病變程度的影響,有助于在冠狀動脈造影前指導早期干預方案的制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蘇省徐州市中心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49例ACS患者。納入標準:①發病至入院時間≤12 h。②臨床資料完整且住院期間行冠狀動脈造影,參照《實用內科學》(第12版)診斷依據確診[4]。③UACR≤300 mg/g。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異常;②合并感染或免疫系統疾病;③合并血液系統疾病或惡性腫瘤;④合并擴張型心肌病、心肌炎、心臟瓣膜病等其他心血管系統病變。選取我院同期健康體檢者300名,均經全面檢查確認,且無ACS家族史。
將649例ACS患者納入患者組,300名健康體檢者納入正常組,并按照ACS患者UACR水平分為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陰性組(UACR≤30 mg/g)與陽性組(30 mg/g
1.2 方法
1.2.1 生化指標檢測
1.2.1.1 血清指標 取受試者清晨空腹靜脈血,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空腹血糖(FBS)。使用日立706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及C反應蛋白(CRP)。
1.2.1.2 尿液指標 取晨尿,分別使用放免法、酶法對尿白蛋白、尿肌酐進行測定,據此計算UACR。
1.2.2 冠脈病變評分
參照Gensini評分方法對患者冠脈病變進行評分[6],包括狹窄程度、病變部位評分,兩項病變計分之和為總Gensini積分。同時按照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將受累冠狀動脈1支定義為單支冠脈病變,受累冠狀動脈>1支定義為多支冠脈病變。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探討UACR與Gensini積分、冠脈病變支數的相關性。參照文獻[9]標準,以Gensini>40分為嚴重冠脈病變因變量,以各項血清、尿液指標為自變量,行Logistic回歸分析,明確預測價值。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組生化指標比較
MA陽性組FBS、LDL-C、CRP、UACR顯著高于MA陰性組及正常組(P < 0.05),其TG顯著高于正常組(P < 0.05),但與MA陰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2 兩組冠脈病變支數及評分比較
MA陽性組冠脈多支病變百分比及嚴重冠脈病變百分比分別達到87.1%、72.5%,均顯著高于MA陰性組的47.1%、21.4%(P < 0.05)。見表3。
2.3 相關性分析
Spea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UACR與冠脈病變支數呈正相關(r=0.314,P < 0.05),與Gensini積分亦呈正相關(r=0.631,P < 0.05)。Logistic回歸分析可見,UACR、LDL-C對患者冠脈病變程度有較高的預測價值(P < 0.05)。見表4。
3 討論
20世紀80年代有學者發現,糖尿病患者多表現為尿中總蛋白正常而白蛋白水平急劇增加現象,并提出了MA概念。在此基礎上,亦有學者研究表明,MA與糖尿病、腎病均具有密切關聯,且MA陽性是血管廣泛損傷的重要標志。ACS的病理生理基礎與血管內皮功能紊亂有關。而近年來,有部分研究指出,UACR是全身性內皮功能紊亂的重要標志[10]。故從URCR入手,探討其對ACS患者冠脈病變程度的預測價值,有望在冠狀動脈造影前明確治療方案。
本研究首先對各組受試者血糖、血脂、炎癥因子及UACR水平進行了比較,發現MA陽性組FBS、LDL-C、CRP、UACR顯著高于MA陰性組及正常組(P < 0.05)。FBS、CRP的升高多與ACS導致的應激反應有關。ACS患者往往表現為血脂水平變化,但本研究并未發現ACS患者TG、TC、HDL-C水平的顯著升高,考慮與多數患者入院前已定期服用降脂藥物有關,這一點在今后的研究中需加以重視。白蛋白是人體體液中構成比最高的蛋白質分子,是可通過腎小球濾過膜的最小蛋白質。幾乎所有的白蛋白均可經近曲腎小管重吸收,因而一般化學分析法檢測正常尿液往往無法發現異常。通過免疫學技術可測得尿液中濃度較低的白蛋白,即MA。有學者研究發現[12],以UACR作為MA指示標準對正常人群進行檢測時,可以發現人群中呈現低MA(0~3.5 mg/g)、中MA(3.5~8.0 mg/g)、高MA(8.0~22.0 mg/g)三種分級,而高MA人群較低MA人群患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高30%以上。提示UACR在低于30 mg/g時,因內皮功能障礙所致的白蛋白丟失已然存在。本研究MA陰性組以UACR<30 mg/g為標準,其冠脈多支病變發病率達到了47.1%,亦印證了上述結論。
在相關性分析中,本研究發現,UACR與患者冠脈病變支數、Gensini積分均呈正相關。Gensini積分是反映ACS冠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重要量化指標。本研究在冠脈病變支數的基礎上,對UACR與Gensini積分的相關性亦進行了研究,以期得到更為準確、細致的結果。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進一步證實了UACR、LDL-C對患者冠脈病變程度有較高的預測價值。動脈硬化斑塊的主要特征是炎性反應,而ACS患者動脈硬化斑塊穩定性更差,低水平炎癥狀態更為嚴重,這使得血管壁部位聚集了更多的脂蛋白,是ACS患者LDL-C水平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13-15]。同時,局部脂蛋白的堆積,進一步加劇了ACS病理生理變化,導致UACR水平上升[16-17]。因此,可認為UACR在評估ACS患者冠脈病變程度的判斷中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其簡便、快速的優勢有助于在創傷性冠狀動脈造影前明確患者病情,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但目前醫學界對于ACS患者UACR升高的確切機制尚無統一結論,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UACR水平變化與ACS患者冠脈病變程度呈正相關,其經濟、無創的優勢有望作為常規檢查應用于臨床,以早期明確ACS患者病變嚴重程度,指導早期干預方案的制訂,對患者病程進展的控制及預后質量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鄒琪,曹霞,李莎恩.瑞舒伐他汀鈣對急性冠脈綜合癥患者PCI術后IL-18、hs-CRP影響[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4, 20(2):76-78.
[2] 劉永興,彭萬忠,徐澤升.血管內超聲對冠狀動脈彌漫長病變的診斷價值[J].現代儀器與醫療雜志,2014,20(4):21-22.
[3] Rossi G,Giori L,Campagnola S,et al. Evaluation of factors that affect analytic variability of urine protein-to-creatinine ratio determination in dogs [J]. 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2012,73(6):779-788.
[4] Ozyol A,Yucel O,Ege MR,et al. Microalbuminuria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dependently of othe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J]. Angiology,2012,63(6):457-460.
[5] De Silva DA,Halstead AC,Coté AM,et al. Unexpected random urinary protein:creatinine ratio results-limitations of the pyrocatechol violet-dye method [J]. 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2013,13(1):152.
[6] 馬英.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成人高血壓相關性研究[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4,20(5):86-88.
[7] Sanchez-Ramos L,Gillen G,Zamora J,et al. The protein-to-creatinine ratio for the prediction of significant proteinuria in patients at risk for preeclampsia:a meta-analysis[J]. Annals of Clinical & Laboratory Science,2013,43(2):21-220.
[8] 趙良平,徐衛亭,陳建昌,等.尿微量白蛋白和胰島素抵抗在非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發病中的作用[J].江蘇醫藥,2013,39(2):194-196.
[9] De Silva DA,Halstead C,Coté AM,et al. Unexpected random urinary protein:creatinine ratio results insights from clinician-laboratory medicine collaboration [J]. Pre-gnancy Hypertension: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omen's Cardio-vascular Health,2012,2(3):253.
[10] 李杰.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清BNP水平與冠狀動腦病變關系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121,135.
[11] Fisher H,Hsu C,Vittinghoff E,et al. Comparison of asso-ciations of urine protein-creatinine ratio versus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with complications of CKD: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J].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2013,62(6):1102-1108.
[12] 王曼曼,舒囧,穆攀偉,等.2型糖尿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關系[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9):28-29.
[13] Zand Parsa AF,Ghadirian L,Rajabzadeh KS,et al.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albuminuria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Acta Med Iran,2013,51(4):231-235.
[14] 王威,吳華雄,胡珊,等.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5):39-41.
[15] 李光新,余明敏.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療對急性冠脈綜合征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3,3(3):103-104.
[16] 王政,趙會忠,陳紅麗,等.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清MMP-2、MMP-9及IL-6水平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2):4-6.
[17] 王佳,周立堯,郭建浩,等.步長腦心通膠囊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及對患者hs-CRP、IL-18水平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4,4(5):73-75,81.
(收稿日期:2015-04-15 本文編輯:程 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