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
過往報道中的所謂“公務員辭職潮”,近日真的被數據證實了!
智聯招聘發布《2015春季人才流動分析報告》,公務員群體竟成為跨界跳槽最活躍的白領。該數據顯示,政府(公共事業/非營利機構)的白領跨行業跳槽人數比去年同期上漲34%,公務員跳槽熱來臨。這類群體“跨界”到了什么行業?排名前三位的是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互聯網/電子商務、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行業。公務員進入企業首選的職位是行政類工作,其次是法務、質量管理等職位。
公務員的跳槽,也許亦是對公權力被“關進籠子”和灰色收入減少的正常反應。離開公職行業以后,公務員也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和實現自我提升。然而實際上,公務員跳槽并不是問題,但“什么人跳了槽”“事情由誰來做”才是問題。
跳槽出來的,是過去“業績優秀”的公務員,還是“人浮于事”的那部分人?如果是正向淘汰,讓公務員隊伍更加精干,未嘗不是好事。但如果是優秀者跳槽,這才會造成公務員隊伍真正的人才流失——換言之,這部分人在體制內是否得到了應有的晉升、發展和薪酬回報,這些都是有待考察的。當然也有觀點認為,優秀人才本來就不應全往“體制內”擠,優秀人才不當公務員是“正常現象”。
那么另一個問題呼之欲出:跳槽之后的空缺由誰來補?若是優秀人才離開公職,其空缺必定面臨著“一時半會找不到人能接替”的問題。公務員隊伍的年齡續接、梯隊培養的問題如何解決?
3月16日,廣州市的明星檢察官楊斌辭職。《中國青年報》報道,她這樣自我解釋:“長期生活在體制內,思維方式、視野等各方面都會受到很大的約束。就像我體制內的朋友、身邊的朋友都會說,你都混了這么多年熬了這么多年,再多熬幾年,有退休金啊醫保啊。他們考慮的都是這些東西。”楊斌說,“沒有什么東西比時間更寶貴、比夢想更寶貴。”
(摘自《南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