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明 劉振翠
1.河北省唐山市中醫醫院放射科,河北唐山 063000;2.河北聯合大學附屬醫院放射科,河北唐山 063000
近年來,原發性小腸腫瘤的發病率有逐漸增高趨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原發性小腸腫瘤患者的預后極為關鍵[1]。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診斷小腸疾病的檢查方法為胃腸道造影、膠囊內鏡檢查及螺旋CT 檢查,而膠囊內鏡應用價值臨床上存在較大爭議[2]。 現對唐山市中醫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1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收治的47 例原發性小腸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旨在探討胃腸道造影及螺旋CT 檢查對小腸腫瘤的診斷價值,為臨床診斷提供理論依據。
選擇我院收治的原發性小腸腫瘤患者46 例,均經病理診斷確診。其中,原發性小腸腺癌5 例,原發性小腸淋巴瘤19 例,原發性小腸平滑肌肉瘤15 例,原發性小腸間質瘤5 例,小腸息肉2 例;男26 例,女20 例;年齡22~79 歲;臨床表現:腹痛32 例,消瘦乏力31 例,消化道出血27 例,不明原因的貧血14 例,腹部腫塊26 例。 患者均經手術治療,并行病理檢查。 術前46 例患者均行螺旋CT 和胃腸道造影檢查。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胃腸道造影 采用島津遙控胃腸機行胃腸道造影,檢查前需要禁食12 h,口服鋇劑200 mL,選擇不同的體位及充盈狀態攝取胃及十二指腸X 線片,再口服鋇劑150 mL 后每隔30 min 依次檢查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觀察小腸的蠕動、黏膜及通過情況,并攝取相應的X 線片。
1.2.2 螺旋CT 檢查①檢查前準備:需要禁食12 h,檢查前患者分3 次口服等滲甘露醇1500 mL,每次間隔20~25 min。 檢查前10 min 肌內注射山莨菪堿20 mg。②多層螺旋CT 檢查: 采用西門子64 層螺旋CT 機,層厚、層距5 mm。 掃描范圍從肝臟膈頂至恥骨聯合平面,行平掃及增強掃描。 掃描參數:管電壓120 kV,管電流300 mA,螺距0.75。采用高壓注射器經肘前靜脈團注非離子型對比劑300 mgI/mL, 對比劑總量90 mL,注射速率3 mL/s,增強后60 s 啟動掃描。 采用橫斷位重建,層厚為5 mm、間隔5 mm;并自動冠狀位重建,重建層厚為3 mm、間隔3 mm。 傳輸至西門子工作站進行多平面重建。
1.3.1 胃腸造影判定標準 ①原發性小腸腺癌:主要表現為腸管環狀狹窄或僵直,黏膜中斷,腸蠕動波消失。②原發性小腸淋巴癌: 病灶多表現為侵蝕性破壞,腸黏膜中斷,為結節、斑塊或龕影占據,周圍黏膜褶皺、增粗或變扁平狀,腸管不同程度狹窄,管壁僵硬及腸蠕動消失。 ③平滑肌肉瘤:病變正面觀呈圓形或橢圓形充盈缺損,切面觀呈半月形切跡,病變黏膜平坦。④小腸息肉:充盈缺損直徑均<2 cm,可帶蒂,病變表面光整,黏膜無明顯改變,腸壁柔軟。 ⑤小腸間質瘤:小腸局部黏膜皺襞變平或消失, 腫塊內變性壞死累及黏膜面時可形成潰瘍。
1.3.2 螺旋CT 判定標準 ①原發性小腸腺癌:小腸遠端腺癌多表現為環形狹窄,而十二指腸腺癌常表現為乳頭狀或息肉狀,可有腸梗阻,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原發性小腸腺癌CT 增強掃描后,可見腫瘤動脈期呈明顯強化,多為不均勻強化;但靜脈期腫瘤強化不如動脈期,呈現“快速上升-平臺”模式改變。②原發性小腸淋巴瘤的診斷標準:CT 表現為腸壁增厚、腸管狹窄或變形,可見腸腔內及腸腔外出現明顯腫塊,可見后腹膜、腸系膜淋巴結腫大。 原發性小腸淋巴瘤最常見兩大并發癥:腸套疊和腸穿孔。 螺旋CT 增強掃描后,動脈期無強化現象,或輕度強化;靜脈期腫瘤強化仍不明顯,腫瘤強化曲線呈現緩慢上升趨勢。 ③平滑肌肉瘤:平滑肌肉瘤腔內型表現為局限性寬基底充盈缺損,與正常腸段分界清楚,腸腔狹窄;腔外型腫塊呈類圓形,病變壞死時呈現密度不均勻,增強掃描表現為中度強化。 ④小腸息肉:表現為廣基、圓形軟組織腫塊,密度均勻,邊緣光滑。 螺旋CT 增強掃描為輕度均勻強化,相鄰腸壁無增厚。⑤小腸間質瘤:腫塊可向腔內或向腔外生長,以向腔外生長多見。 良性間質瘤病灶呈圓形或橢圓形,病變與正常腸壁分界清楚,螺旋CT 增強掃描腫塊表現為均勻強化。 惡性小腸間質瘤螺旋CT 增強掃描表現為明顯不均勻強化。
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胃腸造影對小腸疾病的診斷結果:46 例患者中,7 例向腔外生長的淋巴瘤、9 例腔外型平滑肌肉瘤、4 例腔外型間質瘤及1 例息肉患者未檢出,檢出率為54.3%(25/46);檢出的25 例患者中,有1 例間質瘤、1 例平滑肌肉瘤誤診為腺癌。 胃腸造影診斷小腸腫瘤的準確率為50.0%(23/46)。 螺旋CT 對小腸疾病的診斷結果:46 例患者中,有1 例間質瘤、1 例息肉患者未檢出,檢出率為95.7%(44/46);檢出的44 例患者螺旋CT 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均相符, 診斷準確率為95.7%(44/46)。 兩種方法對小腸腫瘤檢出率、診斷準確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
原發性小腸惡性腫瘤很少見,僅占全身惡性腫瘤的0.4%,占胃腸道惡性腫瘤的1%~5%,較常見的為腺癌、平滑肌肉瘤和惡性淋巴瘤及惡性間質瘤。 原發性小腸腫瘤的臨床表現隱蔽,缺乏特異性表現,術前診斷較困難,漏診或誤診率較高[3-4]。
由于小腸較長,占消化道總長度的75%,常規口服鋇劑檢查不能短時間內全面地觀察整個小腸的形態,且胃腸造影主要能觀察黏膜病變,對向腔外生長的腫瘤不易發現,容易漏診或誤診。本研究46 例原發性小腸腫瘤患者均經病理診斷確診,其中,原發性小腸腺癌5 例;原發性小腸淋巴瘤19 例,其中,7 例為向腔外生長的淋巴瘤;原發性小腸平滑肌肉瘤15 例,其中,腔內型6 例,腔外型9 例;原發性小腸間質瘤5 例,其中,向腔外生長的間質瘤4 例,向腔內生長的間質瘤1 例;小腸息肉2 例。本資料胃腸造影檢查中,有7 例向腔外生長的淋巴瘤、9 例腔外型平滑肌肉瘤、4 例腔外型間質瘤及1 例息肉患者未檢出,檢出率為54.3%(25/46)。1 例息肉患者因胃腸造影鋇劑充盈不良未檢出,而其他共計20 例患者因腫瘤向腔外生長未檢出。 檢出的25 例患者中,有1 例間質瘤、1 例平滑肌肉瘤誤診為腺癌。胃腸造影診斷小腸腫瘤的準確性為50.0%(23/46)。
與傳統的小腸疾病檢查方法比較,CT 掃描能清楚顯示病變的大小、形態及其生長的方向,能清楚顯示腫瘤侵犯的范圍及與周圍結構的關系和有無轉移等[5-9]。 不同病理類型的原發性小腸腫瘤在螺旋CT 檢查中均有其特征表現,有助于對原發性小腸腫瘤的定性診斷[10-12],為臨床治療提供幫助。 螺旋CT 三維重建技術的出現,以其不同的斷面影像能夠同時顯示腸腔內、腸壁及腸腔外的情況,與胃腸道造影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本資料46 例原發性小腸腫瘤患者中,除有1 例間質瘤、1 例息肉患者因腸道充盈不良未檢出外,其余診斷結果均與病理診斷相符,檢出率及診斷準確率均為95.7%(44/46),明顯高于胃腸道造影檢出率及診斷準確率(54.3%、50.0%)。
綜上所述,螺旋CT 對原發性小腸腫瘤能全方位地顯示腫瘤的生長方向,清楚顯示腫瘤與周圍結構的關系及是否有淋巴結轉移等情況,并由于不同病理類型的原發性小腸腫瘤在螺旋CT 檢查中均有其特征表現,有助于對原發性小腸腫瘤的定性診斷,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幫助,其診斷方法優于胃腸道造影,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翁永強,程愛群,朱捷,等.原發性小腸腫瘤的診斷與診療[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1,10(3):3253-5255.
[2] Hara AK,Leighton JA,Heigh RI,et al. Crohn disease of the small bowel: preliminary comparison among CT enterography,capsule endoscopy,small-bowel follow-through,and ileoscopy [J]. Radiology,2006,238(1):128-134.
[3]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6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86.
[4] 揚維良,張新晨,閆朝岐,等.原發性小腸腫瘤305 例臨床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07,29(10):781-783.
[5] Maselli G,Polettini E,Casciani E,et al. Small-bowel neoplasms: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MR enteroclysis [J].Radiology,2009,251(3):743-750.
[6] Van Weyenberg SJ,Meijerink MR,Jacobs MA,et al. MR enteroclysis in the diagnosis of small-bowel neoplasms [J].Radiology,2010,254(3):765-773.
[7] Ramachandran I,Sinha R,Rajesh A,et al. Multidetector row CT of small bowel tumours [J]. Clin Radiol,2007,62(7):607-614.
[8] 李培永.X 線小腸造影和多層螺旋CT 在小腸腫瘤診斷中的作用[J].醫學綜述,2008,14(11):1730-1731.
[9] Horton KM,Fishman EK. 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3-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of small bowel neoplasms:current concept in diagnosis[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04,28(1):106-116.
[10] 廖偉,郭啟勇.小腸腫瘤的多層CT 診斷[C].中華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2006:87-88.
[11] Minordi LM,Vecchioli A,Mirk P,et al. Multidetector CT in small-bowel neoplasms [J]. Radiol Med,2007,112(7):1013-1025.
[12] Pilleul F,Penigaud M,Milot L,et al. Possible smallbowel neoplasms: contrast -enhanced and water -enhanced multidetector CT enteroclysis[J].Radiology,2006,241(3):79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