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榜樣正在失去示范、標桿的價值。向成功者學習,可能變成一條不歸路。
十年前,“系統”這個詞很流行,但中國的創業者多數是單點突破取得成功的。單點突破后當然要通過“系統”鞏固成果,所以就需要系統。因此,單點是突破的力量,系統是鞏固的力量。
現在,顛覆時代是不流行系統的。單點的顛覆當然降低了成功的門檻,所以,成功變得簡單了。
雖然成功變簡單了,但單點卻是不斷變化的。
別人用簡單的方法成功了,你卻很難用同樣的辦法成功。
一個簡單的辦法成功了,會產生兩個效應:第一是跟風,跟風會抬高門檻;第二是信息疲勞。
都以為互聯網是去中心化的,其實去中心化更能創造中心化的奇跡。馬云、雷軍在他們成功的那個點上,并沒有花多少錢。那么,他們為什么成為風云人物呢?這就是“網上口碑”。
過去的口碑,口口相傳,很慢;后來的大眾傳播,雖然很快,但那是“廣告”,不是口碑。互聯網的出現,每個人都是自媒體,每個人都是傳播源。于是,口碑得以在網上傳播。正是網上口碑,讓那么多奇跡得以誕生。
然而,你卻不能指望同樣的口碑,能夠重復在網上傳播。“網上口碑”要得以傳播,一是要具備口碑,二是要具備傳播價值。所以,網上傳播了馬云,就不會再傳播“馬云第二”;有了小米的成功,凡客的陳年想復制雷軍的成功,就不具備“網上口碑”的傳播價值了,這是傳播效應遞減。過去大眾媒體的廣告恰恰與此相反,傳播次數越多,效果越好。
這就造成了現在顛覆與創業的一個現象:簡單可以成功,但重復的簡單很難成功,榜樣經常成為絕唱。
這也意味著榜樣正在喪失學習、示范的價值,甚至走向它的反面:榜樣是最壞的示范。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成功沒有規律可行,只是魯莽的行動而已。它告訴我們對待榜樣要有新的態度:第一,在更高的層面尋找成功的規律,而不是簡單地模仿;第二,既然現在的成功因素是多變的,那么多變的是什么?既然不能重復以往的熱點,那么熱點的規律是什么?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總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