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演唱是一種聽覺藝術, 我國的民族聲樂演唱自然也在其范疇之內,它是對我國傳統民歌、戲曲及曲藝唱法的一個長期綜合和發展創新,因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技法和藝術風格。本文針對我國民族聲樂的演唱技法和藝術風格的辯證關系進行了探討,認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共同為聲樂表演而服務的,兩方并重才能成就優秀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家。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6-0050-01
一、聲樂演唱技法是塑造藝術風格的基礎
專業的歌手唱歌都會有一定的技巧,才能使自己的歌聲更高亢、演唱更動人,但是演唱技法不僅僅是演唱的基礎,也是藝術風格實現的基礎和手段,我們甚至可以說形成藝術風格就是我們學習歌唱技法的最終目的。這是因為當我們在演唱一首歌曲時,我們是通過音調、節奏、歌詞等的表現來傳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情感深度的,如果沒有運用到相符合的氣息調整來進行表現,那么我們對作品的詮釋就會出現偏差,就無法獲得聽眾的共鳴。所以在聲樂教學中,一切的演唱技巧訓練都是圍繞著如何表現藝術風格而進行的。比如呼吸和氣息的運用、發聲和共鳴的運用,咬字吐字的訓練等,做到“字清、腔純、板正”,從而將作品的詞曲都很好地傳達到聽眾的耳中。相應的,技法訓練也能夠培養歌唱者對于歌聲的鑒別能力,反過來指導歌唱訓練,歌唱技巧越成熟,歌曲的藝術表現力就越強。但是,過猶不及,過分地強調演唱技法反而不利于個人藝術風格的塑造,造成演唱生硬不帶感情。所以,我們在進行演唱技法的訓練與練習時,一定要時刻牢記它只是演唱的基礎,最終的目的是要塑造個人的藝術風格和演唱特色。
二、藝術風格的形成是對演唱技法的升華
聲樂演唱中所指的藝術風格,應該是演唱者個人的演唱風格與歌曲作品的藝術風格的和諧統一,兩者完美配合凸顯民族風情,這也正是民族唱法的主要特點。但是我國少數民族眾多,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音樂作品也各自有不同的特色,作品的內容各不相同,演唱的風格自然也是百花齊放:有的歡快奔放、有的委婉深情,有的甜美清新……如果僅僅只是掌握了嫻熟的歌唱技法技巧,雖然是能夠將作品準確地詮釋出來,但是那種法系內心的喜悅、思念卻是無法傳達到聽眾的心間的,所以不能稱之為藝術。民族聲樂演唱的關鍵在于歌唱者在準確表達作品內涵的基礎之上,能夠從心靈深處爆發出一種追求自我美感的強烈愿望,但是許多的演唱者,尤其是初學者,熱衷于演唱技法的訓練和練習,一味地追求高音、顫音、真假聲的轉化等等,有的還把唱得撕心裂肺作為自己的聲樂演唱標準。但實際上,只有將歌唱技巧轉化為恰到好處的的風格展示,當演唱者的個性風格與作品本身的風格融為一體時,演唱才真正有了靈魂,有了打動人心的力量。所以說,藝術風格是對演唱技法的升華,藝術風格的表現是歌唱的最高境界。
三、技法與藝術風格的融合才能成就藝術的演唱
經典的民族聲樂表演建立在演唱者對作品的風格特色認識和內涵理解的基礎之上,是演唱者通過科學的聲腔管理和演唱技法將自己的理解表現出來,全面而完整地傳情達意,最終引起聽者的審美感受和情感共鳴的過程。因而是演唱技法與藝術風格的融合。下面探討如何將兩者進行融合。
(一)了解作品風格和民族風情。要想把一首聲樂作品完成好,必須對作品本身進行細致地分析和研究,從曲式結構、旋律節奏、到歌詞內容、思想內涵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并了熟于心,這樣才能在演唱的時候唱準歌曲的旋律,傳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另外,由于是民族聲樂,所以我們還需要在民族唱法中把握作品的民族特色,首先是要了解這個民族,包括他們的歷史、宗教、風俗、生活習慣等,還要了解所演唱作品的時代背景以及詞曲作者的生活環境、成長經歷、生活態度、審美情趣,以及他們對作品題材的處理手法和與表現手法等。再進一步研究個人的演唱習慣和特點,琢磨如何恰如其分地運用自己的歌唱技法將個人風藝術風格和作品的藝術風格結合起來,較為準確地傳達作者的良苦用心,生動地再現民族地區人民的生活、思想等,體現作品的時代特征與民族特征,以“聲”唱“情”,以“聲”表“意”,全面彰顯出我國優秀的民族樂曲的風韻。
(二)結合生活經驗和個人情感。歌唱藝術是聲音和情感相結合的藝術,聲樂演唱所追求的不僅僅是歌唱技法上的準確與純熟,更強調情感上的激蕩與共鳴的藝術,再優美的嗓音、再優秀的技法,少了真情流露的加持充其量就是一場聽覺盛宴,卻無法上升到藝術的高度,達不到點化人心的效果。藝術是現實生活的濃縮,民族歌曲也不例外,觀察人間百態、體驗風土人情、感悟百味人生,這對于我們領悟聲樂作品中復雜細膩的情感變化,創造出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有很大的幫助。比如一些演唱者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但是由于他能夠切身體會作品當中所蘊含的感情,他唱出來的曲子就是更能夠打動人心。所以,民族聲樂演唱者在接受專業技法訓練的同時,還應該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態,不斷地去體驗生活、開闊自己的眼界,豐富生活體驗,多到少數民族地區去走一走、看一看,真正了解他們的生活、感受他們的思想感情,才能真正成為他們的代言人,唱出他們的心聲。
(三)利用樂器伴奏和肢體語言。藝術風格的塑造不僅基于高超的演唱技法,還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現場伴奏和演唱者肢體語言的配合,丟掉了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配得上是精彩絕倫的歌唱表演。所以在民族歌曲的演唱中,演唱中還應結合曲調進行反復視唱,把聲音和情感共同傾注在旋律的起伏和節奏的變化當中,與伴奏和合聲合為一體。 同時,演唱者也要將自己置身于音樂和歌聲之中,調動起自己的表情、手勢、眼神等一起來進行演唱,讓情緒有一個實體的依托,得到全面的抒實現“聲、情、形”的融合,使民族聲樂更具感染力。
四、結語
民族聲樂演唱技法與藝術風格相輔相成,只有技法與風格得到了和諧統一,演唱者才能更好表現民族樂曲的內涵與風情,使聽者產生美的享受。所以,我們在學習聲樂演唱的時候要將其當成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技術,用聲唱、更要用心唱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