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裴小迪(1988—)女,漢族,河南南陽人,現為云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
摘要: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我國大學生的生存和教育環境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也與過去大有不同。在國家、社會、個人因素的作用之下,我國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亟需相關組織和個人采取措施加以解決。本文具體分析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探究解決這些挑戰的具體措施,希望可以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參考作用。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6-0123-01
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繼承者,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進入二十一世紀新時期以來,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所容納的信息量越來越大,這些信息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到大學生身邊和耳邊,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反思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狀況,不得不承認這一方面還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尤其是面對新時期的新挑戰,國家和各高校更應該加快認清現實的腳步,準確分析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在此基礎上制定應對措施和方案,促使新時期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互聯網傳播大量信息,增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難度。當今社會互聯網成為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使大學生與外界的思想交流愈發頻繁,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互聯網這柄雙刃劍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增加了難度。首先,互聯網的大量使用容易使大學生陷入虛擬的網絡世界之中,導致大學生的思想日漸遠離實際生活[1]。其次,網絡世界中的信息真假難辨,社會經驗薄弱的大學生容易在其中迷失,喪失理性思維。再次,外國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平臺對中國大學生進行思想滲入,使大學生思想立場不再堅定。 這些都使得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不斷增加。
(二)經濟全球化程度加深,提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目前經濟全球化的程度在不斷加深,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在不斷提高,這些新要求都給高校大學生培養機制、教學管理、育人理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此同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被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需要高校在進行大學生政治新思想教育使,要充分考慮到國際全球化的大形勢,不斷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
(三)“以人為本”思想貫徹不到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環視目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狀況,讓人堪憂的是很多高校仍然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只是單方面的由教師進行思想理論的灌輸,學生思想上的疑問和不解無法得到老師的講解和開導,導致學生很難走出思想上的誤區。同時,很多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教育無法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只是枯燥的理論講解,對大學生而言實際作用并不是很明顯。
(四)惡性文化滲入,擾亂新時期大學生心緒。隨著世界各國的聯系日益密切,文化軟實力逐漸成了每個國家重點關注的領域。于是,很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中國等東方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文化輸出和滲入,以實現對其他國家文化、政治、經濟的干擾目的 [2]。在這樣惡性文化滲入的環境中,新時期大學生的心緒難免會受到擾亂,隨之對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難度也有所增加。
(五)80、90后抗挫心理弱,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困難。“溫室里的花朵”是如今很多人對80后和90后的形容,雖然這樣的說有些偏頗,但是這也恰恰說明了當代大學生的脆弱性。而且這種脆弱并不僅僅是指大學生肩不能提、手不能抗的身體素質的脆弱,還意味著80后和90后的抵抗挫折的心理素質也越來越弱。面對挫折時,很多大學生會異常的悲傷、痛苦,甚至有些大學生會產生厭世輕生的思想。這樣讓人堪憂的現狀無疑是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難點,亟需制定新的解決措施。
二、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的應對措施
(一)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相結合,引導新時期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近年來,國家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高校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可以結合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各種舉措,將課本知識、校內生活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以科學發展觀武裝大學生內心,不斷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引導新時期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3]。
(二)不斷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努力實現新突破。陳舊、老化,是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避免的錯誤。因此,各大高校應該不斷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實現教育、服務和管理三大共同的綜合體現,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將學生的思想工作作為重點工作工作來抓,努力在學生思想教育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三)重視環境作用,優化校園文化氛圍。人必然存在與環境之中,環境對人的影響不可謂不巨大。尤其是就思想層面而言,周圍的環境會對一個人思想的形成和升華產生巨大的作用。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充分意識到校園環境的重要性,并加以利用,對校園的文化氛圍進行優化,提高校園文化活動的質量,使學生的思想境界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四)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在五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但是這些傳統文化必須通過有意識的教育才能深入到大學生的腦海中,所以高校應該就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教育,強化=新時期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綜上所述,在科技和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在種種新挑戰面前,各大高校不應膽怯,而是應該堅守立場、積極引導、改善體系、優化氛圍、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并充分借助社會各界的力量,實現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