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毅國

摘 要:分析了技能教育行業在教育能力評估方面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從CMMI基于管理活動及過程域的二維矩陣模型分析入手,論證了CMMI經改造后應用于技能教育能力成熟度評估的可行性、必要性、已有成功案例,在可行性分析中首次揭示了CMMI通用活動與法約爾管理五要素之間的關系。提出了構建技能教育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I-TE)目的、原則,描述了模型的五級架構、以管理維和工作維為主線的模型改造方案。工作維設計結合了技能教育具體工作過程域及服務行業的通用過程域,對CMMI-TE應用的注意要點、后續工作等提出了建議。
關鍵字:技能教育 教育評估 技能教育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I-TE 工作維及管理維改造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8(a)-0022-02
On Capac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of Technical Education(CMMI-TE)
Tao Yiguo1,2
(1.Changzhou tourism trade in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Chanzghou jiangsu,21302,China;2.Jiangsu rich deep xietong Technology co.,Ltd.Changzhou Jiangsu,213000,China
Abstract:Analyses the current state and problems of education capacity assessment of technical education,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reconstructed CMMI applied to technical-education capacity assessment by means of analysis of CMMIs 2-dimension model of managing practices and process areas. Proposes the aim and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on of Capac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for Technical Education(CMMI-TE),describes the five- level architecture,model-reconstruction project mainly based in working dimension and managing dimension,gives points for atten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CMMI-TE,and suggestion of the follow-up work.
Key Words:Technical Education;Educational Assessment;skill education capability maturiy model;CMMI-TE;Reconstruction of Working and Managing Dimensions
1 技能教育機構評估綜述
1.1 技能教育及評估要求
技能教育包括職業教育,如大專、中專、技校,各類社會培訓機構,包括老年大學、體育、藝術、語言等以實現個人愛好為主、有一定教育目標的培訓。
我國認識到德國等發達國家將職業教育與研究性大學分軌制的優勢,國務院、教育部對職業教育明確要求:各地要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督導和評估。積極支持各類專業組織等第三方機構開展質量評估[1]。
社會民辦培訓機構同樣有開展教育質量與能力評估的需求,以提高教育水平、向顧客展示能力。
1.2 技能教育評估目前存在問題
(1)技能教育評估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包括與方面。
(2)重規模輕能力:評估標準對招生規模、學校設施擁有量、教師學歷等硬性指標較重視,對實際教學能力評價相對不足。
(3)重結果輕過程:評估指標強調教育結果,對于教育過程規范性要求不足。
(4)分析方法需改進:量化動態分析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5)評估標準適應性不夠:標準主要針對大中專院校,缺乏能適應社會培訓機構的多樣性、特殊性的評估標準。
評估機構單一:當前教育評估機構大多為教育管理部門下屬事業單位,社會化評估機構有待發展。
2 CMMI應用于技能教育能力成熟度評價可行性
2.1 CMMI原理簡介
軟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簡寫CMMI)由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中心(SEI)為主建立,用于評估或指導改進一個組織的軟件開發能力成熟度。CMMI將軟件能力成熟度分為極混亂到最優秀的五個級別:初始級、可管理級、已定義級、量化管理級、優化管理級。
CMMI將評估對象的所有管理活動形成一個二維矩陣,提出過程能力要求。工作維:管理對象的不同工作項。如對象是軟件開發企業,三級水平需要做好18項工作(稱為18個過程域,PA);管理維:每項PA都要做的12種標準管理活動(稱為通用實踐,GP)和特有管理活動(稱為特殊實踐,SP)。CMMI管理活動矩陣示意圖如表1所示。
2.2 CMMI管理原理可移植性分析
CMMI優勢如下:
系統性:通過工作維與管理維交叉對應,系統列出所有工作對應項,較少遺漏。endprint
通用性:法約爾五要素是現代管理中普遍遵循的準則,CMMI中GP同樣具有通用性,是一種繼承與發展,二者大致對應關系如表2。
層次性:CMMI將能力成熟度分五個等級,有利于促進組織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
靈活性:CMMI連續式實施模式可以選擇工作維中某幾個PA先行評估、率先改進。
“在CMMI的應用過程上,處處反映出項目管理、團隊協作以及表現企業創新文化和創業素質的組織結構設計等現代化管理藝術”[3]。SEI基于CMMI推出了軟件領域之外的多個評估與指導模型:人力資源能力成熟度模型P-CMM、服務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SVC等。在國內CMMI也滲透到軟件之外行業,包括工業企業、房地產企業等。在教育評估某些具體領域也有研究,如,對高校教師教學活動成熟度模型[4]、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指南[5]。
2.3 在技能教育領域引入CMMI的必要性
提供最佳實踐:目前,我國對職業教育評估標準有了一定的基礎,如江蘇省教育廳推出的《中等職業學校星級評估標準》等,這些評估主要基于評估指標體系。對教育機構具體如何實現教育目標,沒有提供完整的最佳實踐與實施指南。引入CMMI模型可以逐步積累技能教育的最佳實踐。
覆蓋評估范圍:引入國際先進、成熟的評估模型,彌補目前國內對社會性技能培訓機構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指導與評估辦法的缺憾,促進社會性技能培訓機構的健康發展,實現對技能教育領域的評估模型全覆蓋,形成相對統一又各有特點的指導與評估模型;
促進技能教育發展:通過鼓勵技能教育機構以連續式與階段式向更高級能力成熟度努力,為組織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前進途徑。
3 CMMI-TE構建內容
3.1 構建目的
技能教育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for Technical Education,簡稱CMMI-TE)的構建三個主要目的:(1)指導技能教育機構學習業內最佳實踐,實現教育水平提升;(2)作為評估機構對技能教育機構的評估標準;(3)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供學生及家長參考。
3.2 構建原則
過程能力原則:強調管理過程的能力成熟度。如不強調本身擁有教育資源產權,而是如何獲取、管理這些資源并使之有效保障教育目的實現的能力。
客觀標準原則:更加獨立、科技的方法,基于客觀數據的評估方法。
普適專用結合:面向不同規模、不同的專業類別,具有一定的適用性,針對特殊類別培訓機構,可以對特殊活動進行調整。
服務性目標原則:有利于為社會、家庭選擇學校提供客觀、真實、便利的參考。
3.3 五級架構
CMMI-TE與原模型相同,五級分類1-5級對應如下:
初始級:較少教學管理過程。
可管理級:對教學過程建立基礎性管理要求,能重復班級、教師、課程等管理成功經驗,能跟蹤教學主要進度、常規質量特性。
已定義級:已在整個學校層面將主要過程文檔化、標準化,所有教學及其它活動均基于標準過程剪裁,支持學校戰略性發展規劃。
可預測級:教學過程形成知識庫,教學過程和質量都有定量的理解、控制、預測,充分授權,并依據定量分析輔助決策。
可優化級:利用各種機會引導持續改進,形成有效改進的文化。
3.4 管理維設計
技能教育經分析將原管理維GP整合歸并為7個GP:
二級5個GP:(1)GP2.1方針:明確并制訂每個工作目標;(2)GP2.2 計劃,包括原模型中計劃、責權、涉眾、配置計劃的內容;(3)GP2.3資源:資源涉及人財物管理,可以將培訓資源包括進去;(4)GP2.4監控:將監控、評價、配置實施檢查部分合起來,這是日常監控的三種不同的方式,可以合三為一;(5)GP2.5高管:高層領導關注監督,這是領導重視的具體體現。
三級保留GP3.1定義、GP3.2收集二個通用實踐。四經及五級不再定義新的GP。
3.5 工作維設計
技能教育工作維的內容比較多,但其要求比軟件開發要低。設計如下。
初始級:教學過程是無序、無定義的,基于習慣與個人喜好。
已管理級將教學工作建立起7個標準PA:教學計劃、學生管理、教學工作、教學環境管理、測量與分析、質量保障、供應商合同管理。前4個與教育過程密切關聯,是新增的,后3個是模型原標準過程。測量與分析是教學統計分析的擴展,質量保障也是績效考核的擴展。
已定義級工作維護建立起13個PA。其中,引入CMMI的6個PA:集成項目管理、組織過程焦點、組織過程定義、組織培訓、風險管理、決策分析。教學開發對應原模型的需求開發與技術方案2個PA。引入CMMI-SV中三級7個服務相關專門PA:戰略服務管理、容量和可用性管理、突發事件解決和預防、服務系統轉變、服務系統開發、服務交付定義、服務連續性。
四級2個PA:組織過程績效、量化教學質量。五級2個PA:原因分析及解決、組織創新與部署。
各PA根據其特殊性可建立相應SP。如教學工作的三個SP可以是備課、授課、考核,授課還可細分為課堂、上機、實驗、實習等形式。
4 模型應用注意要點
4.1 與國內指標型評估結合
CMMI-TE在滿足能力建設同時如何適應國內主管部門評估要求,是需要探討的一個問題。以《中等職業學校星級評估標準》(以下簡稱星標)為例,可以嘗試將星標具體要求歸入相關PA的SP或在具體計劃中列明。如3星級標要求“校園占地面積不少于80畝,建筑總面積不少于3萬m2”,可以在“學校環境管理”中制訂“計劃”時納入。
4.2 針對不同專業
模型僅構建了技能教育機構各PA的GP,針對不同專業與類別的技能教育,如音樂、體育、老年大學等,可以構建專門SP。
5 結語
CMMI-TE還需要對PA、GP、SP細化并在實踐中進行驗證,模型完善還需要業界共同努力,形成既符合國際規范、又適應國情的技能教育能力評價標準。
參考文獻
[1]國發〔2014〕19號《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
[2]CMU/SEI.CMMI for Development,Version 1.3,November 2010,CMU/SEI-2010-TR-033.
[3]張駿.CMM組織成熟度和企業的變革[J].中國科技信息,2001(17):50-53.
[4]范海洲.基于成熟度模型的高校教師教學活動能力評價[J].經濟研究導刊,2010(21):273-274.
[5]勾學榮.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成熟度模型[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2(4):102-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