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偉
在積石山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桃三年,杏四年,想吃核桃十八年”,但因甘肅省積石山縣的雞蛋皮核桃栽植技術落后,僅限于庭院栽植,并且結果遲見效慢,嚴重影響了群眾栽植的積極性,制約了核桃產業的發展。近年來,該縣通過實地察看,外出培訓,逐漸把發展核桃產業作為增加群眾收入、助推精準扶貧的特色支柱產業來抓。
提高技術 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積石山原產的雞蛋皮核桃皮薄味甜、營養豐富、品質好,針對傳統核桃品種差、產量低、效益不高、原生苗結果遲等問題,該縣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強化內外合作,著力組織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技術培訓活動,促進核桃產業提質增效。
該縣一方面積極組織80多名技術人員、核桃育苗大戶及種植大戶到永靖縣、青海循化縣等臨近縣市學習借鑒經驗,提高核桃栽植水平。之后組織林業部門技術人員和鄉村“土專家”,通過“技術人員進大戶、大戶帶小戶、農戶幫農戶”的方式,舉辦縣、鄉、村不同層次的核桃嫁接修剪、施肥灌水、病蟲害防治及日常管護等實踐技能,目前,全縣已舉辦各類培訓班20多次,累計培訓果農5000多人次。
另一方面,采取“院地合作、校地合作”的方式,邀請外地林業專家培訓嫁接技術,推廣普及適宜積石山縣核桃生長管理、栽植技術、嫁接技術、病蟲防治等綜合管理技術,把實生核桃樹種轉變成良種,使有文化的農民成為了會嫁接會管理的技術員,實現了鄉鄉有核桃管理技術帶頭人、村村有科技明白人、戶戶掌握1-2門核桃栽培管理適用技術的目標,提升了核桃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
今年,先后兩次聘請天水市核桃專家分別在大河家核桃園、大河家鎮韓陜家村舉辦了核桃品種嫁接改良培訓班,現場對500名林業技術人員及核桃種植戶、育苗大戶示范指導核桃嫁接技術,并對核桃園內3500株核桃實生幼苗嫁接了“遼核一號”、“晉龍”、“香玲”等優質核桃接穗,成活率達到90%以上,掛果時間提高到3-5年,預計比一般品種增產80%以上,目前,核桃接穗品種已在主產區推廣,填補了全縣核桃嫁接技術的空白,有效解決了現有核桃品種差、產量低、見效慢的問題。計劃用3-5年的時間,對全縣落后的核桃品種逐年實現更新改造,實現核桃產業發展的科學化、技術化、良種化,幫助種植戶早日見到效益。
示范帶動 培育產業龍頭企業
圍繞州上提出的“十鎮五園”發展思路,積石山重點扶持發展集旅游觀光、技術推廣、新品種繁育為一體的大河家萬畝核桃產業示范園,重點建設育苗區、掛果區、試驗區以及承接大河家物流產業園的銷售區,著力打造生態經濟林。
該縣示范園已栽植核桃5890畝,栽植大規格核桃苗木550株,兩年生優質核桃苗木3萬株,建成核桃新品種繁育基地50畝。積極引導鼓勵私營企業、合資合作組織、農民個體等新型市場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租賃、承包等形式建立規模化、標準化核桃產業基地,初步探索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為核桃產業發展增添了新動力。2012年11月扶持成立了大河家蛋皮核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劃片經營,建立了大河家鎮千畝核桃種植基地,對樹齡達300-800年之間瀕臨滅絕的蛋皮核桃種源進行保護,對大河家地區核桃育苗、種植及產、供、銷等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提供信息及技術服務。目前,全縣共有核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15家、入社社員1400多人,流轉土地1800畝,成立了嘉禾、兄弟、海龍、大自然、錦輝等核桃苗木公司21家。圍繞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加大核桃深加工項目的論證儲備,積極引進精深加工企業,開發核桃粉、核桃汁等高端產品,增加附加值,提高產業效益,帶動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同時,止目前,全縣累計建成千畝以上核桃示范點10個,建成500畝以上核桃育苗基地2個,全縣核桃栽植面積達到13.7萬畝,掛果1.2萬畝,年產核桃72萬公斤,年產值3600萬元,主產區人均核桃收入500元,全縣人均核桃收入138元,核桃栽植基本實現了適宜區全覆蓋。
致力品牌宣傳 提高收入
加大品牌推介力度。該縣緊緊抓住雞蛋皮核桃先后被認定為國家地理保護產品、國家綠色食品和甘肅名牌產品,以及積石山被國家農業產業化管理委員會確認為蛋皮核桃標準化、產業化示范區的重大機遇,充分利用蘭洽會、寧夏清真食品展銷會、全州清真食品與民族用品展銷會等節會平臺,以及通過新聞媒體、網絡等載體進一步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注冊“大河家雞蛋皮核桃”著名商標,打響打亮雞蛋皮核桃特色品牌,提高知名度和競爭力,為核桃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軟環境。
產銷對接提高收入。積石山以大河家鎮為中心,加快建設市場流通體系,積極扶持發展核桃流通企業和各類營銷主體,采取提前簽訂銷售合同、現場采購、送貨上門、網絡銷售等多種方式,加大農超對接、訂單服務等產銷銜接,擴大與青海、新疆、云南等核桃主產區省市的協作溝通,加大市場對接聯系,不斷拓展核桃銷售領域,全縣銷售核桃產品的營銷主體達到120多家,實現人均純收入690元。雞蛋皮核桃逐漸成為積石山縣助力精準扶貧的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