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宜君
【關鍵詞】 《小狗包弟》;教材;教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7—0123—01
一、 教材分析
《小狗包弟》是巴金《隨想錄》中的名篇,它講述了巴金家中一條名叫包弟的可愛小狗,與巴金親密相伴七年,在文革瘋狂抄家、捕殺小狗的時代背景下,作者為求自保、忍痛割愛,不得已將它送去醫院作解剖用的悲慘命運。事情雖小,意義卻深廣。小狗的命運,要反映的是那個慘無人道的時代縮影,連一只小狗都無法幸免于難的時代,給人造成的精神創傷和心靈傷害之深。小狗包弟的不幸遭遇在作者內心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重傷痛。十多年過去了,文革早已結束,人人都想淡忘這段不堪的歷史,而巴金這個正直而善良的老人,借一位落難的藝術家和一只忠誠情義的小狗之間的故事,回憶反思了文革中自己對包弟這個親密伙伴的懦弱和背叛,表達出對這個小生命深深的悲憫、懺悔和歉疚之情。本文中他真誠地反思解剖自己,希望用真理和良知,來喚醒社會公正、喚醒人類善良天性,喚來一個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時代。
二、教法學法
這個單元是學習寫人記事的散文單元。這些散文所描寫的都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人物。作者描摹人物的音容笑貌,敘述人物的事跡和經歷,字里行間融入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所以,這個單元就是要學習記人敘事散文的閱讀方法,并從文中感悟作品人物或作者的精神品質和人格魅力,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精神力量。
出于這種考慮,我設計從四個方面來指導學生們學習記人敘事散文:一抓細節,二品情味,三理線索,四學語言。而教學方法則采取“問題探究式閱讀法”,這樣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課前,我先安排學生完成預習作業,提前閱讀巴金的《懷念蕭珊》一文,了解文化大革命是怎樣一個歷史現實,了解黑白顛倒、人人自危的年代里“人且不保,況動物乎”的可悲處境,了解巴金對妻子的深切哀悼和懷念,了解那個時代無情傷害一切美好事物和美好感情的歷史悲劇。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這是一只叫包弟的小狗的故事,卻表現出作者巴金作為“一個受害者的嚴肅反思,一個正直靈魂的痛苦自審,一個最無責任者對自己責任的拷問。”那么,作者反思什么?為什么會自審?他拷問了什么?
(這是從思想性、藝術性上來探究主旨的三個逐層深入的問題,開題設疑旨在引起學生對故事所蘊含的思想內涵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二)讓學生默讀課文,了解故事大意,理出記人敘事類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情感線索,并自覺掌握重點字詞。
(三)找出對包弟的描寫,概述包弟的形象意義(這是作者在全面回顧文革歷史,進行自我反思、靈魂拷問、繼而歉疚懺悔的感情基礎)
(四)通讀文章,請學生們合作探究以下幾個問題:
1. 既然是寫“包弟”,為什么要先寫藝術家和狗的故事,而且似乎藝術家和狗的故事更動人一些?(體會作者深思熟慮的篇章構思和文革那個非常年代里各地遍見的“人不如狗”的深意)
2.作為文革受害者的巴金卻對包弟懷有深深的歉意,為什么?
說說懷念包弟時“我”的情感。(創傷、熬煎、問責)
問責自己(源于良知的懺悔)。作者雖然說到的是噩夢般的經歷帶給自己的創傷,但是作者平靜地敘述中絲毫沒有對那個瘋狂時代的呵責,沒有對個人際遇的憤怒,有的只是對自己無能無奈的不能原諒和無盡的責備。文中作者為自己不能保護小狗而愧疚,這種愧疚的背后源于小狗對主人的忠誠、執著和濃濃真情。正是由于包弟的對巴金一家人是如此的忠誠和親熱,更使得他為自己的決定而“感到羞恥”。他說,“為了想保全自己”而“把包弟送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諒自己!”巴金如此無情地解剖自己,表現了非凡的勇氣和可貴的真誠,這正是《小狗包弟》乃至整部《隨想錄》最令人感動的亮點之一。巴金感動于狗的忠誠,這何嘗不是對人們失落忠誠公正和善良本性的一種意味深長的拷問和自責呢?
3.本文語言平常,有敘家常之感,這樣的文章魅力何在?
本文既是敘事文,又是抒情文,情與事精密結合在一起。一切自然而然,不見刻意技巧,卻又有深層的技巧。
引導學生學習巴金“無技巧”敘事的寫法:語言樸素自然,毫無雕飾,書面語和口頭語自然融合,讓人感覺事件自然發生發展,情感自然真實,波瀾起伏,事到情,敘到議,自然輕巧。既不過分追求“技巧”,又講究無技巧的“技巧”,比如開頭的藝術家與小狗的構思,包弟故事的詳略鋪墊蓄勢,全文歉疚懺悔的感情基調的確立等。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