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玲,徐瑛瑛,景慧萍
(1.定西市婦幼保健院,甘肅 定西 743000;2.安定區婦幼保健站,甘肅 定西 743000)
2009—2013年定西市出生缺陷干預結果分析
張艷玲1,徐瑛瑛1,景慧萍2
(1.定西市婦幼保健院,甘肅 定西 743000;2.安定區婦幼保健站,甘肅 定西 743000)
目的 了解2009—2013年定西市出生缺陷干預結果。方法 選擇我市2009—2013年所有開展助產技術服務的醫療機構內妊娠滿28周至出生后7天圍產兒,采用描述對比方法進行分析。結果 共有圍產兒31 062例,其中男性16 235例,女性14 827例,出生缺陷1 104例。2013年出生缺陷發生率為79.52/萬。2009年前五位出生缺陷為神經管缺陷、總唇裂、肢體畸形、腹裂及內臟外翻、馬蹄足內翻;2013年前五位出生缺陷為總唇裂、神經管缺陷、肢體畸形、多指(趾)、其他先天異常。結論 通過加強落實出生缺陷預防措施,積極實施國家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我市出生缺陷發生率逐年下降,出生缺陷順位發生改變,出生人口素質有了提高。
定西市;出生缺陷;人口素質
1.1 資料來源
出生缺陷數據來源于2009—2013年我市六縣一區所有開展助產技術服務的醫療機構,凡妊娠滿28周至出生后7天的圍產兒,包括活產兒、死胎、死產及醫院內出生或引產(確診后)出生的缺陷兒,無論孕周大小均列入調查范圍。
1.2 出生缺陷干預背景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減少出生缺陷與殘疾,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實現《中國兒童發展綱要》和《中國婦女發展綱要》目標,衛生部決定實施國家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定西市執行甘肅省項目要求,對目標人群采取有效干預措施,從而達到降低神經管等缺陷發生率的目的。
1.3 對象
全市準備懷孕和懷孕前3個月的農村婦女。
1.4 方法
采用描述對比方法進行結果分析。
2009—2013年全市被調查醫療機構共有圍產兒31 062例,其中男性16 235例,女性14 827例,出生缺陷1 104例。2013年出生缺陷發生率為79.52/萬,呈逐年下降趨勢。
2.1 出生缺陷順位
出生缺陷監測數據表明,2009—2013年,總唇裂、神經管缺陷、肢體畸形、多指(趾)、馬蹄足內翻是我市高發出生缺陷。2009年前五位出生缺陷為神經管缺陷、總唇裂、肢體畸形、腹裂及內臟外翻、馬蹄足內翻;2013年前五位出生缺陷為總唇裂、神經管缺陷、肢體畸形、多指(趾)、其他先天異常(見表1)。
2009—2013年,我市通過加強落實出生缺陷三級預防措施,充分利用中央財政專項補助經費實施國家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特別是加強農村地區實施增補小劑量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使出生缺陷中神經管缺陷患兒數量明顯下降。2013年出生缺陷發生率為79.52/萬,出生缺陷順位發生改變(見表2)。
2.2 嬰兒死亡率及出生缺陷死亡所占比例統計(見表2)

表1 2009—2013年定西市前五位出生缺陷統計

表2 2009、2013年定西市嬰兒死亡率及出生缺陷死亡所占比例(%)
(1)我市經濟較落后,大部分農村地區交通不便,孕產婦產前保健管理不夠規范。
(2)出生缺陷宣傳不夠深入,群眾缺乏健康知識,對優生優育、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期保健、遺傳咨詢等認識不夠。部分農民多生、偷生行為,使個別先天缺陷兒不能得到及時診治;還有部分農民對出生缺陷的發病原因缺乏深入了解,認為殘疾是無法改變的,所以避而不談,也導致出生缺陷發生率上升。
(3)我市大部分醫療機構尚未開展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少部分開展的醫療單位診療技術操作不夠規范,產前診斷技術水平較差,只能對一些有明顯特征的出生缺陷進行確診,使得部分出生缺陷兒漏診。
(4)部分鄉鎮衛生院沒有開展規范的婚前醫學檢查,造成缺陷發生。
4.1 開展社會宣傳和健康教育
將黨和國家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方針政策、出生缺陷的嚴重危害和預防措施作為社會健康教育的重點,喚起全社會特別是廣大育齡婦女的積極參與。采取廣播、電視、宣傳手冊、固定專欄、電子滾動欄、墻體標語、宣傳畫報等多種形式,將預防出生缺陷的科普知識列為健康宣教重點內容。做好優生優育宣教、遺傳咨詢、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期保健、產時與產后保健知識宣傳,提高育齡婦女健康知識知曉率。
4.2 開展專業技術培訓
專業技術培訓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為重點,以一級、二級、三級預防措施技術要求為主要內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的規定,針對婚前保健、產前診斷和遺傳病診斷、新生兒疾病篩查等母嬰保健專項技術,開展專項技術培訓,從事母嬰保健服務的工作人員必須參加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4.3 人群重點干預措施
為提高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應做好育齡婦女重點干預工作。
(1)重點落實出生缺陷一級預防措施,避免常見、重大出生缺陷的發生。普及婚前保健,尤其在農村開展婚前醫學檢查,加強婚育咨詢指導,禁止近親結婚,減少高齡妊娠生育與遺傳性疾病患者生育。為預防神經管缺陷,對所有計劃懷孕的婦女從孕前3個月到懷孕后3個月均提供小劑量葉酸。加強孕產期保健管理,將孕產婦營養指導納入孕產期保健。鼓勵所有孕婦孕期至少做2~3次B超,篩查先天畸形。加強高危孕婦管理,在孕期對所有孕婦進行高危篩查,具有高危因素者納入高危孕產婦管理系統。加強女職工和農村婦女孕期勞動保護,避免接觸有毒有害作業。加強孕期指導,嚴格控制孕期用藥,教育新婚或準備生育的夫婦禁煙戒酒,遠離毒品。同時做好產時與產后保健,動員孕婦住院分娩,杜絕舊法接生及家庭接生,降低新生兒出生缺陷率。
(2)積極實施二級預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貫徹落實《產前診斷管理辦法》,將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有機結合。對醫務人員進行產前診斷技術培訓,建立健全產前診斷質量控制體系。開展產前篩查,鼓勵懷孕15~20周婦女進行常規唐氏篩查,對篩查陽性者,介紹其到上級醫院進行產前診斷,降低部分遺傳代謝病的發生。
(3)加強三級預防措施,避免致殘,減少疾病負擔。貫徹落實《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大力開展新生兒和嬰幼兒系統體檢。在新生兒出生72小時至7天內采集血片,進行新生兒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癥等遺傳代謝性疾病和先天性聽力障礙的篩查診斷,并對缺陷兒及時進行治療。做好產后訪視工作,產后至少進行3次上門服務,對嬰幼兒進行體格檢查和優育優教指導,使嬰幼兒健康成長,發現出生缺陷兒及時提出治療方案。
通過加強落實以上預防措施,特別是落實農村地區三級預防措施,積極進行出生缺陷干預,以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質。
R172
A
1671-1246(2015)11-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