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具偉楊權濤
(長安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4)
改善舊居住區停車泊位不足研究
黃具偉1楊權濤1
(長安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4)
舊居住區停車問題一直是我國交通各部門最關心的話題。為了更好的緩解舊居住區的停車問題,首先,對各居住區的停車狀況進行調研,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其次,從舊居住區現狀各土地利用狀況進行分析,探討居住區在現有用地狀況下改建為停車泊位的可能;最后以西安市明德門小區為例進行改造,改造后小區內的停車泊位數基本滿足了小區內私家車主的停車需求。
舊居住區;停車泊位不足;解決辦法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經濟發展緩慢,人們對私家車數量的需求相對較小,對停車泊位配件指標考慮較少。20世紀90年代我國人均GDP不斷增加,人們對機動車的需求增加,現有舊居住區停車泊位數量難以滿足居民停車泊位需求的數量,“停車難”問題變得突出起來。在解決舊居住區停車問題上部分城市建立立體停車樓或者修建地下停車泊位,但是這種方法花費大量的費用。因此,需要尋找一種比較合理的方法來緩解機動車的停車壓力。采用土地分類控制的方法進行修建停車泊位,來滿足居民的停車需求。通過對西安市明德門小區、雅荷小區、太白小區等若干個舊居住區進行調研,發現舊居住區造成停車難的問題原因及解決停車難問題的辦法,為更多的舊居住區提供一種解決停車問題的新思路[1-3]。
20世紀80年代我國經濟狀況發展緩慢在城市建設和居住區規劃方面缺少相應的研究,人們對機動化的需求不強烈,配建的停車泊位數量較少。進入21世紀后,我國機動車數量迅速增長,導致現存舊居住區停車供需矛盾突出,通過調研發現我國舊居住區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1占用小區內道路

圖1 舊居住區內車輛放在小區主要道路上
早期修建的居住小區主要道路寬度一般為6~8m,主要滿足當時行人及自行車的需求,未能合理的考慮私家車出行的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存居住小區主要道路不僅僅要滿足行人出行需求,還要滿足私家車出行需求。由于居住區內停車供需不平衡,致使部分私家車主將車輛停放在離家較近的主要道路上,原本雙向行駛的道路變成單向行駛,嚴重影響小區內居民的出行安全和車輛行駛的通行效率。
1.2占用小區內公共活動場地
早期在修建住宅區時往往在小區的中心部位修建較大的活動場所供居民游玩、休憩,該活動場所具有占地面積大且地面采用硬性鋪裝等特點,很好的滿足了居民的需求。近年來機動車數量不斷上升,小區內機動車停車泊位數量嚴重不足,駕駛員很難在居住區附近找到合適的停車場所,一般將車輛停放在小區內的公共活動場所,該種行為不僅破壞了小區的居住環境,而且對小區居民的出行造成一定的危害[4]。
1.3占用小區內綠地
舊居住區在建設初期大多占地面積較大,小區內綠化面積所占比例較高,在每棟住宅樓前后都留有一定的綠化面積。近年來隨著小區內私家車停車需求的增加,私家車主為了減少步行時間及方便停車,通常將車輛停放在住宅樓周邊的綠地內,綠化面積逐漸被占用[5-6]。
上述停車問題主要反映出舊居住區內停車供需不平衡,私家車主“見針插縫”,占用小區內道路、綠化設施、休憩場所等。針對上述問題,分別從小區內的供給與管理兩個方面出發,給出了解決舊居住區停車供需矛盾的主要方法。
2.1增加停車泊位
為了更好的解決小區的停車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限制需求,但這個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無法限制居民對私家車購買的愿望,是不可實施的;另一個是增加停車泊位供給,該種方法雖然需要較多的用地面積,但這是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法。
2.1.1改建占用的綠化為停車泊位
被占用的綠化已被停車破壞,建議對該部分占用綠化的面積進行改造設計。改造時需保證小區綠化面積既要滿足現狀《規范》規定的要求,又要盡量滿足小區居民對停車泊位需求。根據上述分析建立改造后綠化面積剩余量約束模型如下所示:

式中:S2--現狀小區內的綠地面積;s2--無序停車占用的綠地面積;A--小區占地面積;m--2002年規范公共綠地指標下限為5%。
2.1.2合理利用分散的空閑土地
舊居住區閑散空地較多,建議小區物業部門對該部分閑散土地進行整理規劃,建設停車泊位、立體停車樓等停車設施,采用有償使用的原則來滿足小區的停車需求。
2.1.3合理利用小區內道路
小區內道路是滿足小區內行人和車輛通達的必要基礎設施,當小區內停車泊位嚴重不足并不得已占用小區內道路時,盡量占用道路的盡頭端,這樣可以減少停車對行人和運行車輛的干擾。當車輛停放在小區道路上時,要保證車輛全部停放在道路一側,盡量靠近綠化設施,給行駛車輛留出足夠的行駛空間。
2.2小區內進行合理交通組織
為保證舊居住區內車輛和行人的安全,除了修建必要的停車泊位外還要完善小區內機動車的交通組織。
2.2.1合理進行小區內行車組織
為保證小區內車輛安全、高效的運行,必須進行合理的交通組織。舊居住區內主要道路寬度一般在6~8m,當小區內道路橫斷面被停駛的車輛占用時,將影響其他車輛的安全運行,建議被占用的小區道路采用單向環形交通組織,一方面可以提高車輛的通行能力,另一方面減少車輛與車輛之間、車輛與行人之間的沖突。
2.2.2合理進行小區內停車組織
舊居住區內車輛停放的有序性可以提高停車場地的利用效率和小區整體的美觀性。新建的停車場應滿足駕駛人可以接受的合理步行出行距離,該距離一般為150-200米。改造后的停車場建議采用斜列式停放方式,這樣能夠合理利用現有小區道路、綠地等資源。在停車泊位集中的地方要設置合理的停車指示牌、指引標志等及時提醒駕駛員。
西安市明德門小區建于1980年左右,占地約為35000m2,根據實地調查得到小區內各個用地性質詳見下表:

圖2 改造前車輛亂占用綠化

表1

圖3 改造后車輛在草坪鋪磚上停車
明德門小區內現有117個停車泊位,通過調研可知小區夜間有330輛車需要停放,現狀泊位供給很難滿足車輛停放需求數量,因此需要增加220個停車泊位才能滿足小區停車需求。小區現狀車輛亂占綠化嚴重,約占20%的綠化面積,因此需要對小區內占用的20%的綠化進行草坪鋪裝設計,根據公式1得出,在保證小區公共綠地面積率為40%(不考慮草坪鋪裝的綠化面積以滿足《規范》要求)的條件下約能增加230個15m2的停車泊位(斜列式停車泊位),通過改造后小區內車輛停放整齊,環境優雅,不僅小區內道路上的亂停車現象得到解決,而且小區內夜晚停車問題也很好的得到解決。
舊居住區停車供需不平衡問題是我國政府及居民最為關注的一個話題。近年來隨著私家車數量的增多這個問題越來越突出,如何更好的緩解這種停車供需不平衡的矛盾,通過增加停車泊位供給和合理組織車輛運行來緩解這種壓力,這些措施雖然能夠緩解停車問題,但還需要我們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來緩解舊居住區的停車問題。
[1]王云霞.蘇州舊居住區停車問題研究[J].山西建筑,2011,37(25).
[2]何一帆,黃煒,吳云.中國既有老居住區停車現狀調查分析[J].浙江建筑,2013,30(2).
[3]劉渡.居住區停車和綠化的結合[J].山西建筑,20121,38(30).
[4]張東輝,張少峰.居住小區停車問題研究[J].中外建筑,2004.
[5]職建仁,張仲軍.淺析安陽舊居住區小汽車停車[J].中國西部科技,2010,09(27).
[6]王倩.舊居住區停車問題的研究和解決方法[J].山西建筑,2009,35(9).
Study on theImprovement of Parking Spacein Old Residential Areas
Huang Juwei1Yang Quantao2
(Chang'an University,Xi'an City,Shaanxi Province 710064)
The parking problem of old residential area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concerned topic in our country.In order to better alleviate the parking problem in old residential area,first of all,the parking situation in each residential area is investigated,to find the existing problems;secondly,the land utilization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old residential area to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to rebuild the existing land as parking space in the residential area;finally Xi'an Mingde gate area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a transformation,and after transformation,the parking space in the residential can basically meet the parking demand of private vehicles owners in the residential.
old residential area;parking space shortage;solution
U491.7
A
1003-5168(2015)12-0085-3
2015-11-26
黃具偉(1991-),男,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