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磊
初識何肇婭,她正優雅地坐在膠州路的一間小咖啡館里,為學生們進行一次攝影講座。 她身著紅色褶皺設計款的連衣裙,飄逸而又端莊,睿智又灑脫。 吸引我的還有她那親手打造的珊瑚石的項鏈正掛在頸間, 好似一串紅辣椒,它那不規則的造型搭配出飄逸的靈動感。慢慢地細聊之后,我更是被她的親切、精致、堅持、獨特、沉著、勤勞所深深折服。
本是美術專業背景出身的何肇婭,當初未選擇與之對口的專業來規劃自己的事業,反而轉戰攝影領域,她說這是因為攝影是她最喜歡的東西,要把它做出自己的品味來。為了這番精雕細啄的味道,她忘記了所經過的磨礪,一步步走來,只有滿滿的珍惜與感恩。
1988年,何肇婭加入了上海攝影家協會,在拍攝“上海女人”的主題前,她并沒有馬上拿起相機,而是當了一名很長時間的觀察者,觀察周圍人物的表情變化。到底采用什么風格來體現這個主題是她一直思索的問題。忽然有一天,她將目光鎖定在那不起眼的20世紀30年代美女月份牌上,上世紀的玲瓏旗袍襯托出上海女子的別樣風情,非常具有地域的典型性,這正是自己苦苦尋求的拍攝風格。她敘述道:“這個念頭深深地影響了我,我想通過不一般的肖像擺拍,來實現自己對上海女人的無限想象力。她既可以是時尚的、夸張的、性感的;又是扎根于我們靈魂的,繼承著代代相傳的血脈。我作為上海土生土長的女子,決定拍攝一幅關于上海女人的照片。于是我開始忙前忙后,開始了自己拍攝作品的第一步。”
何肇婭回憶道:“我第一幅作品拍的是我的鄰居。她是一位全職太太,銀行家的妻子。在80年代,她就喜歡做美容,特別注意保養,尤其是那雙白皙的手。由于她為人低調不喜歡袒露身份,于是就留下了一張沒有臉部的照片,平添了許多神秘感。”何肇婭用黑白攝影,表現了女性獨有的氣質,訴說著上海女人前世今生的深邃。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在黑白兩色里把上海女子的美麗韶華,通過鏡頭呈現出了一種極具文化與人性內蘊的視覺世界。
何肇婭的鏡頭下只有黑白,她的眼睛里卻滿溢色彩。她把情緒都裝在心里,再美麗的色彩、再大的誘惑都無法改變她對黑白情結的執著。她用最純粹的畫面來吐露心聲,想表達的東西很簡單,呈現出來的東西卻又內容滿滿,同時,也成就了上海百年城市歷史中最華麗的一幕光影,最濃郁的一段沉香。
從視覺的角度看,女人也比男人要出彩。同性比較能理解得深入一些,就像男性拍女性的時候其實是很不一樣。男性會從好奇的角度,更喜歡拍偏向私密的東西,而女性藝術家更能夠把握好女性人物細膩的神韻。
從1997年至今,何肇婭一直以“上海女人”為拍攝主題,她以一位女性藝術家的眼光,建構出一個充滿獨特的畫面,又極具文化與人性內蘊的視覺世界。雖然起初,她中意的并非上海女人,因為從五官上講,她認為,蘇杭的姑娘可能更漂亮一些,可是上海女人精明、溫婉、可愛、時髦,且骨子里有股韌勁,任由時光荏苒,世事變遷,在她們柔弱的外表下,潛藏著一個隱忍的內心。
對于何肇婭來說,她拍攝的對象總逃不過這些面容姣好的上海女子,這是她選擇女性的標準,無論是小提琴手、芭蕾舞者、京劇演員,還是散文作家、心理學家、大學教授等等,無論年紀、無論職業,只要是擁有上海味道的女性,她都會用心捕捉。
近二十載的時光,何肇婭拍攝過數以百計的上海女性,當被問到上海女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所發生的變化以及自身特質的傳承時,她說道:“上海女人作為一種符號是會弱化的。若要彰顯并重拾這個符號,她就是那個記錄瞬間的傳遞者。”上海是一座養育女人的城市,這里舒適的生活方式和具有特色的建筑,歷來為女人們喜愛。自古上海就出才子佳人、騷人墨客、貴族千金,上海女人又非常具有獨立性,對整個家庭來說,她的一家之主的地位從來就是撼動不了的,并且全國聞名。她們不霸道、不多事、不得罪人、精明圓潤懂得人情世故,自身精神豐富而獨立。換句話講,是上海男人的寵愛和呵護造就了上海女人的精致。從而提煉出了上海女人的品位和素質,在她們身上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文明和進步。
何肇婭強調了攝影作品的思想性與內斂情感性,尤其是女人,應該運用獨特的情感,生活的感受,不僅要有深藏不露的美,更要具備一種現代女性應有的生活態度與理想追求。有人曾這樣描寫上海女人:“如俊眉修眼,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上海女人是一處風景,幾十年過去了,經歷了風風雨雨的上海女人們,活得愈來愈精彩,活出了每代人的傳奇。
“新”與“舊”——外地女人與本地女人的碰撞是這上海發展的必經往事,然而忘記不等于沒有,不知不等于歷史缺失。泛泛而談蒼白無力,我們不僅僅記錄那些偉大的事情,還要想起這些最溫婉的上海伊人,她們踮起腳跟,用她們智慧的高跟鞋,奏響這座城市的奢華樂章。當這些真實的影像映入我們眼簾,無需開口,就已經直指人心了。
誠然, 除了“上海女人”的題材外,還有一個細分化的主題是“懿園走出來的女人”。它也是支撐著何肇婭攝影范疇內另一個焦點。她解釋道:“女人是一個善解人意、多愁善感、優柔寡斷的個體,而我自身也有同樣情緒,利用快門來記載周遭變化中的人與事,排解壓力與寂寞,凈化心靈,讓觀眾在我的作品中感受到共鳴。” 何肇婭將視野對準了周圍的人,是因為生活閱歷使她更腳踏實地地進行觀察。她的觸覺伸向了更廣泛的素材中,包括“新上海女人”的題材。在上海這座吸收中西文化之精髓,兼容并茂的城市中,而新上海女人則代表著工作勤奮、敬業、麻利、努力的形象。毋庸置疑,她們赤手空拳打拼到滬,能力超群、視野開闊、撐起半邊天,甚至成為這座城市的主力軍。

懿園走出來的女人——攝于八十年前的老洋房,是何肇婭現居所
靈感就源自于一次邂逅,拾于偶然。何肇婭在懿園弄內遇到了一位衣著十分講究的女人,妝容超凡脫俗,只見她從懿園里緩步而出,何肇婭恰巧居住于此,上前打了招呼才知道這位鄰居是去買菜。買菜竟然也需經一番細致打扮的,擅于發現美的何肇婭尋找到了風格迥異的別樣光輝,也是一種女性的典范。
在拍攝前,何肇婭還做了一定的調研。此外,還特地征求了外地男孩的意見,會不會選擇上海女孩子作為自己的結婚對象等問題;還采訪過一些來滬的“新上海女人”,他們給予的答案都是積極、美好、自豪的。言語間她稱:“如果你是一個非常認真生活的人,隨著自己對人性的了解,你會找到很多不同的體會,你拍出來的東西也會更有內涵,其實什么題材都只是形式,不會影響你作品本身的質量,不管是風韻猶存的旗袍女子,還是今昔對比的母女合照,都能從這些普通女人身上找到上海女人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