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向華
摘要:河南發展農產品物流具獨有優勢,但也存在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物流信息化服務較弱、加工能力不強、技術比較低、農產品電子商務不先進等問題。河南省農產品物流應在借鑒國外物流經驗的基礎上,優化物流手段,提高管理水平,不斷完善物流市場。
關鍵詞:借鑒;農產品;物流;發展對策;河南省
中圖分類號: S252.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9-0489-04
農產品物流是指為實現農產品價值、滿足人們生活和生產需要,農產品的物質實體及其信息從生產者到需求者之間的一種空間轉移活動,主要有農產品生產、采購、裝卸搬運、運輸、貯存、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分銷、信息管理等,最終實現組織目標及農產品的升值[1]。發展現代物流,能夠提高農產品的標準化,減少損耗、降低成本、促進增值,進而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益。河南省農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發展農產品物流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1河南省發展農產品物流的必要性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是我國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糧食產量連續12年居全國首位,連續6年超過500億kg,每年有150億kg的加工制品或原糧調出河南。隨著河南省農產品產量的提高及農產品加工的快速發展,現有農產品銷售與物流規模和結構已經不相適應,需要大力發展河南農產品物流,以促進河南省農業的發展。
1.1現代物流為農產品效益的實現助力
河南省農產品產能巨大,用占全國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0%以上的糧食。2010年,河南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974.02萬hm2,糧食總產量達到5 437.10萬t,其中,小麥、玉米、稻谷產量分別為3 082.22、1 634.79、471.19萬t;豬、牛、羊、家禽存欄量分別為4 547.05萬頭、1 010.20萬頭、1 895.40萬只、62 104.00億只;豬、肉用牛、肉用羊出欄量分別超過5 300萬頭、550萬頭、2 100萬只;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638.40、388.60、307.90萬t;蔬菜、水果產量分別為6 624.26、795.99萬t。河南省巨大的農產品生產能力和產量如果要轉化成經濟效益,那么物流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2現代物流為農產品購銷費用的降低助力
河南農產品加工的快速發展,需要借助物流業的發展降低購銷費用。目前,河南省有一批知名品牌的農產品,如“雙匯”火腿腸、“思念”水餃、“華英”鴨、“三全凌”湯圓、“大用”雞、“蓮花”味精等,并形成雙匯、蓮花、三全、金苑、思念等一批農產品加工與貿易的企業或企業集團。2010年底,河南省糧食及油料加工能力達3 700萬t,方便面、食用菌及調味品產量均居全國第一。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以約20%的速度增長,2011年有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超過6 380家,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3 100億元,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超過19%,成為河南全省工業主要的支柱產業。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購銷環節需要物流業,相對于農產品生產者而言,農產品加工企業對物流業的需求更大[2]。
1.3現代物流為農產品流通體系的完善助力
河南省農產品銷售已初具規模,農產品銷售方式也發生巨變,由過去傳統的集貿市場,發展為現在的“訂單”購銷、專業批發、期貨交易等,線下“農產品綜合市場”與線上“電子商務交易”共同發展,這就使得農產品流通體系的完善至關重要,而借助現代物流業以完善農產品的流通體系顯得尤為必要。
2河南省發展農產品物流的優勢
2.1區位優勢
河南省地理位置優勢特別明顯,地處中原,東接安徽、山東,北接河北、山西,西接陜西,南臨湖北,是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交通要道,有“三縱三橫”電信網和2條架空光纜構成信息高速公路,天然氣、石油、煤炭、水等我國眾多資源通道交匯于河南。河南省大部分地區地形平坦,不僅可以降低交通運輸成本,而且可以大面積建設廠房而節省相關成本,豐富的農業資源和充足的生產要素已成為我國農產品重要的集散中轉站。
2.2交通優勢
河南省交通發達,運輸里程發展迅速,運輸方式多樣化、涵蓋范圍廣,為河南省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河南省有9條干線與高鐵網絡、3個民用機場,高速公路位居全國第一,已經成為鐵路、公路、航空、通信和能源的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
2.3政策優勢
各級政府對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高度重視,出臺了很多鼓勵性稅收政策措施,為河南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更是其發展的強大動力[3]。2012年10月1日起,國務院批準對從事農產品批發、零售的納稅人銷售的部分鮮活肉蛋產品免征增值稅國家財稅;國家對2014年12月31日前物流企業自有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按其適用稅額減半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對2015年12月31日前專門經營農產品的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使用的土地、房產暫免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等等。河南省稅務部門也對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及時制定農產品增值稅核定扣減辦法,確保稅收政策的全面順利貫徹實施。為建立并完善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率且安全暢達的現代農產品物流體系,國家財政部、商務部2011、2012年下發了《關于開展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并對2011年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中央補助資金進行了及時撥付;河南省商務廳、財政廳重點支持農產品檢測與倉儲、農產品買賣設施及農產品信息建設,支持農村專業合作社與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大型連鎖超市建立穩定持久的供應渠道。
3河南發展農產品物流存在的問題
3.1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技術水平低
河南省農產品物流設備與設施落后,有些地方路況差、等級低,關卡收費多,部分道路交通堵塞,多式聯運交通網絡還未形成,影響了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在運輸方面,運輸設備落后,農產品靠敞篷汽車散裝運輸為主,箱式冷藏車與集裝箱供不應求,目前,僅有20%的水產品、10%的肉類和不多的豆制品、牛奶進入冷鏈系統,80%以上的農產品仍是自然物流[4];在儲藏方面,多為通用倉庫、農民一家一戶的簡易倉庫混藏或者露天堆放等[5],專用倉庫很少,冷藏倉庫、低溫倉庫、立體倉庫等特種倉庫非常短缺;在保鮮方面,河南物流企業的保鮮技術較為落后,相當多的農產品很少使用保鮮或防腐包裝等,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損失較大;在設施、服務方面,農產品基礎設施陳舊,冷鏈設施與信息設備落后,質量檢測、交易結算等服務差[6]。endprint
3.2主體發育尚不成熟,組織化程度低
目前,一家一戶的農民是農產品物流參與的主要主體,不易形成完整的農產品物流體系;供銷合作社、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經紀人、個體運銷戶等是河南省農產品流通的運作主體,組織化程度相對較低,經營能力不強,信用良莠不齊;農產品需求隨意性較大、臨時性較強,范圍廣、規模大的有效需求很難形成,從某種程度上成為農產品物流發展的障礙[7]。
3.3農產品物流標準化滯后且缺乏監督
當前,我國缺乏相應的農產品物流技術標準及農產品物流工作標準,還未建立健全農產品標準體系和食品安全體系。河南省傳統的農產品生產和農業管理運作模式不能滿足當代消費者對貨物精確跟蹤的要求,農產品等級及分類不規范、包裝與運輸標準混亂、運輸裝備標準不一,造成農產品加工、儲運困難,嚴重影響農產品物流效率。近幾年,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來促進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如《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快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的若干意見》《全國糧食現代物流建設規劃》等,但由于沒有相關法律或制度的監督與保障,難以充分落實,阻礙了農產品物流的發展[8]。
3.4信息化服務薄弱,農業電子商務落后
目前,河南省缺乏專業的農產品物流信息網絡,農產品市場信息化建設相對落后,許多農產品市場根本沒有信息設備,不能充分發揮物流市場的信息功能。信息質量不高,查找與信息獲取也不便捷,信息不暢通、信息不能及時發布和更新,導致即使運用市場信息來指導農產品生產,相關的服務功能也難以實現。另外,部分農民文化素質不高,接受信息及分析信息能力不夠,也相應制約了農產品物流的發展[9]。
3.5農產品供應鏈管理薄弱,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發達國家物流成本一般占總成本的10%左右,控制損耗率在5%以下[10],而河南省農產品物流成本約為總成本的30%~40%,運輸、儲存、采摘等物流環節損失為25%~30%。農產品具有易爛、不容易保存、難運輸等特征。河南省農產品由于在流通過程中沒有切實可行的管理體系,農產品物流往往被分割成農戶或農民合作社、農產品經紀人、生產地批發商、銷售地批發商、其他中間商、零售商、消費者等若干段,農產品物流時間延長,農產品被多次裝運,導致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和農產品損失、浪費[11]。
3.6重視程度不夠,缺乏物流人才
目前,河南省不同農產品、不同物流環節、不同物流主體物流法規、政策制度不同,這不利于河南省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人們普遍重視農業生產,輕農產品流通,缺乏對農產品物流重要性的認識,農產品物流理論研究更是匱乏,主要基于經驗進行定性分析,缺乏農產品物流的定量分析,農產品物流管理效率大打折扣。目前,河南省在農產品物流方面的研究與教育比較落后,從事農產品物流研究的專業機構與學校不多,物流企業投入研究的更少;農產品物流管理人才非常緊缺,不僅缺高級物流管理人才,也缺農產品物流一般操作工[12]。
4國外農產品物流經驗的借鑒
4.1政府支持
農產品物流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與配套設施優先建設,制定了物流的相關法律法規以進一步規范農產品的物流行為,發展農產品物流與配送技術,培養農產品物流人才,積極制定農產品物流財稅優惠政策等。如美國興建了大型物流中心,圣安東尼奧市給予前10年財產稅免征、返回銷售稅等政策;荷蘭政府對建配送中心給予資金支持,等等。
4.2農民有自己的銷售渠道
歐美國家農產品物流體系發達,農產品批發商、代理商、零售商、經紀人及農產品加工商等流通組織十分健全,功能非常完備,農民銷售農產品有自己可控制的銷售渠道。如美國農民或農場主參加的各種專業銷售合作社、民間協會、農業公司等為農民銷售農產品,法國農民1/2以上的農產品通過流通合作社銷售,丹麥出口農產品的3/4是通過合作社完成,日本農民銷售農產品的主體是農協。
4.3農產品有先進的保鮮技術
現代居民對農產品在流通中的保鮮和農產品的新鮮程度要求逐步提高。從田間到消費整個過程,農業發達國家均采用先進的農產品保鮮技術,如美國農產品經過田間采后預冷、包裝入冷庫、冷藏車運輸、批發商冷庫、零售商(超市)冷庫(或冷柜)、消費者冰箱等環節,以滿足農產品的低溫生理需要,形成農產品的物流冷鏈。
4.4應用廣泛的物流信息和發達的物流技術
物流最發達的美國是物流信息技術應用最廣的,信息技術含量也非常高,其物流信息化受到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日本e-agri 株式會社是通過物流信息化來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典范;法國物流信息化年均增長10%;德國建立了同一個信息平臺,通過快速、可靠的物流信息網絡及遍布全歐洲的連鎖經營網絡銷售農產品。
4.5培養高素質的物流人才
隨著農產品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美國的物流管理者中有22%的是倉儲工程師、配送工程師等,約41%的有碩士學位;德國加強對多種多樣的物流人才培養,重視實際操作;荷蘭對物流專業人員開展商品學與市場營銷、海關與貿易、配送與儲運、企業管理與成本控制等知識技能的培訓,經過重重嚴格考核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法國按照“叉車司機-物流師-IT網絡工程師”的步驟進行物流人才培養。
5河南省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對策
5.1增加投入,優化物流手段
5.1.1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根據國家《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及《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等相關發展規劃,對高速公路網、鐵路網、沿海港口、民用機場、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進行規劃,增強河南省交通設施建設,進一步增強運輸網絡,提升交通運輸能力?!?012年河南省加強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專項行動方案》指出,強力推進建設鄭州高速公路網、快速鐵路網、國內大型航空樞紐,創造河南省交通區位新優勢。除了公路、鐵路、航空外,還應加強農村物流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聯結城鄉的運輸網。加大河南省農產品物流設施投資力度,拓寬農產品物流投資融資渠道,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農產品物流體系,在實現公路村村通的基礎上,提升鄉村道路通達率及等級標準,保證河南省農產品物流暢通無阻、便捷、高效。endprint
5.1.2加快農產品物流設備的更新農產品裝卸、運輸和包裝有與國際接軌的規程,物流設備與物流工具等有標準,農產品物流才能實現規范化。為此,應加大農產品運輸工具、流通加工、倉儲、裝卸搬運等設施、設備的更新力度,提高設施、設備的使用率,以降低農產品流通中的各種損耗,提升農產品物流效率,從而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物流的經濟效益。
5.1.3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積極推廣和應用先進技術,提升儲運、裝卸搬運、加工與配送等自動化進程,應用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的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開發與利用各種信息源,提高物流的效率。《2012年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實施指導意見》指出,由于中國農產品產地在初加工時技術不先進、采用原始的加工方法、設施也相對簡陋,致使農產品在產出后品質下降,損耗嚴重。因此,應大力推進對農產品包裝、加工技術和物流保鮮、冷鏈技術的推廣應用研究,在流通過程中減少損耗,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13]。首先,提升農產品的加工技術,運用新工藝和先進技術,對農產品進行提檔升級;其次,改造現有農產品物流系統,發展農產品低溫倉儲、冷藏運輸的冷鏈物流系統,提高鮮活農產品的保鮮能力以滿足消費者的均衡需求,提高市場供應能力;再次,轉換農產品散裝或裸露銷售模式,依據不同農產品的特點不斷提高包裝技術,創新農產品包裝。
5.2積極引導,完善物流市場
5.2.1培育農產品物流主體充分發揮農產品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經紀人、農產品批發商與代理商等農產品物流主體的作用,優先支持市場競爭力強的農產品物流主體,逐步提高河南省農產品物流主體的組織化及規模化水平[14]。一方面鼓勵河南各地供銷社、糧食、商貿、郵政等系統成立農產品物流公司,另一方面幫助農副產品批發(零售)商、農副產品經紀人、倉儲經營人等組建物流公司。同時,扶植民營資本進行農副產品加工,強化農產品物流增值;改造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提升農產品物流效率;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提高農產品物流的組織水平、農產品的經濟效益及河南省農產品競爭力。
5.2.2加快農產品物流標準化體系的建設目前,河南省農產品標準化程度較低,農產品物流標準化程度也不高。針對這一問題,應積極制定農產品物流標準,推進標準化建設。農產品物流標準化要與國際接軌,一方面建設的農產品物流裝備及設施和國際接軌,另一方面采用農產品物流國際標準,加快建立質量監督檢測體系、農業標準體系與農產品新品種認證體系[15]。同時,針對農產品物流信息化程度較低的問題,一方面要以市場為導向,及時采集和發布農產品市場交易信息,提供給包括農戶和農業企業的農產品生產者,引導生產;另一方面與農業分散化生產相適應,要建立包括物流公司、農產品生產者、倉儲配送中心或超市、農產品集貿市場等的農產品信息系統,既包括農產品生產信息和農業新產品信息,也包括農產品市場信息與農產品物流信息,這不僅可節省農產品物流供需個體的信息成本,而且也為農產品供需雙方提供了全面的信息[16-17]。
5.3提高農產品物流管理水平
5.3.1優化農產品物流環境河南省政府不僅要重視農產品生產,而且要重視農產品流通,更要高度重視農產品物流政策法規的制訂,保障農產品物流的快速發展。首先,重視農產品物流方面的立法,制定農民專業合作法等相關法律,使農產品物流在法律環境下運作;其次是制度環境,要制定農產品物流方面的制度,如制定與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制定農村市場管理制度、制定與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標準、建立與健全農作物災害補貼及保險制度等,使農產品物流制度化,規范農產品物流主體與農業生產者的行為,保護農產品物流主體及農民的切身利益。政府各相關部門對農產品物流進行管理、指導與監督,并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建立健全農產品物流金融支持系統。需指出的是,鮮活農產品物流體系具有很強的公益性,應對其建設進行相應的政策扶持。優先支持加工配送中心及冷鏈儲運建設,提升農產品冷藏保鮮能力,實現“農企對接”及“農超對接”;加強對農產品的預先篩選、分類、等級劃分及包裝等;加強建設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信息網絡和電子結算;支持改建廢物處理中心、市場、倉儲等設施。
5.3.2加大農產品物流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河南省政府應當給予2個方面的資金支持,一是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對農產品物流開展的基礎理論研究,二是現有物流企業對農產品物流的實踐創新。相關部門應對河南省農產品物流人才的供需狀況進行調研,根據市場需求,制定科學的培養計劃,分類實施職業技能教育培訓。
為培養出高素質的農產品物流專業人才,一方面要開設農產品物流專業或者改造現有專業,另一方面要對現有物流從業人員進行強化農產品物流知識與技能教育培訓,特別是對農產品物流技術的多層次教育培訓,以提高河南省物流從業人員的整體水平,適應農業產品流通與快速發展物流業的需要[18-22]。
5.3.3加大農產品物流的金融支持農產品物流更加需要金融支持。金融機構不僅為鐵路、港口碼頭、機場及公路運輸設施和倉儲等設施等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而且應為農產品物流設備及時更新提供貸款,同時,要為農企對接及農業電子商務等新型農產品物流業態提供支持。草根銀行-村鎮銀行的設立是中國農村金融創新的結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力舉措。村鎮銀行從資金上支持種植業、畜牧養殖業、農產品購銷及物流運輸等,提高農民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可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孟凡勝. 中國農產品現代物流發展研究[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50.
[2]趙金平. 河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問題與對策研究[J]. 中國商界:上半月,2009(12):55.
[3]陶建傳. 黑龍江省農產品物流發展的SWOT分析[J]. 北方經貿,2010(2):41-42.
[4]張京衛,張兆同. 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發展分析及啟示[J]. 農業經濟,2007(7):71-73.endprint
[5]九三學社. 中央進一步加大糧食主產區扶持力度[EB/OL]. [2011-03-04]. http://www.ce.cn/xwzx/gnsz/zg/201103/04/t20110304_22266707.shtml.
[6]翟學魂.現代物流存在的三個問題[J]. 電子商務世界,2002(12):27-29.
[7]曹軍,陳興霞,姜君. 淺析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 農業經濟,2006(4):63.
[8]張景良. 加快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對策[J]. 中國市場,2009(6):54-55.
[9]喻曉燕,黃立平. 構筑農產品物流運作新模式[J]. 上海商業,2004(5):34-36.
[10]孫西秀. 河南省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J]. 致富時代:下半月,2010(1):184.
[11]黃祖輝,劉東英. 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與制度分析[J]. 農業經濟問題,2005(4):49-53.
[12]王多宏,嚴余松. 我國農業物流現代化建設探討[J]. 商業時代,2008(23):17-18.
[13]劉聯輝,文珊. 我國農產品物流系統模式革新趨勢及其構筑策略[J]. 農村經濟,2006(5):111-113.
[14]潘建偉. 發展中國農業物流的思考[J]. 內蒙古社會科學,2008,29(4):82-85.
[15]賀峰. 世界農產品物流的比較分析[J]. 世界農業,2006(5):21-24.
[16]王微. 中國物流產業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對策[J]. 財貿經濟,2003(1):76-79.
[17]程國強. 我國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現狀、問題與政策建議[J]. 紅旗文稿,2007(10):7-9.
[18]孫春華.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1):395-399.
[19]李明生,李廉水. 糧食現代物流:江蘇省糧食物流架構與重點[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206.
[20]劉威. 我國農產品物流配送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9):395-397.
[21]李學工. 我國農產品物流政策框架的建議——基于物流業調整與振興規劃背景下[J]. 宏觀經濟管理,2009(6):19-22.
[22]喻占元. 中外農產品物流比較及發展對策研究[J]. 鄉鎮經濟,2009,25(2):119-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