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湘
【摘 要】電磁兼容性指的是系統或是設備在特定電磁情況下,能夠正常運行,且對該運行環境中的所有事物不會構成任何電磁干擾。而對于摩托車來說,其包括兩個方面:電磁干擾特性以及抗干擾能力。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針對我國摩托車的無線電騷擾特性的具體測量措施以及不合格原因進行研究分析,為強化我國摩托車的無線電騷擾特性提供文獻參考。
【關鍵詞】摩托車 無線電磁騷擾 原因
現階段,因為摩托車自身并不配有精密的電子元器件,所有電氣設備和儀表的抗干擾能力偏低,國內主要研究的是外界對電氣設備產生的電磁騷擾問題;又因為電氣設備的電磁騷擾集中于無線電頻段。這種干擾又被稱為無線電騷擾。此外,無線電騷擾作為污染環境的個主要內容,摩托車在行駛過程中,自身的點火系統會產生電磁波,會對車輛自身、車輛周圍的電子元件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研究摩托車的無線電騷擾特性的具體測量措施以及不合格原因有著重要的意義。
1 我國摩托車無線電騷擾特性的具體測量措施
無線電騷擾會給環境帶來嚴重污染,并危害人們的生活效應,全球無線電干擾委員會對于摩托車的點火系統的騷擾,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而我國摩托車無線電磁騷擾特性的具體測量標遵循的是GB14023-2011版國家標準,即《車輛 船和內燃機無線電騷擾特性用于保護車外接收機的限值和測量方法》。這也是我國現行的國家標準,并且規定我國摩托車的無線電騷擾特性的檢驗項目是國家強制檢驗的項目。按照相關標準要求,所測試的環境背景下的電磁噪聲要低,并控制在6dB以下的騷擾限制內,測量無線的距離為10米。為便于測量,該標準也可以在噪聲偏低的電波暗室內進行,在暗室中要配備轉臺、排煙系統等專門裝置[1]。利用摩托車無線電磁騷擾特性的測量系統進行有效的測量,主要測量的儀器有:掃描接收機、天線等。在對摩托車的無線電磁騷擾特性進行測量時,分別在兩種不同的模式下對車輛進行測量:“上電且發動機不運轉”模式和“發動機運轉”模式。
2 摩托車無線電騷擾特性的不合格原因
2.1 摩托車火花塞
我國摩托車的無線電騷擾特性被納入至國家摩托車的強制檢測項目后,無線電騷擾的抑制就是并未得到有效的發展與改進。按照不同的工作原理,現階段,分阻尼型、阻尼型、阻尼-屏蔽型、屏蔽型這四種無線電騷擾抑制方式。利用阻尼型火花塞、阻尼-屏蔽型火花塞帽以及屏蔽型火花塞帽[3]。通過研究發現,這三種抑制方式都對摩托車無線電騷擾特性產生一定的抑制影響。安裝了阻尼型火花塞后,無線電騷擾特性的抑制作用較小,而利用屏蔽型火花塞帽以及阻尼-屏蔽型火花塞帽能夠起到良好的抑制效果。所有的測量結果都達到了我國的標準要求[4]。
但是結合筆者多年的測量經驗而言,采用抑制方式,并不能確保無線電騷擾特性測量項目能夠完全達到國家標準要求。例如:采取阻尼型抑制方式的過程中,選擇科學合理的阻尼電阻值才是測量的關鍵,否則該抑制方式并不能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同時還會對發動機中的可燃性混合氣體的實際燃燒質量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使得發動機的功率被迫下降,而排氣污染物則會不斷升高,進而對整個發動機的穩定運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筆者認為必須要確保火花塞帽和火花塞、高壓線和火花塞帽之間良好的接觸,以此避免接點處發生電火花,而造成摩托車無線電的二次騷擾。
2.2 電子式儀表
電子式儀表也是造成摩托車無線電騷擾特性的不合格一個原因。現階段我國摩托車的電子式儀表行業的發展滯后,且“散、亂、差”這種發展狀況并沒有得到改善,和國際先進發展水平相比,差異大。這主要體現在產品的技術水平偏低,產品質量的耐久性與可靠性偏低,數字化程度偏低,造型單調,制造工藝落后,產品檢測不完善,摩托車無線電騷擾特性的不合格。因此筆者建議對于摩托車電子式儀表的研究,要從顯示裝置入手,顯示裝置要能提供多種信息服務,且還需具有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自由度大,一表多用,還能夠滿足小型輕量化的要求等,為此才能摩托車無線電騷擾特性的達標[5]。
3 結語
國家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環境污染問題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摩托車行業同時也要響應我國的政策號召,不斷進行試驗,并找出最科學的匹配方案,采取科學有效的抑制方式,確保摩托車無線電騷擾特性的檢驗項目能夠達到我國的相關標準要求。此外,對于一些生產技術較為落后的企業,筆者建議這些企業要多研發新的技術措施,確保生產的一致性要求;而在通過型式檢驗后,企業還要重視生產的一致性要求,積極主動解決遇到的問題;對于產品質量意識不強的企業,筆者建議要順應國家產業升級潮流,重視產品的質量,提高企業在同行中的市場競爭力,以此避免企業被市場所淘汰。
參考文獻:
[1] 程建榮.摩托車無線電騷擾特性的測量及不合格原因分析[J].廣東科技,2010(25):330-331.
[2] 覃延明,劉青松,許響林 等.電容放電式點火系統無線電騷擾特性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J].摩托車技術,2013(10):220-221.
[3] 戚可慧,錢挺,陳雪 等.國內外摩托車市場準入及其標準法規現狀分析[J].小型內燃機與車輛技術,2014(25):400-402.
[4] 董正倫,唐永健.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企業如何進行強制認證及生產準入[J].摩托車技術,2012(10):101-102.
[5] 鐘偉,張立鵬,吳廣順.電動摩托車及電動輕便摩托車用電機最大連續輸出功率測試方法[J].小型內燃機與車輛技術,2014(25):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