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立

【摘 要】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路橋工程具有較高靈活性,在交通運輸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建設及使用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問題,如道路平臺斷裂、沉陷、橋頭跳車等。隨著高速公路事業的高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行車的安全性、舒適性問題,為此,相關部門必須重視路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降低對行車的影響,提高工程建設整體質量。本文主要對路橋沉降段機理及施工技術的應用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路橋工程 沉降段 路基路面施工 技術應用 機理 變形 臺背
隨著我國公路工程事業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要求必須不斷提升高等級公路的安全性與舒適度。目前已建公路中,橋梁后臺搭板往往出現斷裂及不均勻沉降等問題,進而導致橋頭跳車等情況的出現,這些問題的大量產生將直接影響到行車的安全性舒適度,并對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影響。將一定長度沉降段設置在路橋之間,可有效降低路橋不均勻沉降及橋頭跳車問題的出現。路基路面作為路橋沉降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施工技術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路橋的整體質量,為此,施工單位必須重視路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規范施工工藝,為路橋工程事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1路橋沉降段機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路橋工程已經成為我國基礎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建設項目,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作為路橋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技術,其施工方式是否合理直接關系著工程的整體質量。通過對路橋沉降段機理的分析,可以為路橋沉降段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據。
1.1臺背地基發生變形的基本機理
在溝壑地段常常出現橋涵結構地基變形問題,該路段地基土壤孔隙比較大、地基強度較低、含水量較高及壓縮性較大,導致路基填筑后呈現出大量變形情況。與普通路段相比,一般橋頭段路堤填筑高度要多出5到10厘米,也就是說,路基高出部分將出現相應的附加應力,致使地基沉降問題的產生。如填土容重一致,填土高度的提升,地基沉降變形情況也會隨著增加。
1.2路堤發生變形的基本機理
在路橋工程施工中,臺背回填材料一般選用黏性土,但施工現場地形、水文、環境等因素的不同,將加大臺背土方壓實的難度,如地基壓實效果不佳,將無法達到地基最佳含水量,進行產生沉降變形情況。這種情況下,路橋工程在行車荷載與路堤自重等條件影響下,往往出現路堤變形問題。
1.3設置橋頭搭板出現沉降變形
在路基施工中進行橋頭搭板施工,將產生彈性支撐情況。一般將牛腿作為支撐的落腳點,路基部分土體因與橋臺相近,將降低其承受應力,出現受力不均勻現象。隨著汽車荷載的施加,在縱向層面上將產生2個峰值的路基應力,在汽車荷載作用位置為一個峰值,在支承路基端搭板位置為另一個峰值。隨著車輛的運行,在搭板末端位置,路基承受的縱向應力將達到最大值,并增加其塑性變形,進而產生沉降問題。
2路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的應用
作為國民經濟提升的主要工程項目,隨著我國公路事業發展建設要求的不斷提高,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作為路橋工程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施工技術是否科學有效將對工程質量的提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基于此,施工單位必須對其施工技術加以重視,規范施工工藝,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施工的質量。
2.1施工案例
某路橋工程中,其路橋總長度為8千米,68米為路基寬度,選用混凝土灌注樁為橋梁基礎部分的施工材料,歸屬于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空心板橋梁。該路段具有較為復雜地質條件,在過渡段位置土質為粉質黏土、淤泥質粉質黏土,進而加大了路基路面施工的難度。
2.2施工準備
全面調查研究工作應在路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前進行,并對路線沿線的地形、地質、水文、氣候等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并進行相關設計資料的認真收集,同時了解當地路基路面存在的病害問題,如壓實度不足、坍塌等,并及時選用與之相適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在施工前期,還要做好地基勘察工作,特別是軟土地基位置,這樣可以進行軟基分布及土壤厚度的準確確定。在沉降段路基路面方案設計中,必須對地形地貌、土質條件及施工材料與車輛荷載等問題進行充分了解與分析,同時驗算其穩定性,為沉降段路基路面設計方案的確定與完善提供可靠依據。
2.3設置搭板
確定橋頭搭板長度,必須對以下幾個問題加以重視,如臺背地基狀況、臺背回填材料、臺背回填高度等問題。在設置搭板時,應進行車輛荷載作用的準確計算,當路面厚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施工難度較大。遵循施工具體情況,應確保搭板長度超過80厘米,搭板平行與面層頂面,搭板頂面標高等同于橋面面層底標高,這樣可對剛柔過渡問題進行有效處理。
在搭板設置中,可選用預留反向坡度等方式,也就是統一設置搭板與橋臺連接位置標高,提升路面連接端標高,進而形成預留反向坡。遵循沉降差的多少進行坡度的合理確定。在沉降差、反向坡度確定過程中,必須對路線縱斷面平整問題加以重視。將搭板設置在橋頭,可以逐漸改變剛性橋臺和柔性路基之間的剛度,但施工后橋臺基礎與臺后土體產生的沉降問題通過改變橋頭搭板的縱坡,將對行車的舒適度造成極大的影響。其影響率如下表1所示。
表1 搭板縱坡變化值與乘車跳動感調查表
2.4連接搭板與橋臺
錨栓:在搭板、臺背橋臺位置設置搭板近臺端,進行水平拉桿、豎直錨栓設置,可降低橋頭凹陷等現象的出現。一般選用22號鋼筋作為施工材料,應確保鋼筋間距的合理性,通常控制在75到80厘米的范圍內。選用豎直形錨栓,如破損情況出現在搭板、牛腿位置,應確保水平拉桿方向和限制位移方向相同。
支座:將油氈墊層設置在搭板近臺端下方位置,其厚度控制在1到2厘米之間,一般選用板式橡膠作為支座材料,選用的規格為150mmX150mmX(21—38)mm,間距控制在80厘米左右。
倒角:轉動搭板時,道路與路面結構將產生損壞情況,為防止這種問題的出現,可進行倒角形式的制作。
填縫用材:為防止雨水向搭板、橋臺連接處接縫滲入,必須進行填縫施工。通常選用油浸甘蔗板、玻璃纖維類及瀝青麻絮等材料進行填縫施工。先完成填縫物質填充施工,在將稀釋后的瀝青添加到里面。
2.5搭板與其頂層施工
在搭板與其頂層施工過程中,為提高混凝土平整度,必須將搭板設置在混凝土內,并嚴格遵循相關施工要求進行施工。在壓路機通行時,基層較薄的情況下,碾壓較為便利,并將呈現出薄層現象,因此在搭板混凝土頂面、基層頂面施工中,應確保其間距在10厘米以下。將水泥碎石基層鑿除后,在底面層鋪設瀝青混凝土,以此提高臺背回填強度。
2.6地基處理階段
在路橋沉降段地基處理施工中,應對橋背軟弱地基問題進行有效處理,達到橋頭跳車控制的目的。在提升橋背承載力的基礎上,應盡可能降低沉降變形情況,改善地基性能。在地基處理中選用的材料應符合清潔、不含植被等規定。材料塑性指數可在10到20之間進行有效控制。不能選用膨脹土作為路基填土,也不能應用過大粘性的土。在地基施工中,必須與路基設計及施工規定相符合,填筑或碾壓施工時一般分層進行,同時要進行壓實遍數的合理設定。
2.7排水施工
在路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中,選用做好排水作業。將濾、排水措施設置在土體內,才能達到路基加固的效果。
3 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路橋工程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應對沉降段路基路面進行有效處理。因路基出現不均勻沉降問題,進而產生縱、橫裂縫,導致路堤失穩與滑坡等情況頻發。基于此,為降低沉降問題的出現,施工單位必須充分結合工程實際施工情況,進行路橋沉降段機理的分析,規范施工流程,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路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的整體質量,才能實現其經濟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劉巍,王英杰,賈玉鈞.路橋過渡段沉降成因分析與設計、施工控制研究[J].北方交通,2006(12).
[2]何楊閩,傅程輝.有關公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研究[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3(07).
[3]何楊閩,傅程輝.有關公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研究[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3(07).
[4]王道峰,徐美娟.高速公路路橋過渡段橋頭跳車現象研究的分析[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9(04).
[5]張延年,李玉兵,柳成林,鄭怡,高飛,沈小俊.混凝土梁式橋裂縫調查分析與防治[J].沈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2).
[6] 雷林.公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應用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