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針對新建企業招聘的新員工離職率高的原因進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原因分析中從新員工本身到企業制度用人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剖析,在制定對策時,也從員工及企業管理制度方面進行入手,深入討論分析,運用到本企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新員工 管理 培訓
煤化工企業從選址、立項、科研、核準等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很多煤化工企業從立項和籌建前期就開始招聘學生員工,不惜花費幾年的時間和昂貴的培訓費及薪酬來培養自己所需要的人員,這樣一來可以避免開工時高額費用到其他企業挖人的問題,也可以提前使新員工之間形成更為默契的配合、團隊協作能力。新員工中90后學員成為一個企業的主力軍,然而他們的流失率卻日趨增大。
1 新入職員工離職率高的因素分析
針對新入職員工較多為90后,我們深入分析新員工離職率高的原因大致如下:(1)廠區雖立項但建設慢,導致實習期限長達幾年,到了結婚年齡,而無固定收益;(2)化工廠的工作環境問題,想換個環境;(3)項目未能投產,沒有經濟效益,實習員工為能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4)實習單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缺陷,實習員工加班太多,實習車間管理不人性化,現場活都是實習生干,考核是實習生,而安全獎及各種獎勵都是實習單位的員工,感覺不公平;(5)培訓任務重、壓力大、考試太多;(6)內地人員離家太遠,沒有歸屬感,不安定,父母年齡大,想回家;(7)新疆氣候與與內地存在巨大差異;(8)多為家中獨生子,家庭教育比較寬松,家庭原因等也是辭職的重要因素。
2降低新員工離職率的對策
2.1招聘時應考慮學員地域性的問題
企業招聘外地人員,如果不能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人員肯定在未來幾年會流失,逐漸向家的方向移動。因此企業人員招聘必須先考慮家在企業周圍或者在同一地域省份的人員。這樣既可以保證員工的飲食生活習慣,也免于員工因家和生活習慣而流失。
2.2深入了解90后員工
90后的員工在我們的眼里也許是個性、張揚、懶散、很多事情不愿意做、偷懶之類的,其實不然。90后人員有著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做事原則,但作為管理者,我們必須要注意到,他們身上有著其他人所不具備的優點和長處。一方面這些人學習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他們所處的時代、家庭環境與80后完全不同,一般家庭從胎教開始,幼兒園,到綜合素質教育等等,最后使得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具有明顯的學習能力。新時代的變化、新事物的出現,使這些人的思想比較開放,有著更強的創造力和豐富想象力。多數人由于家庭原因,基本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從小幾乎沒經歷過困苦,面對困難除了會求助父母,另外一個方面則是更加樂觀。盡管前面提到的缺點屬于這批人中的大多數,但仍有一些優秀的成員,他們具有很高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希望自己能成為社會的中堅。
2.3加強與90后員工的溝通
(1)在工作中應嚴格要求,工作之余以朋友身份多關注他們的個人生活。試著走入他們的生活圈子和理解他們想法;(2)用自己的社會經驗多與他們談談人生理想、追求;不定期耐心的聽他們的傾訴和委屈,從他們的想法面入手,慢慢解開他們心中的不解和疑問,推心置腹的引導他們;(3)要更多的發揮領導力,而不是權力。更多的利用個人影響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去解決一些他們所需要和他們無法解決的問題;(4)定期與他們探討管理上存在的有點和缺點,了解他們對管理制度的看法。
2.4給90后發展的空間
90后人員雖然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他們更看重個人對崗位的喜好,以及未來是否有發展空間,薪酬是多多益善,相對來說,從事的行業是不是他們喜歡的,同事之間的氛圍、上下班的交通方便程度這些才是最重要的這是他們這個群體的特征,90后物質生活優越,生活環境讓他們在職場追求的是快樂。有時出現頻繁跳槽和辭職,可能不是“錢沒給夠,專業不對口”的問題,而是這份工作是否他們所向往的工作。從我所觀察到的可以看出,他們能吃苦,具有很強的創造力和想想力,敢想敢做。對于自己喜歡的工作,他們會拼命地干。因此,應當給90后更多的發展空間,讓他們看到希望和未來。
2.5必須加強培訓師資隊伍與考核管理
帶隊人員的選擇是員工培訓的重點,企業員工培訓不同于學校教學,好的培訓必須要有好的師資隊伍,培訓帶隊人員既管理者也是教學者,面對的不再是專職的學習者,不再是可塑性很高的學生,培訓面向的對象水平參差不齊,素質有高有低,如何掌握受訓者的心理,調動受訓者的學習興趣,使受訓者最大化地接受所學知識,能夠掌握必須掌握的基本業務素質、實際操作技能等等,這些都是培訓帶隊人員必須考慮的問題,帶隊管理人員沒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專業特長,勢必為公司以后的發展造成困難。
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
任何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注重的是員工為企業創造的價值,只有員工創造了價值,企業才會發展,員工才有福利待遇。對企業而言,員工是遵章守紀的。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督促員工去完善自己,充實自己。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任何先進的方法和手段都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員工是企業管理制度實施的主要對象。如果員工連遵守什么、怎樣遵守都不明白或不完全明白,就是沒有目的或目標不明確,后果將導致企業的發展受阻。制度遵守得好,工作起來就好,就順心,沒有壓力;反過來,工作上的每一次過失和失誤,大多是不遵守制度或遵守不徹底而引起的。因此,遵守企業管理管理制度雖然提倡自覺性,但同時不能忽略強制性。
考核只是一種管理的手段,并非最終目的,是采用科學的方法評定員工完成崗位職責任務的能力與效果的管理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員工更好的工作,為公司服務。考核制度必須建立末位淘汰制度。韋爾奇的活力曲線告訴我們一個非常樸實的道理——黃沙淘盡始見金!這樣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最后留下的必然是經得住考驗的真金!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
3結語
學員的辭職是對企業是一個重大損失,無論是在時間還是資金的損失都是無可挽回的。馬云曾經說過“員工的辭職原因林林總總,只有兩點最真實:(1)錢,沒給到位;(2)心,委屈了。這些歸根到底就一條:干得不爽。員工臨走還費盡心思找靠譜的理由,就是為給你留面子,不想說穿你的管理有多爛、他對你已失望透頂。仔細想想,真是人性本善。作為管理者,定要樂于反省。” 其實,作為一名培訓管理者,這就給我們的培訓管理工作給了一定的啟發,其實我們并不需分析員工為什么要走,應該去了解留下來的員工的想法和思想動態,只有他們才能告訴我們員工為什么要辭職。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去完善和改進培訓管理制度,爭取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培訓學習環境,加大對企業文化理念的宣傳力度,提升企業對員工的吸引力等等,以避免員工不必要的流失。
作者簡介:辛智龍(1982—),男,甘肅平涼人,大專,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從事培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