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仕方 韋秀碧 李銘

【摘 要】目的:探討冠心病患者PCI術后再次入院患者疾病主要編碼的選擇,提高編碼的準確性。方法:通過調取我院2013.1-2014.12期間入院冠心病患實際病案,并對病案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冠心病患者共4575例,其中行PCI術治療者1497例,PCI術后需再次入院者占625例,其中錯誤編碼34例。結論:編碼錯誤原因主要有編碼人員方面,醫(yī)生方面及醫(yī)院管理方面三方面的因素,因此通過理清編碼思路、對醫(yī)生進行編碼知識培訓、增加編碼人員等以此提高編碼的效率和準確率。
【關鍵詞】再次入院 ICD-10 PCI術后 主要編碼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其患病人數(shù)越來越多,已成為常見的慢性病,多數(shù)患者特別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均需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簡稱PCI術)治療,而行PCI術治療后,部分患者也常需再次入院進行治療,然而這部分患者如何進行再次編碼是一個值得仔細思考的問題。我院2013.1-2014.12期間入院冠心病患者共4575例,其中行PCI術治療者1497例,PCI術后需再次入院者占手術總量的41.75%,詳細情況見表1。通過調取實際病案,并對病案進行回顧性分析,仔細核對術后再次入院患者的病案編碼,并找出錯誤編碼及其原因,從而理清編碼思路,提高編碼的準確性,為未將來的病案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導。
3 討論與建議
3.1 錯誤編碼原因
3.1.1 編碼人員因素
編碼人員是疾病編碼是否準確的決定性因素,但就目前來看:一方面編碼人員臨床知識缺乏、鑒別診斷區(qū)分不清,如當編碼員查看完PCI術后再次入院患者的心肌酶或心電圖檢查結果后,還是不能確定該患者是否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另一方面工作量大、編碼人員缺乏,隨著醫(yī)院的發(fā)展患者的增多,致使住院病歷增加,編碼人員每天100-200份的病歷編碼,使編碼員每天都在“趕”自己的工作量,故不能保證能仔細查閱每一份病案的入出院記錄、病程記錄、檢查結果等,更不可能對每一份有疑惑的病案都與醫(yī)生溝通了;再就是編碼人員編碼思路不清晰,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負擔大,從而影響編碼的準確性。
3.1.2 臨床醫(yī)師因素
由于臨床醫(yī)師沒接受過ICD-10的分類知識學習,缺乏對編碼知識的基本了解,這樣導致的結果主要有:入出院診斷不完整、病程記錄書寫不完整、手術記錄不全、病案首頁填寫不準確、主要診斷錯寫、濫用“PCI術后”診斷、病程記錄全程診斷“陳舊性心肌梗死”、病案首頁和病程記錄常寫“PCI術后”等,不僅讓編碼人員無法獲取完整病案信息,而且讓編碼人員不能區(qū)分鑒別診斷[4]。
3.2 編碼思路
PIC術后的冠心病臨床類型復雜多變,其病因的復雜性、診斷名稱的多樣性、以及各類型可以共存或轉化等原因導致了編碼工作復雜,因此理清編碼思路才能在較大的工作量中提高編碼準確性。
3.2.1 住院原因
主要編碼指對主要疾病的編碼,通常是患者住院的原因[1]。PCI術后冠心病患者再次入院原因分為兩類,一類為入院前無癥狀返院復查,一類為癥狀明顯再次入院。一般病程記錄首頁就寫明入院原因,但部分病歷沒有寫明,很多時候醫(yī)生病案首頁主要診斷只填寫PCI術后,編碼員在看完病程記錄和手術記錄后又不能確定主要編碼,這時就需要同醫(yī)生溝通,了解其住院原因,以便準確編碼。如患者曾行PCI術治療又合并有高心病,經(jīng)檢查沒有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異常情況,且冠心病PCI術后治療與高心病治療區(qū)別不大,這時入院原因就非常重要,如果患者只為PCI術后隨診檢查,編碼為Z09.8,如為治療高心病,則編碼為I11/I13 。
3.2.2 檢查結果
檢查結果是疾病診斷重要依據(jù)。冠心病檢查方式有心肌酶、心電圖、CAG和冠脈CT。心肌酶和心電圖主要用于診斷是否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CAG和冠脈CT主要用于診斷那些血管發(fā)生變化。若患者只為返院復查,CAG和冠脈CT檢查支架內(nèi)血流通暢,編碼為Z09.8。若心肌酶或心電圖結果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絞痛,編碼為I21或I20。若心肌酶和心電圖結果無異常:CAG和冠脈CT結果只是支架內(nèi)血栓形成或冠狀動脈狹窄,則編碼為I24.0或I25.1;若結果支架內(nèi)血栓形成合并冠狀動脈狹窄,則選擇狹窄最嚴重的作為主要編碼。
3.2.3 疾病危害程度、治療情況和住院時間
患者同時合并幾種疾病時,注意鑒別診斷,選擇主要編碼。如患者支架內(nèi)血栓形成且冠狀動脈狹窄,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ê喎QCOPD)伴隨心力衰竭3期時,COPD所導致的心衰更嚴重,主要圍繞COPD治療,而且住院時間更長,主要編碼為J44。
3.2.4 醫(yī)生對主要診斷的指定
如入院時由于情況緊急未做心肌酶等檢查,而此時醫(yī)生主要診斷指定為急性心肌梗死,則主要編碼為I21;當心肌酶等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無異常且CAG和冠脈CT檢查各冠脈和支架血流通暢,此時醫(yī)生主要診斷指定為X綜合征,則主要編碼為I20.8[3]。一般情況下要尊重醫(yī)生對主要診斷的指定,若發(fā)現(xiàn)醫(yī)生指定不當,只要有可能應退還負責醫(yī)生改正;如果不能,編碼統(tǒng)計人員應根據(jù)主要診斷選擇原則予以修正[1]。
3.2.5 特殊原則
在I21-I22和I24.-中特指為慢性的任何情況,或注明自發(fā)病起持續(xù)時間超過四周(超過28天),則主要編碼應選擇為I25.8。當有I20-I25時,同時提及高血壓(I10-I15),需要時,使用附加編碼標明存在的高血壓[2]。
4 結語
PIC術后的冠心病類型復雜,編碼困難,為保證編碼的準確性,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4.1 編碼人員方面
不但要掌握編碼相關知識,還要多學習臨床知識,多和臨床醫(yī)師、檢驗師、病理師等進行溝通,查閱相關資料、病案網(wǎng)相關編碼討論信息,理清編碼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做出準確的ICD-10主要編碼選擇。
4.2 臨床醫(yī)師方面
增強臨床醫(yī)師病例書寫的責任心,規(guī)范病例書寫,準確完整的記錄病人的信息,減少如“PCI術后”這類“垃圾診斷信息”和從頭到尾的陳舊性心肌梗死診斷,為診斷分類及鑒別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盡到自己的義務[4]。
4.3 醫(yī)院管理方面
雖然我院建立了編碼激勵檢查制度,具有編碼教師資格的人員進行每月編碼抽查,要求編碼合格率達到90%,每有機會便派人外出學習,但由于工作量大,人員少,常常需加班,導致編碼積極性降低,出現(xiàn)“應付”編碼工作的情況,因此增加編碼人員非常迫切。在病案書寫方面,應給臨床醫(yī)師進行ICD-10編碼知識培訓,建立病案書寫獎懲制度,提高病例書寫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參考文獻:
[1]劉愛民 主編.醫(yī)院管理學病案管理分冊(第二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182.
[2]董景五 主編.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tǒng)計分類ICD-10第三卷[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364.
[3]方崇亮,馬志暉,孫輝.冠心病編碼思路[J].中國病案,2014,15(4),29-31.
[4]李敏,姜華.談提高ICD-10編碼的準確性[A].中華醫(yī)院管理學會第十次全國病案管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4,09,01.
作者簡介:劉仕方(1990—),男,江西遵義人,2013年考入遵義醫(yī)學院病案管理科,主要從事ICD-10編碼工作。
*通訊作者:李銘,郵箱:8043256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