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遼河油田曙光工程技術處作業七大隊,遼寧盤錦124010)
防止原油污水外溢污染的兩種工藝辦法
王鑫(遼河油田曙光工程技術處作業七大隊,遼寧盤錦124010)
本論文主要論述的是根據我大隊作業服務對象--冷家油田公司油井生產特點,結合生產實際,在小修作業施工過程中采取替油、使用套管回油收裝置等措施,降低起管過程中油管內原油含量,回收油管內污水,防止原油、污水外溢造成污染。
原油污水、外溢污染、替油、油水回收裝置
在我大隊服務的冷家采油區塊,位于人群聚集的村落中,井場周邊農田、上水線較多,在這樣的施工環境中,遇上起管時沒有泄油器的井,管內油水很容易落地造成污染,施工中影響因素多。為保證順利生產,我們就需要從源頭進行控制,采取措施,防止施工過程中發生原油、污水外溢,造成污染事故。
為了防止原油、污水外溢落地,降低施工過程中的環境污染風險,在施工中主要采取兩個方面的措施:一是起油管前替油;二是在起油管過程中使用套管回油裝置。
該工藝是在起完抽油桿,起油管見液面后,裝采油井口,在油管內下入40mm空心抽油桿(根據油管尺寸不同,也可以選擇使用36mm空心抽油桿)至管柱下部,坐好桿防噴器,在桿防噴器上部連接油印頭,接管線,根據油管尺寸和油管深度計算頂替出油管內原油所需的污水用量,用400型泵車正打入熱污水,污水通過抽油桿進入到油管,在底部形成沖力并建立循環,將油管內的原油頂替出來,通過進站管線進入到采油站儲液罐,替油后,油管內的原油全部被熱污水所取代,有效避免了提管過程中原油落地污染的風險,也回收了原油,降低了資源浪費。
該工藝有以下特點:一是操作簡便,適用性強。在距離農田、上水線及其他公共設施近的施工井中尤其適用;二是適用范圍廣,適用于不同油管尺寸的稀油、稠油井。也解決了因活塞斷脫在泵內不能正常洗井的問題,當活塞斷脫在油管內時,從套管反洗井不能建立有效循環,油管內的原油不能通過反洗井的方式被洗出管柱,然而通過油管內替油施工工藝,卻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抽油桿與油管內腔建立的循環可以充分洗凈管柱內原油。在抽油桿斷脫的施工井中,若井內桿柱為空心桿,甚至可以先替油再進行提桿施工,既省時又省事。
雖然起管前已經進行了替油施工,油管內的原油已經被污水取代,但在提管過程中,管柱內仍充滿了污水,若不采取措施進行回收的話,污水便會在井口聚集,并向四處流散,冬季結冰造成井口及周邊地面濕滑,給井口操作人員造成不便,帶來安全隱患,也容易造成污水外溢污染井場,甚至出現污水溢出井場污染農田的情況,因此,在提管過程中,使用油水回收裝置對油管內的污水進行及時回收就十分必要。
油水回收裝置是由一個長寬高分別為65cm、50cm、35cm的方形鐵質回收槽(圖1-1),弧形彎脖(圖1-2)、連接卡箍頭(圖1-3)和網型分流板(圖1-4)組成,采用卡瓦連接方式,使用時將油水回收裝置卡在井口的套管閘門上,如圖1所示。

圖1:油水回收裝置的構造及安裝示意圖
起管作業時,通過卡瓦連接的方式將油水回收裝置與套管一側閘門相連,并將與回油裝置相連的套管閘門(圖1-5)打開,卸完單根后將油管推向回收槽,油管內的油水便進入到回收槽內,通過回流到套管內。但由于井口操作條件限制,回收槽的構造條件有限,由于回收槽的深度不夠,油管內的污水進入回收槽,直接接觸槽的底部會濺起大量水花,會有近一半的污水會濺出回收槽,落到地面,不能很好地起到回收污水的作用(只能回收50%左右的污水),因此,在回收槽上部往下10cm處安裝網型分流板,使油管內的污水柱在接觸到槽底部之前被分流,有效降低了水柱對回收槽底部的沖擊力,濺起的水花明顯變小,對管內污水的回收能夠達到90%的回收率,有效控制了管內污水外溢,避免造成地面污染,也方便了井口人員操作,同時也縮短了完井恢復井場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通過采取以上兩種工藝,既非常有效地用污水替代了管柱內的原油,又非常有效地回收了管柱內的污水,有效避免了原油、污水外溢落地,造成污染的風險。特別是在冬季施工,由于原油粘度大,沾在吊卡和液壓鉗上容易造成吊卡開關不靈活并影響液壓鉗運轉,安全風險大,通過起管前替油和施工中使用油水回收裝置回收污水不僅僅保護了環境,也有效規避了因吊卡開關不靈活和液壓鉗運轉不正常及井口濕滑帶來的風險,保證了施工安全。
通過現場對比,同樣施工井,施工中采用上述兩種施工工藝雖然多了下替油桿、替油、起替油桿三道工序,但總的作業施工時間卻比不使用這兩種措施的施工井縮短了3小時,原因在于替油后進行起管作業,管柱內的原油已被水替代,起管工程中再使用油水回收裝置,有效避免了油水外溢影響吊卡和液壓鉗運轉,更加方便了井口人員操作,也有效防止了原油、污水外溢造成污染,減少了完井清污、恢復井場的時間。
由此充分證明了防止原油污水外溢的兩種工藝在現場施工中的適用性和實用性,通過采取這兩種施工工藝,有效控制了污染源頭,避免了原油污水外溢落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