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飛
摘要:作者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對混凝土工程施工中遇到深度大、寬度小的狹長型預留孔時的施工方法進行了探討分析,提出了一個新型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混凝土;預留孔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種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質脆性材料,其凝固是一個持續(xù)漸進的過程,且在終凝后對非光滑面具有較強的膠結力。混凝土工程需留設預留孔時,一般的施工工藝(如采用木模等)都是在混凝土終凝但強度較低時對模板進行抽拔,但當遇到混凝土澆筑量大時,往往等上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下部的混凝土已經(jīng)終凝,強度較大,預留孔模具的抽拔已相當困難,造成孔內殘留物多、甚至無法抽拔等情況,嚴重影響二次灌漿混凝土的澆筑質量,繼而影響到上部設備的整體穩(wěn)定性,甚至造成整個混凝土構件拆除重做。
二、新工藝的嘗試
1、工程背景:
該工程為我單位新建項目的四臺壓縮機基礎,均為振動量大的動設備,之前曾有因預留孔處理不當造成整臺設備基礎不能使用的先例,因此有關部門對基礎的施工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2、分析:
四臺壓縮機基礎單個混凝土量有120m3,共有三十多個深達1.7米、寬為0.15米的狹長型預留孔。如按照以往的施工方法(木套等),因混凝土澆筑量大、預留孔深度大的原因制約,必然會存在前言中所述的孔內殘留物多、無法抽拔、軸線偏移等情況,無法確保預留孔位置及二次澆筑混凝土的質量,甚至可能造成因后澆混凝土與基礎粘結不密實而導致整臺基礎報廢的嚴重后果。針對該問題,經(jīng)相關人員現(xiàn)場討論研究后,一致認為,最好的辦法是設計出一種不用取出的預留孔套,徹底的解決以上的問題。
3、新工藝形成:
經(jīng)現(xiàn)場討論和理論論證,最終形成了以下新的施工工藝:施工時,采用δ=6mm的Q235B花紋鋼板(以便增加鋼板預留孔套<以下簡稱鋼套>與混凝土的摩擦力),切割、組焊(全縫焊接,避免混凝土灰漿漏進孔內),最終制作成一個上口小、下口大的菱柱體(如下圖所示)。該菱柱體下口比上口寬10cm,該設計能有效的保證二次灌漿料能牢固的置于基礎內不發(fā)生向上的滑動。同時在安裝鋼套時,利用四個外側面上設計的錨筋將鋼套與上下層的鋼筋網(wǎng)牢固的焊接成為整體,并在該鋼套中段加一錨筋,再次錨固。同時在鋼板焊接前,在花紋鋼板的內側焊接長為5cm的短鋼筋(焊接時應注意避開螺栓位置)。
混凝土澆筑完畢,待壓縮機螺栓安裝就位后,采用膨脹無收縮水泥所拌制的細石混凝土對預留孔按規(guī)范進行灌漿。通過鋼筋的錨固,可以保證模具與內外側混凝土牢固的粘結,不至于產(chǎn)生鋼套及混凝土出現(xiàn)松動的現(xiàn)象,另因膨脹水泥產(chǎn)生的混凝土膨脹作用可再一次的保證二次灌漿混凝土與鋼套成為一個密實、牢固的整體,其形成的封閉的空間也能確保鋼套不出現(xiàn)因模具產(chǎn)生大的銹蝕而造成的松動的情況。
三、新工藝優(yōu)點
1、更能有效確保質量:
如上分析,該施工工藝相比其他方法,一是能更有效的保證預留孔的留設位置(焊接固定),二是能更有效的保證了混凝土澆筑質量及預埋螺栓的牢固性,抵抗即使是動設備所產(chǎn)生的各種不利荷載。因此,對比傳統(tǒng)工藝的施工,該工藝在質量上更能滿足動設備基礎施工的各項質量要求。
2、更節(jié)省資金、縮短工期
用傳統(tǒng)工藝施工時,一是很可能最終無法滿足動設備運行的要求,極有可能造成該設備基礎報廢;二是即使能滿足設備運行的要求,施工過程也因為人工清孔等而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因此,從以上情況來說,該工藝在迅速、一次成功的施工同時也規(guī)避了上述的經(jīng)濟風險及時間風險,節(jié)省了工程資金,也確保了總的進度計劃順利實施。
四、結論
預留孔留設是混凝土結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處理不好會對基礎及設備造成致命性的破壞。本文所提的工藝方法完全能滿足動設備基礎混凝土施工的各項指標,是一種新型、高效、省時、省力的工藝,為設備的運轉提供了最為根本的依據(jù)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