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維菌素>啶蟲脒。隨著幼蟲的發育,其體重由小變大,對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蟲脒的敏感性降低,而幼蟲對阿維菌素的敏感性與體重相關不顯著。關鍵詞 椰心葉甲;發育階段;藥劑敏感性中圖分類號 TQ450.2 文獻"/>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林玉英 金濤 王謹 金啟安 溫海波 彭正強


摘 要 測定不同發育階段椰心葉甲的藥劑敏感性差異。結果表明,低齡幼蟲和成蟲對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維菌素的敏感性高于高齡幼蟲、蛹和卵。幼蟲和成蟲對啶蟲脒的敏感性高于蛹和卵。卵的藥劑敏感性最低。低齡幼蟲期為最佳防治適期。椰心葉甲對3種殺蟲劑的敏感性大小為高效氯氰菊酯>阿維菌素>啶蟲脒。隨著幼蟲的發育,其體重由小變大,對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蟲脒的敏感性降低,而幼蟲對阿維菌素的敏感性與體重相關不顯著。
關鍵詞 椰心葉甲;發育階段;藥劑敏感性
中圖分類號 TQ450.2 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 The differences of insecticide sensitivities of various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were studi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insecticide sensitivities of low instar larvae and adults to beta-cypermethrin and avermecti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higher instar larvae, pupae and eggs. The insecticide sensitivities of larvae and adults to acetamipri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pupae and eggs. The insecticide sensitivities of eggs were the lowest. The low instar larvae stages were the optimum control period. The susceptibility of B. longissima to 3 kinds of insecticides was the highest to beta-cypermethrin, followed by avermectin and acetamiprid. The insecticide sensitivities to beta-cypermethrin and acetamiprid decreased, as the weight increased from small to lar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vae, however the insecticide sensitivities of larvae to avermectin were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weight.
Key words 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Developmental stage;Insecticide sensitivity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5.11.025
椰心葉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 屬鞘翅目(Coleoptera)鐵甲科(Hispidae), 危害以椰子為主的棕櫚科植物,是一種重大危險性外來有害生物。其成蟲和幼蟲均取食棕櫚科植株未展開的心葉表皮組織,形成與葉脈平行的狹長褐色條斑,心葉展開后呈大型褐色壞死條斑[1],嚴重時導致植株大面積死亡,以殺蟲劑為主的化學防治仍是當前主要的應急防控措施之一。金濤等[2]報道了東南亞地區的椰心葉甲大部分已對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維菌素產生了抗藥性。
殺蟲劑的毒力與害蟲本身(特別是不同蟲態中的卵和蛹)的生物學特性有密切關系。黃建國等[3]報道了不同倉庫害蟲的成、幼蟲對磷化氫氣體較為敏感,而卵和蛹則最不敏感。殺蟲劑以特定的途徑進入靶標體內,通過干擾和破壞其正常的生長發育控制害蟲,害蟲的不同發育階段,將會帶來生理生化的差異,在藥劑防治過程中表現為敏感性的差異[4]。郝蕙玲等[5]報道了淡色庫蚊低齡幼蟲對印楝素的敏感性遠高于高齡幼蟲。
化學防治一直是世界上控制害蟲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化學殺蟲劑的連年、大量、廣泛應用,致使害蟲抗藥性不斷發展,并加重了環境污染和對生態平衡的影響。抗性綜合治理的措施之一是選擇害蟲最敏感的發育階段施藥,以提高防治效果[6]。謝圣華等[7]報道了啶蟲脒、高效氯氰菊酯、阿維菌素對椰心葉甲具有優良的毒殺效果,為科學合理地進行椰心葉甲化學防治,本文研究了不同發育階段椰心葉甲對這3種不同類型殺蟲劑的藥劑敏感性的變化。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試昆蟲 椰心葉甲采集于海南儋州,在室內用椰子葉飼養3代,作為試驗蟲源。
1.1.2 供試藥劑 95%高效氯氰菊酯原粉,廣東立威化工有限公司生產;90%阿維菌素原粉,深圳市瑞德豐農資有限公司生產;97.1%啶蟲脒原粉,海南正業中農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用丙酮將藥劑配制成母液,再稀釋至不同濃度。
1.2 方法
1.2.1 生物測定方法 采用浸漬法,使用丙酮 :雙蒸水=1 ∶ 9的藥液稀釋原藥母液5~6個濃度。每個梯度藥液量50 mL,置于燒杯中。挑選15頭1~5齡椰心葉甲幼蟲、蛹、成蟲,或15粒卵置于指形浸蟲器中,浸入到含有藥液的燒杯,輕震3 s取出,倒出試蟲,放置于卷紙上吸干藥液。將試蟲放入2~4片椰子葉中,置于直徑9 cm培養皿中。對照組使用丙酮 ∶ 雙蒸水=1 ∶ 9的處理液浸漬。每個濃度重復3次。根據藥理的差異,高效氯氰菊酯處理組和啶蟲脒處理組在處理后24 h,阿維菌素處理組在處理后72 h,檢查記錄幼蟲或成蟲死亡蟲數,計算死亡率;檢查記錄各處理組的卵孵化蟲數和蛹羽化蟲數,計算孵化率和羽化率。幼蟲和成蟲以輕觸蟲體不能產生明顯爬行視為死亡。
1.2.2 體重的測定 從同一批供試昆蟲中選取1、2、3、4、5齡幼蟲30頭,稱量體重,重復10次。
1.3 數據處理
所有試驗數據均用SPSS處理,計算出致死中濃度(LC50)、致死90%濃度(LC90)、毒力回歸式的斜率及卡方值 2,將殺蟲劑對不同齡期椰心葉甲幼蟲的LC50值與體重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椰心葉甲不同蟲態對高效氯氰菊酯的藥劑敏感性
由表1可知,高效氯氰菊酯對各蟲態的LC50和LC90從小到大依次為一齡、二齡、三齡幼蟲、成蟲、四齡、五齡幼蟲、蛹、卵。高效氯氰菊酯對一齡、二齡、三齡幼蟲、成蟲、四齡、五齡幼蟲、蛹、卵的LC50值分別為0.008、0.016、0.041、0.042、0.149、0.235、0.338、2.882 mg/L,以一齡幼蟲的LC50為參照,一齡幼蟲的藥劑敏感性為二齡、三齡幼蟲、成蟲、四齡、五齡幼蟲、蛹和卵藥劑敏感性的2.000、5.125、5.250、18.625、29.375、42.250和360.25倍,表明不同蟲態個體對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差異很大,毒力可以相差360倍之多。高效氯氰菊酯對一齡、二齡、三齡幼蟲和成蟲的毒力比對四齡、五齡幼蟲、蛹和卵的毒力高很多。一齡幼蟲的藥劑敏感性最高;卵的藥劑敏感性最低。
2.2 椰心葉甲不同蟲態對阿維菌素的藥劑敏感性
椰心葉甲各蟲態對阿維菌素的敏感性變化見表2。阿維菌素對椰心葉甲的LC50和LC90值一齡幼蟲<成蟲<二齡幼蟲<三齡幼蟲<四齡幼蟲<五齡幼蟲<蛹<卵,椰心葉甲幼蟲從一齡到五齡對阿維菌素的敏感性逐漸降低。一齡幼蟲的藥劑敏感性最高,LC50為0.031 mg/L;以一齡幼蟲的LC50為參照,一齡幼蟲的藥劑敏感性為成蟲、二齡、三齡、四齡、五齡幼蟲、蛹和卵藥劑敏感性的2.323、2.548、7.065、7.742、8.903、19.742和530.226倍,阿維菌素對一齡幼蟲、成蟲和二齡幼蟲的毒力比對三齡、四齡、五齡幼蟲、蛹和卵的毒力高很多。卵對阿維菌素的藥劑敏感性最低,LC50為16.437 mg/L,說明不同蟲態的椰心葉甲對阿維菌素的藥劑敏感性不同。
2.3 椰心葉甲不同蟲態對啶蟲脒的藥劑敏感性
啶蟲脒對椰心葉甲各蟲態的毒力見表3。啶蟲脒對各蟲態的LC50和LC90一齡幼蟲<二齡幼蟲<三齡幼蟲<成蟲<四齡幼蟲<五齡幼蟲<蛹<卵。幼蟲隨著齡期的增加,其LC50值上升,對啶蟲脒的敏感性降低,一齡幼蟲的藥劑敏感性為五齡幼蟲藥劑敏感性的3.902倍。一齡幼蟲的LC50為0.306 mg/L,以一齡幼蟲的LC50為參照,一齡幼蟲的藥劑敏感性為二齡、三齡、成蟲、四齡、五齡幼蟲、蛹和卵藥劑敏感性的1.683、2.232、3.471、3.549、3.902、13.160、131.29倍,啶蟲脒對一齡、二齡、三齡、成蟲、四齡、五齡幼蟲的毒力比對蛹和卵的毒力高很多,說明不同蟲態的椰心葉甲對啶蟲脒的藥劑敏感性不同。
2.4 不同齡期椰心葉甲體重與LC50值的相關性
將高效氯氰菊酯處理組和啶蟲脒處理組不同齡期椰心葉甲幼蟲的LC50值(表1、3)與體重(表4)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得出相關系數>0呈正相關,p<0.05,說明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蟲脒對該蟲的LC50值受體重顯著正影響,隨著幼蟲的發育其體重由小變大,其LC50值也由小變大,即對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蟲脒的敏感性由大變小。將阿維菌素處理組不同齡期椰心葉甲幼蟲的LC50值(表2)與體重(表4)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得出p>0.05,說明幼蟲對阿維菌素的敏感性與體重相關不顯著。
3 討論與結論
不同蟲態椰心葉甲個體對藥劑的敏感性差異很大,幼蟲從一齡到五齡的發育階段,其藥劑敏感性逐漸降低。幼蟲從一齡發育到五齡,其表皮增厚,幾丁質含量增多,可降低殺蟲劑的穿透性,延緩了殺蟲劑到達靶標的時間,增加了殺蟲劑在幼蟲體內的降解,減少了殺蟲劑到達靶標的量,從而增強對殺蟲劑的耐受性。已有研究報道螺旋粉虱若蟲、蚊蟲幼蟲、斜紋夜蛾幼蟲和甜菜夜蛾幼蟲藥劑敏感性隨著齡期的增大而降低[8-12],本研究結果再次證實,椰心葉甲幼蟲隨著齡期的增加,藥劑敏感性逐漸下降。廖永林等[8]報道了螺旋粉虱1~4齡若蟲對殺蟲劑的敏感性隨著蟲齡的增加而降低,提出若蟲隨著蟲齡的增大而體內的解毒功能增強可能是其原因之一。李士根等[9]報道了蚊蟲低齡幼蟲解毒酶基因尚未完全表達而不能合成足夠的解毒酶,是其對殺蟲劑較敏感的原因之一。姚洪渭等[13]和Yu等[14-15]認為高齡幼蟲體內解毒酶活性水平往往較高,且易被誘導,同時表皮結構更加完善,從而對藥劑更具耐性。不同齡期椰心葉甲幼蟲解毒酶活性對其藥劑敏感性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椰心葉甲低齡幼蟲和成蟲對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維菌素的敏感性高于高齡幼蟲、蛹和卵,幼蟲和成蟲對啶蟲脒的敏感性高于蛹和卵,說明椰心葉甲成蟲期的藥劑敏感性較高,由于成蟲跗節的表皮極薄,并常帶有化學感受器,爪間膜有通向外部的腺細胞,這些腺細胞的分泌能使藥劑溶化,因而更易穿透進入[16]。椰心葉甲蛹的藥劑敏感性較低,卵的藥劑敏感性最低,蛹殼和卵殼由于含有幾丁質而能夠減緩藥劑穿透,降低藥劑對蛹和卵的毒力。本研究結果顯示椰心葉甲卵的藥劑敏感性最低,而二斑葉螨抗性種群成螨對蟲螨腈、噠螨靈、氟蟲脲、三氯殺螨醇、三唑錫、三氟氯氰菊酯、雙甲脒、氧樂果、甲氰菊酯藥劑敏感性低于卵的敏感性[17],這可能與抗性成螨可以爬行,具有行為抗性,或者抗性螨體內各種代謝酶的活性比卵內的活性高,從而比卵更易產生抗藥性。
3種殺蟲劑對椰心葉甲的LC50和LC90從低到高為高效氯氰菊酯<阿維菌素<啶蟲脒,表明椰心葉甲對高效氯氰菊酯最為敏感;對阿維菌素較敏感;對啶蟲脒的藥劑敏感性較低。該蟲對不同類型藥劑的耐受劑量有差異,表明了在田間使用多種殺蟲劑防治椰心葉甲過程中,應該根據椰心葉甲各發育時期的耐藥性來調整殺蟲劑的施用劑量,建議不同類型的殺蟲劑隔代輪換使用或把作用機制不同的殺蟲劑混用,可以達到增效的目的。同時,防治該蟲應抓住低齡幼蟲期,以降低農藥使用劑量,避免害蟲產生抗性,以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呂寶乾, 陳義群, 包 炎,等. 引進天敵椰甲截脈姬小蜂防治椰心葉甲的可行性探討[J]. 昆蟲知識, 2005, 42(3): 254-258.
[2] Lin Y Y, Jin T, Jin Q A, et al.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ies of Brontispa longissima(Coleoptera: Hispidae)to insecticides in Southeast Asia[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2012, 105(3): 988-993.
[3] 黃建國, 關永嘉. 探討米象不同蟲態對磷化氫的敏感性[J]. 鄭州糧食學院學報, 1982(3): 12-16.
[4] 徐 菲, 孟鳳霞, 劉起勇,等. 家蠅雄成蟲對殺蟲劑的敏感性測定[J].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2005, 16(3): 187-189.
[5] 郝蕙玲, 孫錦程. 印楝素對淡色庫蚊的生物活性研究[J]. 中華衛生殺蟲藥械, 2008, 14(1): 24-26.
[6] 唐振華. 昆蟲抗藥性及其治理[M]. 北京: 農業出版社, 1993, 208-332.
[7] 謝圣華, 陳綿才, 芮 凱,等. 36種殺蟲制劑對椰心葉甲的毒力測定[J]. 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25(1): 57-61.
[8] 廖永林, 張 揚, 曾東強,等. 多種藥劑對螺旋粉虱不同蟲態的毒力測定[J]. 熱帶作物學報, 2011, 32(1): 163-167.
[9] 李士根, 公茂慶, 王新國,等. 不同品系淡色庫蚊各發育階段的非特異性酯酶和乙酰膽堿酯酶活力變化[J]. 地方病通報,2002, 17(4): 15-18.
[10] 張 鵬, 李 慧, 王秋紅, 等. 齡期、 飼養條件和測定方法對韭菜遲眼蕈蚊藥劑敏感性的影響[J]. 環境昆蟲學報, 2014, 36(5): 730-736.
[11] 蘭亦全, 黃福特,陳海華. 寄主植物和試蟲齡期對斜紋夜蛾藥劑敏感性的影響[J]. 武夷科學, 2013, 29: 203-206.
[12] 彭 梅,鄧新平. 甜菜夜蛾不同齡期幼蟲藥劑敏感性及酶活性差異[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 27(2): 173-175, 183.
[13] 姚洪渭, 葉恭銀,程家安. 寄主植物影響害蟲藥劑敏感性的研究進展[J]. 昆蟲學報, 2002, 45(2): 253-264.
[14] Yu S J. Induction of detoxifying enzymes by allelochemicals and host plants in the fall armyworm[J].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1983, 19: 330-336.
[15] Yu S J, Hsu E L. Induction of detoxification enzymes in phytophagous insects: roles of insecticide synergists,larval age,and species[J]. Archives of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1993, 24(1): 21-23.
[16] 唐振華, 畢 強. 殺蟲劑作用的分子行為[M]. 上海遠東出版社,2003:57.
[17] 王開運, 趙衛東, 姜興印,等. 十種殺螨劑對二斑葉螨抗性種群不同發育階段的毒力比較[J]. 農藥, 2002, 41(3):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