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莉
雖然全球豬肉總產量再次上升并創下了新紀錄,但由于世界養豬業中最重要的國家因面臨國民經濟增長放緩而減少了動物存欄量和產量,因此短期內進一步擴張的前景被蒙上了一層陰影。
中圖分類號:S8-9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5)11-0028-04
連年來,世界豬肉產量持續表現出驚人的增長。在過去的12個月中,較高的母豬生產力和較大的上市體重抵消了因豬病以及經濟形勢不穩定時期豬場存欄數幾乎停滯不前所帶來的沖擊。
這種豬肉產量總體上升的趨勢得到了《Pig International》及其WATTAgNet網站獨家匯總的全球最新養豬市場回顧的證實。2015年,世界豬肉產量似乎將超過1.19億t——再次創下紀錄,高于2014年的1.17億t和2013年的1.157億t。
1 10年趨勢預測
統計數據表明,從2000年起,世界豬肉產量已增長了28 %。該發展趨勢見本文所附的圖1,其中收錄了OECD-FAO于1995~2015年間報道的數據,并外推了未來10年的發展趨勢。從圖1可以得知,到2025年我們仍將保持每年生產1.3億t豬肉的基調。
即將面臨的挑戰是避免豬肉產量供大于求。盡管人口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仍在推動豬肉及其他肉類消費量的增長,但2014年的經歷表明,很多國家的經濟增長正走向乏力。家庭或餐館購買肉制品進行消費的能力已經減弱,導致供需不平衡,這種不平衡通常會抑制豬場的豬價,減少養豬生產者的利潤。
去年,因為利潤暴跌造成了存欄量的削減,這使供應過量的風險得以規避。有幾次,全國豬肉產量也因重大疫情的暴發造成的生豬死亡和產量損失而減少,這些疫情中有早已為人熟知的傳染病,如非洲豬瘟,和另一些相對較新的疫病,包括毒力更強的豬流行性腹瀉(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病毒。
2 中國經濟低迷對豬肉產量的影響
圖2指出,迄今,亞太地區是對全球豬肉產量貢獻最大的地區——當然這完全是因為該地區涵蓋了中國。繼去年的利潤低迷和豬群健康問題之后,2015年全球豬肉供應量似乎出現了回暖,因為,養豬生產者反應豬肉價格變好以及飼料成本相對較低。但反應在世界豬肉年產量上的形勢好轉程度則取決于中國的養豬生產狀況。
作為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國,中國的養豬行情始終會對全球的養豬數據產生巨大的影響。鑒于2014年中國淘汰了大批母豬,其產量暫時停止增長,因此,中國對當前國際豬肉供應量的變化正產生極大的影響。從早期的跡象可以看出,2015年中國豬肉產量可能不會超過2014年的5 670萬t,甚至會略低。
由表1列出的數據可知,2014年中國在世界豬肉生產20強中占據主導地位??傮w說來,去年,中國本身的豬肉產量就占全球豬肉總產量的49 %。表1中另外19個國家或地區豬肉產量總和為4 631萬t,約占全球豬肉總產量的40 %。
雖然前20強中只有7個國家或地區2014年的豬肉產量少于2013年的,但是如果從總體中移除中國的產量,另外19強去年的總產量增加不到0.3 %。
3 存欄量的問題
FAO的評論員曾經預測,2015年全球豬場所有豬的實際存欄量將首次到達10億頭,或者說約為20世紀70年代存欄量的2倍。
初步數據表明,這一閾值水平目前在今年將無法達到,不過2016年仍有這個機會。
我們的獨家市場行情回顧是唯一對主要養豬生產國繁育母豬數量詳細研究的全球性調研資料。表2展示了30個國家或地區的母豬存欄數,母豬總數略超過8 100萬頭。雖然無法對2014年的世界母豬數量作出準確的估算,但這養豬30強國家或地區的豬群總數約占全球母豬總量的60 %。
表2透露出的重要信息是此前30強養豬國家或地區2014年的母豬存欄總數下降了近5 %。同樣,該分析必須以中國為突破口。據該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的這12個月中,由于養豬生產者利潤不足,迫使全國母豬群規模明顯縮小,中國的繁殖場損失了435萬頭母豬。
最近的報告稱,今年全國范圍內的母豬減欄仍將繼續,尤其對于中國的散養戶。2015年初的官方數據稱,全國母豬存欄數僅為4 190萬頭,經歷了3個月后,這一數據降至不足4 050萬頭。這將是中國自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從理論上講,這將使全國2015年的豬肉產量降至僅為4 550萬t,除非生產性能得到提高。
4 豬肉生產前三強的生產力
從全球層面來看,豬肉產量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中國、28國組成的歐盟、美國。2014年,中國豬肉產量為 5 670萬t,相比之下,28國組成的歐盟為2 240萬t,美國的產量約1 040萬t。
圖3列出了自2000年起,這三個豬肉生產強國家或地區每年種母豬存欄總量的變化趨勢。圖中的趨勢線說明,三強的母豬存欄數前面持續上漲,至2009年后的近幾年有所下降。但實際上這10年前期的明顯上升完全是因為中國養豬產業的擴張,圖4列出了這三強國家或地區的各自數據。
從2000年到2009年期間,歐盟的存欄母豬數從 1 600萬頭減少到1 400萬頭,2014年又下降至略高于1 250萬頭。美國從2000年的630萬頭減少至2009年的590萬頭,今年約維持在600萬頭左右。相反,中國在這10年中母豬存欄數由開始的3 650萬頭增加到2009年的4 910萬頭,2013年又增加至5 000萬頭,不過去年降至4 600萬頭以下。
然而,生產力的變化差異巨大。從2009年至2014年,盡管母豬存欄減少了10 %,但歐盟28個成員國的豬肉產量從2 136萬t增長了4.9 %,增至2 210萬t。同一時期,美國的豬肉年產量穩定在1 040萬t左右,而母豬數量幾乎沒變。但中國豬肉產量從4 900萬t增至5 670萬t,增長16 %,而全國母豬存欄數僅擴大了100萬頭,或約增加2 %。
2014年,中國出欄待宰生豬7.3億頭。按照表2的數據,今年年初中國母豬的存欄量為5 040萬頭。換言之,每頭母豬每年平均大約出欄14.5頭育肥豬。
2014年歐盟28國豬肉生產行業的最終數據顯示,屠宰生豬2.48億頭,而成員國年初存欄母豬數為1 251萬頭,因此相當于每頭母豬平均約出欄20頭生豬。與此類似,根據美國農業部的報告,2014年美國576萬頭母豬出欄1.136億頭生豬,計算出每頭母豬平均出欄19.7頭生豬。
5 消費展望
在經濟增長乏力限制了消費需求增長時,盡管現有存欄數保持穩定或已經減少,但如果肉制品供應持續上升,這可能會演變為生產力和價格的沖突。顯然,2015年,歐洲和北美這樣的成熟市場豬肉需求量預期要比其他地區的新興市場更為樂觀。
2014年,統計得出的歐盟人年均消費豬肉31 kg。預計歐盟今年的消費量將緩慢增長,因為歐洲相關資料顯示,豬肉供應量充足,消費者購買力提高。同時,美國的預測顯示豬肉產量、消費量和出口量更大。
根據USDA于2014年10月發布的評估,截至2014年9月的前12個月,美國的豬肉產量將高達1 086萬t,這是由于母豬數量的增加、生產力的持續提高和因去年PED病毒引起的健康問題已解除等因素產生的加性效應造成的。USDA解釋稱,該產量將足以使60多年來美國的豬肉產量首次超過牛肉。
2015年全球的豬肉出口量可能少于2014年,因此,主要生產中心的壓力仍然集中在價格上。但預計今年剩余時間內的豬價仍然走低,并開始陷入低谷。近來,全球部分地區市場平衡方面的需求有所好轉,這應該足以使世界養豬行業以驚人的能力生產更多的豬肉。
原題名:Global market review: World pork output continues upward trend(英文)
原作者:Peter B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