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豐文


摘要: 目的:對比脊柱外傷應用CT和MRI臨床診斷分析。方法:對我院30例脊柱外傷患者的CT、MRI檢測數據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比CT和MRI在脊柱外傷的診斷價值。結果:CT顯示骨折片及移位骨折線優于MRI;MRI顯示軟組織損傷、脊髓損傷、韌帶損傷、椎體挫傷優于CT。結論:CT與MRI在脊柱外傷的診斷上各有優缺點,臨床應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實際情況選取合理的影像學檢測方法。
關鍵詞:脊柱外傷;CT;MRI
脊柱外傷骨折后常引起骨折片移位、曲度改變、椎管容積改變、脊神經受壓、脊髓損傷、椎間盤和韌帶損傷、椎體周圍軟組織改變等。這些癥狀均與治療方案的選擇和預后有密切關系。以往臨床廣泛采用X線片進行脊柱外傷檢測,隨著醫療技術及水平的提高,CT和MRI檢測逐漸運用于檢測脊柱損傷情況。由于臨床對CT和MRI檢測脊柱外傷各自的優點及方法選擇的相關報道較少,本研究為臨床脊柱外傷骨折選擇更合理有效的檢測方法,對30例脊柱外傷患者進行CT和MRI檢測影像結果對比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9月~2012年8月我院就診的30例脊柱外傷骨折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齡18~59歲,平均年齡(36.59±4.18)歲,病程1~26d,平均病程(19.24±6.32)d。所有患者均為急性脊柱外傷,按致病原因可分為墜落10例,交通事故8例,重物錘擊12例;根據受傷部位可分為骶椎2例,腰椎11例,胸椎13例,頸椎4例。排除其他疾病導致脊柱病變的患者,經院方倫理學會批準與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先進行X現正側位拍片確定脊柱損傷部位。
CT掃描:采用螺旋CT掃描儀進行橫斷位掃描,層距3.0mm,層厚3.0mm,矩陣512×512,螺距1.120Kv,300mA。掃描完成后數據進行重建。
MRI檢測:選取矢狀位和軸位。層距4.0mm,層厚4.0mm,矩陣256×256,采用SE序列T1加權及短時間返轉恢復序列(STIR序列)TR/TE/T1=610ms/20ms/120ms,成像序列采用快速SE序列 T2W3TR/TE=3000 ms/110ms;SE序列,T1WITR/TE=450/10~20ms。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樣本比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CT和MRI影像學表現
CT顯示有椎管狹窄和椎體骨折移位情況。30例患者均有脊椎骨折出現,骨折椎體數目為32個,清晰的顯示出椎體碎骨片有103塊,位于椎體前有72塊,位于椎體后有31塊,其中有19塊碎骨片向椎壓迫硬脊膜囊,5塊碎骨片移位擠壓硬脊膜囊;椎體水平椎管容積改變為12個,表現為碎骨片占據椎管使其變窄;共顯示21例患者硬脊膜囊受壓,13例神經根受壓,4例附件骨折碎骨片擠壓,4例椎體后緣碎骨片擠壓。
MRI顯示30例患者均有脊椎骨折,表現為椎體變形、椎體碎骨片向兩側或前方移位、椎體后緣碎骨片向后方椎管內移位、椎體內信號增強(T1W1等或低信號、T2W1高信號)。粉碎性骨折表現為椎體爆裂、少量骨折碎片刺入椎管;縮性骨折表現為楔狀壓縮、椎體變形。顯示11塊骨折片移位壓迫脊髓,13個椎管容積改變。3例附件損傷顯示為椎弓信號異常。
2.2 CT和MRI脊髓、韌帶損傷檢出率
韌帶損傷MRI顯示為韌帶增粗,T1W1為連續中斷的低信號,T2W1為片狀或條狀的高信號,損傷處顯示為斑片狀的高信號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晰。MRI能清晰的顯示脊髓損傷(如圖1 A和B),而CT僅大概顯示脊髓受壓迫(如圖1 C)。MRI顯示脊髓、韌帶損傷的檢出率顯著高于CT檢出率,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CT掃描對骨松質、骨皮質的組織分辨力很高,通過調節窗寬及窗高,對骨折線走心、椎管受累情況、骨折片移位、周圍軟組織腫脹有良好的顯示作用,CT掃描對檢測椎弓骨折具有顯著的優勢。螺旋多層CT掃描顯示有表面遮蓋、多平面重建、三維重建顯示方法,對椎弓、椎體骨折、骨折片移位、脊柱曲度、椎管受累有良好的顯示效果。CT掃描能清晰的現實骨折線,MRI顯示骨折線的能力較差。骨折線圖像顯示為T2高信號,若有骨質水腫顯示為T2稍高信號,而MRI掃描對骨皮質敏感性不足,不能清楚顯
骨折片移位和骨折線。同時MRI對復雜較小的椎弓骨折顯示也較差。
骨挫傷是指外傷導致的骨髓水腫、出血或骨小梁微骨折。MRI顯示椎體挫傷為類似骨折征象。CT掃描顯示無骨折線,而MRI顯示類似骨折可判斷為骨挫傷。脊髓損傷程度與脊柱外傷史、脊柱受力、作用力強度和持續時間相關。由于脊髓密度無特異性變化,且脊髓損傷無任何形態改變,CT對脊髓損傷的顯示不足。本研究結果顯示,MRI檢測出脊髓損傷檢出率顯著高于CT掃描。MRI能清楚的顯示脊髓軟組織的變化,能顯示脊髓密度變化的不同信號。同時由于MRI具有較強的軟組織分辨力,MRI對韌帶損傷也能清楚的顯示,表現在韌帶損傷會出現韌帶內橫行線條狀T2W1高信號,本研究結果顯示MRI對韌帶損傷的檢出率顯著高于CT。通過本研究對CT和MRI對脊柱外傷進行對比分析。筆者認為:①X線檢測未見脊柱骨折,可根據癥狀采用MRI檢測椎體挫傷或脊髓損傷;②X線顯示僅為壓縮性骨折,則不必在做CT檢測;若為粉碎性骨折,需要進行CT檢測判定椎體移位、變形情況。
參考文獻:
[1]文承斌.脊柱外傷42例CT和MRI診斷價值的對比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9):705-706.
[2]王軍.急性脊柱創傷患者的診斷與治療措施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114.
[3]劉朝暉,陳穎峰.MRI在急性脊柱外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