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紅慧

摘要:目的: 分析飲食結構護理在預防冠心病中的運用療效。方法: 在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隨機選擇某市100例人員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運用飲食結構護理,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冠心病突發6例,發病率為12.0%,對照組冠心病突發15例,發病率為3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0%明顯高于對照組40%。結論: 健康飲食和良好的飲食結構能夠有效控制冠心病的突發,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率,提高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冠心病;飲食結構;運用療效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1]。由于冠狀動脈血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從而引起血管腔狹窄,導致出現心肌缺血、缺氧、壞死。從目前的發病率來看,冠心病已經成為了美國和許多發達國家致死率最高的病癥[2]。從男女比例而言,一般男性高于女性[3]。冠心病由于發病機制比較復雜,目前醫學界針對這類疾病的治療還存在一定局限性,根據某項調查結果顯示冠心病與飲食結構等因素存在較大的關聯。因此,筆者為了分析冠心病預防中飲食結構的運用效果,采取了一定的研究手段,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2一般資料
擇在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患者,觀察組50例,男性45例,女性5例,年齡51~78歲,平均(60.3±8.6)歲。對照組50例,男性47例,女性3例,年齡53~80歲,平均(59.3±9.7)歲。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囑咐基本的日常飲食注意事項。
觀察組采用飲食護理,第一點,囑咐觀察組研究對象人員在日常的飲食中需要降低對脂肪的攝入,有效降低冠心病的發生率。由于脂肪的過多攝入會提高人體的脂肪含量,導致體重的增加,從而提高了研究人員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幫助其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盡量做到戒煙限酒。第二點,囑咐研究對象采用少吃多餐的形式,飲食選擇低脂低鹽,飲食需要清淡,加大對魚類、蔬菜類等低脂肪食物的攝入。魚類中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能夠起到調節血脂、清理血栓等作用,從而降低冠心病發生率。第三點,囑咐研究對象適當加強運動。至少每周進行3次以上運動鍛煉,每次鍛煉時間不能低于20分鐘。利用體育鍛煉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將運動與飲食調整結合,減少脂肪的產生,降低冠心病發生率。
1.3療效評價標準
完成調研后了解兩組患者冠心病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 SPSS l5.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次研究結束,觀察組進行飲食護理冠心病突發6例,發生率為12%。對照組冠心病突發15例,發生率為30%。觀察組患者45例滿意飲食護理,滿意度達到90%高于對照組常規護理滿意度40%,(P<0.05)。見表1。
3.討論
冠心病在臨床中的典型表現為胸痛,疼痛類型分為發作性絞痛或壓榨痛[4]。因從事體力勞動或者情緒出現較大變動導致引發冠心病,疼痛感從胸骨后或者心前區開始,蔓延至左肩、臂、頸部、下頜等。安靜狀態下誘發的冠心病主要由冠脈痙攣導致[5]。冠心病的發生也與性別、年齡、家族史有關[6]。目前,我國冠心病發生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針對冠心病的治療主要包含了生活習慣的改變、藥物治療和血運重建治療。藥物治療的目的在于幫助患者減輕癥狀,有效減少心絞痛的發作。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首次發作冠心病表現為猝死。特別是城市人口,由于飲食發生較大變化,肉類的攝入提高導致人們體重的增加,體重增加罹患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糖、冠心病等,加上不良生活習慣、不合理膳食、缺乏鍛煉,過量飲酒以及社會心理因素的存在,我國冠心病患者數量持續增加。目前的研究表明冠心病的發作與季節變化、情緒激動、體力勞動、飽食、飲酒存在關系。飲食結構是指飲食中各類食物的適量以及在飲食中占據的比例,由于飲食結構因素的不斷,因此飲食結構也處于不斷變化中。目前有四種飲食結構模式,富裕型模式、溫飽模式、營養模式、地中海模式。其中的地中海模式飽和脂肪攝入量低,不飽和脂肪攝入高,加上蔬菜水果、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因此地中海地區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很低。飲食結構的平衡能夠保證營養素的均衡吸收。目前根據調查顯示飲食結構在冠心病、肥胖等慢性疾病中有著重要聯系。冠心病患者應該保持食物的多樣性,并且以谷類食物為主,同時需要多食用蔬菜,蔬菜水果能夠保持心血管的健康。經常使用豆類制品,豆類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等。另外還需要經常食用魚類、降低肥肉和葷油的攝入。魚類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肥肉和葷油攝入過多是肥胖、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豬肉作為我國主要的肉食應該降低豬肉的比例,增加禽肉類的攝入。同時保持適當的體力活動,維持體重的平衡。總體飲食結構需要做好清淡少鹽,既不能太油也不能太咸。每天保持適當的飲食,控制飲酒抽煙。通過合理的飲食結構大大降低冠心病發生率,與相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進行飲食護理冠心病突發6例,發生率為12%。對照組冠心病突發15例,發生率為30%。觀察組45例滿意飲食護理,滿意度達到90%高于對照組常規護理滿意度40%,(P<0.05)。從研究結果中可以發現飲食結構護理在預防冠心病的發生有著積極作用。合理的飲食結構,適當的體育鍛煉,加上適當的有氧運動能夠有效降低冠心病的發生。
綜上所述,針對冠心病的預防采用合理的飲食結構,加上適當的體力活動與有氧運動能夠有效降低冠心病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秦勤,崔讓莊,毛用敏等.冠心病患者血漿纖維蛋白原與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的關系[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3,17(08):203.
[2]竟雪瑩,祖磊,桑更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漿纖維蛋白原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3,19(10):263.
[3]秦勤,趙炳讓,李穎莉等.脂蛋白脂酶S447X和膽固醇酯轉運蛋白TaqIB基因多態性與冠心病的關系[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18(06):233.
[4]劉曉寧,高巖,張春玲等.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與冠心病及危險因素的關系——330例健康人與1000例冠脈造影結果分析[J].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2012,18(03):123.
[5]秦勤,趙炳讓,毛用敏等.基質金屬蛋白酶-9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Ⅵ基因多態性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3,27(07):188-189.
[6]劉曉寧,武文君,惠汝太等.年輕人冠心病危險因素分布及聚集狀況[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11(0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