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偉能
摘要: 目的: 探討經后路全脊椎切除術在治療治愈型胸腰椎結核角狀后凸畸形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愈型胸腰椎結核角狀后凸畸形的25例手術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給予患者經后路全脊椎切除術手術治療,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臨床治療有效性。結果: 參加本次試驗研究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患者術后Cobb角以及Frankel分級等情況明顯優于手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經后路全頸椎切除術的治療運用到治愈型胸腰椎結核角狀后凸畸形,可改善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提高治療的效率,具有顯著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經后路全脊椎切除術;結核; 治愈型胸腰椎角狀后凸畸形;Cobb角;Frankel分級
治愈型胸腰椎結核角狀后凸畸形指的是患者經過全身有效和足夠的抗結核藥物等治療之后,患者結核病灶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緩解,并且達到了臨床和影像學的治療標準,但是患者存在胸腰椎角狀后凸畸形,這類患者在青少年期具有結核的診治病史,由于患者脊柱前中柱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后柱正常生長的原因,所以后凸畸形逐漸加重,造成角狀后凸畸形[1]。治愈型胸腰椎結核角狀后凸畸形這一疾病的病程相對較長,而且是一種慢性損害,因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對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生活均帶來了長期、嚴重的影響,而且傳統的手術治療并無法滿足患者的臨床治療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應該對這一疾病的有效治療方法進行探討和分析。本文選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愈型胸腰椎結核角狀后凸畸形的患者25例為研究對象,對經后路全脊椎切除術在治療治愈型胸腰椎結核角狀后凸畸形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討和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接受治愈型胸腰椎結核角狀后凸畸形的25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齡最大的為57歲,年齡最小的為18歲,平均年齡為37.5±2.3歲,患者病程最長的為10年,病程最短的為14個月,平均病程為39.5±4.8個月,術前均對患者進行了X線片、MRI和CT檢查,病變累及椎體為1~2個的患者有10例,累及椎體在3個以上的患者有15例,其中Frankel分級情況顯示B級的患者有2例,C級的患者有11例,D級的患者有12例,所有患者均在不同的程度上有硬膜囊受壓,駝背畸形和頑固性疼痛等臨床癥狀。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經后路全脊椎切除術治療,采用全麻插管的麻醉方法,并俯臥于弓形架上,防止患者頸部過伸,以及眼球和腹部受壓。以患者頂椎為中心向上下延伸3~4個椎體,之后沿著棘突作后正中切口。依次切開患者的皮膚、皮下以及腰背筋膜,充分的顯露患者的椎板、橫突以及小關節和部分肋骨,保證手術視野的足夠寬敞。運用C型臂X線機進行頂椎的定位,在患者病變部位上下2~3個椎體置入雙側椎弓根螺釘。按標記切除患者的棘突、椎板、以及關節突和橫突,同時,切除4~5cm 肋骨和橫突關節、肋骨頭,對側給予臨時棒固定,避免脊髓損傷的發生。顯露神經根,并沿神經根走向向外流離3~5cm,以便可以輕柔的牽開神經根。 在直視情況下保護好脊髓,用髓核鉗和骨刀等工具先從一側輕柔的切除一側的椎體和椎間盤,之后交換臨時固定棒,用同樣的方法完成另一側的切除。交替換棒并適當加壓逐步的矯正后凸畸形,矯形過程必須緩慢進行,觀察患者的脊髓是否有皺折和壓迫現象的發生,同時應注意螺釘有無松動或拔出。矯正完成之后應該立即進行喚醒實驗,防治患者癱瘓現象的發生, 留置引流管,關閉切口。手術結束后適當的使用抗生素,同時給予脫水、激素治療,48~72小時內拔管,絕對臥床休息時間3個月。
1.3觀察指標
對參加本次實驗研究患者的臨床情況和癥狀進行統計分析,對患者治療前后Cobb角以及Frankel分級進行詳細的記錄,以供分析。
1.4統計學分析
對本次試驗研究中數據的錄入及統計分析均通過 SPSS17.O 軟件實現。其組間構成比較用卡方檢驗,組間療效比較用等級資料的秩和檢驗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 x±s) 表示,兩組均數比較用 t 檢驗,治療前后比較用配對 t 進行相關檢驗,將P<0.05作為表明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2結果
2.1患者術前Cobb角在60o~120o,平均為80.4o±12.7o,術后Cobb角在10o~29o,平均為17.2o±3.5o,術后Cobb角的情況明顯優于術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患者術前Frankel分級情況顯示B級的患者有2例,C級的患者有11例,D級的患者有12例,術后Frankel分級情況顯示C級的患者有5例,D級的患者有9例,E級的患者有11例,患者接受手術治療之后Frankel分級情況明顯優于術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所有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手術中有3例患者發生率胸膜破裂,并給予了及時的修補,未發現血氣胸現象的發生,所有患者在手術后治療后傷口均一期愈合,內固定未見松動的現象,植骨融合時間在5~10個月,平均時間為7.2個月,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3 討論
治愈型胸腰椎角狀后凸畸形這一疾病的起病相對比較隱匿,而且胸腰椎的生理后凸會在一定的程度上掩蓋患者的病情,同時加上患者經濟情況和醫學認識的影響,大多數患者在就診的時候已經有神經癥狀,在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風險非常大,如果手術操作不當非常容易引起癱瘓等嚴重手術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影響和傷害,所以選擇高效、合理手術方法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均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2-3]。
經后路全脊椎切除術通過單一的后方入路能夠完成患者椎體后、中、前柱的切除,有效的達到環硬囊膜的神經減壓以及患者椎體間支撐植骨融合的目的,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術治療方法[4]。在對治愈型胸腰椎角狀后凸畸形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過程中,經后路全脊椎切除術的運用可以完整的顯露矯形區域,并給予硬膜囊以直視下的保護,同時可以減少和解除對患者脊髓造成的壓迫,在一定的程度上減少手術的時間和手術的出現量,可以實現患者后凸矯形的目的,具有良好的骨性融合度,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Cobb角和Frankel分級等情況,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術治療方法[5]。
在本次試驗研究中,參加本次試驗研究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沒有嚴重的手術并發癥發生,患者手術治療之后Cobb角以及Frankel分級等情況明顯優于手術治療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在對治愈型胸腰椎結核角狀后凸畸形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經后路全脊椎切除術的運用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改善患者Cobb角和Frankel分級等情況,提高治療的效率和臨床治療的安全性,具有顯著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黃開,賈世青,劉昌生,等.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療胸腰椎陳舊性骨折角狀后凸畸形[J].中外實用骨科雜志.2012,21(03):2143-2144
[2]張宏其,王瑤,劉少華,等.單純經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療胸段治愈型結核并重度角狀后凸畸形[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0,28(11):214-215
[3]周田華,湯遜,蘇踴躍,等.經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療治愈型胸腰椎結核角狀后凸畸形[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4,23(01):438-439
[4]雷洪俊,陳忠羨,薛忠林,等.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療胸腰椎陳舊性骨折角狀后凸畸形的療效觀察[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3,25(02):56-57
[5]趙曉芳,孫先潤,鄒天南,等.脊椎結核伴角狀后凸畸形11例治療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3,13(02):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