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德林



摘要:目的:對拉米夫定在來氟米特聯合甲潑尼龍在乙肝相關性腎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 HVB-GN), 治療中的效果進行分析探討。方法:以來氟米特聯合甲潑尼龍治療的64例HVB-GN患者是否出現抗病毒治療指征分為治療組(進行拉夫米定治療)與預防組,同時選擇30例乙型肝炎患者(Hepatitis B virus, HBV)作為對照組,采用拉夫米定治療,對比三組患者的病毒學、生化學、血清應答及血清IL-4及IFN-γ的變化情況。結果:三組患者治療12個月后的血清學、病毒學及生化學應答情況不具備顯著性差異,(P>0.05)。3組患者的血清ALT在治療后的各階段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3組患者的血清HBV-DNA在治療后的各階段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與治療前相比,3組患者的IFN-γ及IL-4在治療后均得到明顯降低(P<0.05)。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后3、6及12個月的IFN-γ及IL-4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采用來氟米特聯合甲潑尼龍治療的HBV-GN采用以拉夫米定治療效果較好,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拉夫米定;來氟米特;甲潑尼龍;乙肝相關性腎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肝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 HVB-GN)又叫做乙肝相關性腎炎,臨床多采用糖皮質激素聯合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但是這些藥物會使得HBV的復制變得活躍,給治療藥物的選擇帶來困難[1]。我院腎內科近年來對HBV-GN患者在采用來氟米特聯合甲潑尼龍治療的過程中,以拉夫米定進行抗病毒治療,效果比較理想,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腎內科進行治療的64例HVB-GN患者作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經腎穿刺活檢確診,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齡為21~56歲,平均年齡為(34.4±4.7)歲。將患者按照是否存在抗病毒指征分為預防組(26例)與治療組(38例),均行來氟米特聯合甲潑尼龍治療,以同期在我院進行治療的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 virus, HBV)患者作為對照組。
1.2治療方法
免疫治療:來氟米特,口服,劑量為20mg/d,持續6個月,然后減少至10mg/g維持劑量。甲潑尼龍,口服,劑量為0.5~1.0mg/kg-1,持續2~3個月,然后減少用量,每4周減少2.5mg,直至10mg/d維持劑量。總療程為12個月。抗病毒治療:在免疫治療的前一周,以拉夫米定進行治療,劑量為0.1g/d。在治療過程中,如果患者的HBV-DNA比治療前有所升高,或者病毒出現變異,則以恩替卡韋治療,持續15個月。
1.3觀察指標
①對比三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6個月、9個月及12個月的HBV-DNA定量、乙肝標志物、肝腎功能及血清中IFN-γ與IL-4。②對在治療過程中兩次檢測(中間間隔至少1個月)HBV-DNV高于最低值1Lg的患者做拉夫米定耐藥位點檢測。③生化學應答:完全應答:兩次檢測ALT均正常;部分應答:AST、ALT比治療前降低50%,但是未恢復正常;無應答:未達到部分應答標準。病毒學應答:完全應答:HBV-DNA載量低于1*103copies/mL;部分應答:HBV-DNA定量降低2個對數級;無應答:不滿足部分應答標準。血清應答:完全應答:HbeAg消失,出現HbeAb;部分應答:HbeAg消失,但未出現HbeAb;無應答:未達到部分應答標準。應答=(完全應答+部分應答)[2]。
1.4統計學處理
對所得數據以SPSS22.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對計數資料以X2檢驗,以例數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對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X±S的形式表示,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12個月后患者的血清學、病毒學及生化學應答情況
三組患者治療12個月后的血清學、病毒學及生化學應答情況不具備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如表1所示。
2.2治療前后的血清ALT及HBV-DNA、變化
3組患者的血清ALT在治療后的各階段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與治療組在治療前后各階段均不具備顯著性差異(P>0.05)。3組患者的血清HBV-DNA在治療后的各階段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的治療后6個月及12個月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2所示。
2.3治療前后的血清IFN-γ及IL-4水平變化
與治療前相比,3組患者的IFN-γ及IL-4在治療后均得到明顯降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與預防組患者在治療后3、6及12個月比較不具備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后3、6及12個月的IFN-γ及IL-4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三組組間比較均不具備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如表3所示。
3討論
研究指出[3],HBV基因組內有糖皮質激素反應元件,能夠同激素受體相結合,提高HBV基因轉錄水平,還能夠刺激肝外組織的HBV釋放。來氟米特能夠能夠通過干擾感染細胞漿中的病毒衣殼組裝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表明,拉米夫定控制病毒復制效果理想,治療組與預防組乙肝病毒定量穩定或降低,符合相關文獻報道[4]。在治療12個月時,患者的血清學應答、病毒學應答、生化學應答、病毒變異結果同對照組相似(P>0.05),表明對采用來氟米特聯合甲潑尼龍治療的HBV-GN患者采用拉夫米定治療,不會對腎病治療效果造成影響,且抗病毒效果較好,安全性較高。
IL-4為Th2型細胞分泌代表性因子,對于抗細胞外微生物感染具有重要作用。IFN-γ為Th1型細胞因子,是清除乙肝病毒的重要細胞因子,能夠通過抑制病毒核衣殼裝配來促經病毒RNA降解,抑制病毒的復制及表達。Th1與TH2細胞之間有著交互負反饋關系[5]。本研究中,三組患者治療前的IL-4與IFN-γ無顯著性差異,但是在治療過程中,均有所降低,表明,拉米夫定會對機體內的免疫反應造成干擾。預防組與治療組在治療過程中,IL-4與IFN-γ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也證明了這一點。
總之,對于采用來氟米特聯合甲潑尼龍治療的HBV-GN患者采用拉夫米定進行抗病毒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借鑒。
參考文獻:
[1]張燕,張繼強,常保超,等.拉米夫定在來氟米特聯合甲潑尼龍治療乙肝相關性腎炎患者中的療效及安全性[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17):2822-2825
[2]江春玲.拉夫米定聯合甲潑尼龍片及來氟米特治療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D].蚌埠醫學院.2013.5
[3]袁琦.抗乙肝病毒治療與抗乙肝病毒聯合應用免疫抑制劑治療乙肝相關腎炎的臨床觀察[D].吉林大學.2013.5
[4]黃啟功.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的治療藥物研究概述[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7):726-727
[5]周益,袁偉.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發病機制及治療[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31(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