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麟杰

摘要:目的:分析手指鈍性離斷傷斷指再植手術方式及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斷指再植術治療的手指鈍性離斷傷患者40例,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對照組予以常規斷指再植術,治療組予以精細規范斷指再植術,分析手術方法及術后斷指成活率及預后效果。結果:對照組術后成后率45.0%,術后感染率15.0%、手指遠端壞死率15.0%;治療組術后成后率95.0%,術后感染率0%、手指遠端壞死率5.0%,成活率高于對照組,且感染、手指遠端壞死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手指鈍性離斷傷斷指再植術成功率較高,要規范細致進行手術修復、嚴防感染及血管危象,確保血管精密吻合,提高手術成活率。
關鍵詞:手指鈍性離斷傷;斷指再植;手術治療
手指鈍性離斷傷多因為電鋸損傷、撕脫、擠壓和切割意外所致,傳統療法難以實現斷指修復,不利于手指功能恢復。斷指再植術是基于現代化顯微手術技術的成熟應用發展起來的新型手指鈍性離斷傷手術措施,成活率高、安全有效,預后良好[1]。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手指鈍性離斷傷斷指再植術治療資料,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斷指再植術治療的手指鈍性離斷傷患者40例,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對照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齡14~66歲,平均年齡(39.3±2.4)歲;受傷原因:擠壓傷害7例、機械絞傷6例、電鋸傷害4例、撕裂傷害3例;受傷部位:食指9例,拇指4例,中指4例,小指3例。治療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齡15~62歲,平均年齡(39.8±3.3)歲;受傷原因:擠壓傷害9例、機械絞傷5例、電鋸傷害4例、撕裂傷害2例;受傷部位:食指8例,拇指6例,中指4例,小指2例。2組基礎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斷指再植術,治療組予以精細改良斷指再植術:
患者均積極止血、清創消毒處理,盡快安排顯微斷指再植術。
手術開始,以止血帶扎于上臂止血,予以山莨菪堿10mg肌注,緩和血管平滑肌、鎮痛,手術全程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靜滴,維持微循環、擴充血量,臂叢麻醉處理。若中遠節離斷,予以2%利多卡因注射于指根麻醉處理,隨時準備抗凝、抗感染及抗痙攣藥物。
重建骨性支架,將損傷骨質切除后規范縫合,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克氏針、鋼絲等工具對斷指固定處理。修復肌腱、韌帶,開始血管吻合處理,維持穩定的關節功能與肌肉功能,保證手指正常血供。檢查無誤后,無張力縫合局部神經外膜、神經束膜,如有需要,將其余部位皮神經移植到患處。
術后密切關注患處恢復情況,在術后10周前后將固定物拆除,主被動康復鍛煉。患處為關節部位的患者,盡可能保留患處關節面以保留患指功能。
1.3 評價標準
統計并對比,兩組手術成活率、術后感染率及手指遠端壞死率。
1.4 數據處理
本次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的分析,計數資料的對比應用卡方檢驗,而計量資料的對比應用t檢驗,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術后成后率45.0%,術后感染率15.0%、手指遠端壞死率15.0%;治療組術后成后率95.0%,術后感染率0%、手指遠端壞死率5.0%,成活率高于對照組,且感染、手指遠端壞死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交通、工業發展迅速的今天,各種意外事故越來越頻發。嚴重擠壓、切割、撕脫、電鋸損傷等意外傷害都是導致手指鈍性離斷的意外因素,鈍性離斷的患者手指軟組織遭受嚴重損傷,解剖結構也受到破壞[2]。手指鈍性離斷的臨床治療多以顯微鏡下斷肢再植手術為主,及時、專業的手術治療可恢復斷指結構與大部分功能,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質量[3]。
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手指鈍性離斷傷斷指再植術治療資料,分別對治療組與對照組予以改良精細斷指再植術與常規斷指再植術治療,對比了不同手術模式下的術后斷指成活率及預后效果,發現治療組術后成后率95.0%,術后感染率0%、手指遠端壞死率5.0%,成活率高于對照組,且感染、手指遠端壞死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證實了手指鈍性離斷傷斷指再植術成功率較高,要規范細致進行手術修復、嚴防感染及血管危象,確保血管精密吻合,提高手術成活率。
斷肢再植手術開始前要對患指進行積極規范的止血、清創消毒、鎮痛處理,手術進行內固定、血管吻合、肌肉韌帶修復以及指神經修復治療,術后還需開展積極的、有計劃的患處功能康復鍛煉,促進手指功能的快速恢復[4]。斷指再植術較為特殊,此種手術十分精細,不可忽視任何一個環節的操作,注重細節把控,才能盡可能避免手術失敗、成活率低、斷指壞死、功能恢復差等問題,此種手術也是極其考研術者操作能力與耐心的。總結手術失敗原因,治療組主要因為感染與手指遠端壞死,血管吻合、無菌操作是決定手術成敗的關鍵[5]。
受傷12h的熱缺血并不會直接影響手術成功率,受傷12h后若不及時手術,就會嚴重影響治療及預后效果。受傷24h后,若不及時治療,手指持續缺血,會出現嚴重的組織壞死及血循環障礙,可能出現再灌注損傷。血管吻合處理效果直接決定斷指再植術的成功率,手術操作中應當盡可能保證雙側動脈以及最多的靜脈吻合處理。動脈處理方面可選擇端端吻合或移植吻合處理。靜脈移植吻合、端端吻合都可重建血液循環[6]。手指遠端部分需要切口放血 、拔甲以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現代化的顯微手術為0.2~0.4mm小血管的吻合操作提供了便利,斷肢再植適應癥也越來越廣泛,更能夠確保手指外形及功能的恢復效果。術后還需根據病情以及手術效果靈活予以抗痙攣、抗凝、抗菌強化治療。連續3~5d抗生素防控感染;罌粟堿抗痙攣,用藥時注意更換注射部位,避免出現腫塊。目前的研究認為,術后抗凝治療有利于防控術后吻合血栓的出現,阿司匹林、右旋糖酐等都是常用藥物。容易患者存在血管移植、血栓及血管損傷嚴重現象,盡可能不予以抗凝治療。
常規斷指再植術成活率不高、預后不滿意的主要原因就是清創處理不徹底,術前處理與手術操作簡單粗暴損傷患指血管及組織,衛生控制不嚴格,導致術中或術后感染,韌帶組織、神經組織修復不完全,血管修復效果不良,即常規的斷指再植術綜合效果不滿意的主要原因就是術者耐心不夠、不夠專業、不夠細致,未能實現患處血管精密吻合以及血管內膜光整、彈性的保證,血管張力未得到控制,誘發血管危象、感染、供血不足等現象,致使成活失敗、斷指遠端壞死及術后功能恢復不良[7]。
綜上所述,手指鈍性離斷傷的患者應盡快急診,接受顯微斷指再植術治療,從清創消毒到固定、修復等操作,都要嚴格無菌、規范操作,注重精密的細節操作,確保手術安全性與有效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盡可能恢復手指功能。
參考文獻:
[1] 高翔,夏良政,鄧英虎等.手指鈍性離斷傷斷指再植的手術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11-112.
[2] 馮科亮,李愛紅.手指鈍性離斷傷斷指再植的手術治療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4,37(5):100,102.
[3] 范宇哲.手指鈍性離斷傷斷指再植的手術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4):186-187.
[4] 張成杰.手指鈍性離斷傷的臨床治療[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03(1):143.
[5] 周健輝,李秀文,石惠文等.組合靜脈皮瓣在皮膚缺損斷指再植中的應用[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4,30(3):238-239.
[6] 章偉文,王揚劍,何凌鋒等.斷指再植術后改良治療方案的初步觀察[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4,30(2):110-112.
[7] 李家立.斷指再植手術成活相關因素分析及臨床對策[J].中國基層醫藥,2014,21(13):1976-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