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交廣
摘要:目的:探討彌漫性肺疾病的CT診斷思路。方法:分析110例彌漫性肺部疾病患者的CT表現。結果:CT的表現包括——線條型或網狀型陰影;結節陰影以及腫塊陰影;肺部密度增高影;肺部密度降低影。結論:CT診斷彌漫性肺部疾病是一個可靠的常用的重要診斷方式,為了判定患者的彌漫性肺部疾病是否存在好轉跡象,CT的檢測結果是不可或缺的參考依據,而且CT的檢查結果相對于其他檢查手段來說更加具備權威性。
關鍵詞:彌漫性肺部疾病;CT診斷
根據相關的研究顯示彌漫性肺部疾病的疾病類別非常龐大,各種書面記載和文章描述就超過了100余種。因為彌漫性肺部疾病超高數量的種類,所以當代醫學也有非常多的診斷手段來診斷肺部疾病,但是因為相當一部分的診斷手法都接近于創傷診斷,患者要承擔病癥痛苦的同時還要遭受診斷壓力。就目前比較可靠的診斷方式來說,CT診斷的無痛,無傷,成本低廉,便捷等特點就非常符合彌漫性肺部疾病的患者群體。彌漫性肺部疾病診斷的難點在于該病癥缺乏特殊性的影像表現,是診斷彌漫性肺部疾病方面的困難之處。本文結合彌漫性肺部疾病患者的CT診斷結果作出分析,內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抽取11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100例,有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齡處在25-79歲,平均年齡62歲,經過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110例患者均有咳嗽,氣喘,氣短,呼吸吃力并伴有血痰,渾身虛弱乏力,持續的盜汗體熱現象等癥狀。對患者進行CT 常規掃描并對興趣區進行HRCT 掃描。
2 結果
110例患者中,其中CT表現為線條或網狀陰影(邊緣光整,結節狀,不規則)的患者有40例。邊緣光整——間質性水腫患者3例,支氣管炎患者4例;結節狀——矽肺患者26例,癌性淋巴管轉移患者2例;不規則——間質性纖維化患者5例。
CT表現為小結節影的患者(分布在淋巴管周圍,小葉中心或是隨機分布)的患者有56例患者。分布在淋巴管周圍——癌性淋巴管炎患者2例,結節病患者1例;矽肺患者25例分布在小葉中心——支氣管肺炎患者7例,塵肺患者12例;隨機分布——血源性轉移患者9例,栗粒性肺結核患者1例。
CT表現為大結節塊狀影(小結節融合,彌漫性浸潤性肺,病中結節灶)的患者有33例患者。小結節融合——矽肺患者15例;彌漫性浸潤性肺——轉移癌患者6例,細支氣管肺泡癌患者7例,淋巴瘤患者2例;病中結節灶——韋格肉芽腫患者2例,真菌感染患者1例。
CT表現為斑片狀的患者有52例患者(磨玻璃密度,肺實變影)。磨玻璃密度——肺挫傷患者20例,特發性間質纖維化患者2例,結締疾病肺侵犯患者2例;肺實變影——肺水腫患者4例,肺出血性疾病6例,彌漫性肺炎患者6例,肺泡細胞癌患者4例,肺泡蛋白沉著癥患者2例,結核患者1例,淋巴瘤患者2例,細支氣管肺泡癌患者2例,結節病患者2例。
CT表現為肺透亮度增加(有壁,無壁)患者有59例。有壁——肺囊腫患者2例,支氣管擴張患者4例,蜂窩肺患者8例;無壁——肺氣腫患者19例,肺大泡患者22例。
3 結論
110例彌漫性肺部疾病患者的的CT表現包括——線條型或網狀型陰影;結節陰影以及腫塊陰影;肺部密度增高影;肺部密度降低影。
CT結果表現呈整齊的線性提示發生間質肺部水腫,此類患者將發生咳血、呼吸急促等相關癥狀,而當CT結果呈現出不規則的線性形態,則不排除患者纖維性間質的可能性。呈線狀或網狀形態可以判定患者的支氣管束因為彌漫性肺部疾病導致中軸部分的間質出現問題。線狀的形態常常出現在肺部分的肺皮質部位,整齊的線性陰影是因為患者有肺水腫炎癥導致,呈現出不規則的線性陰影,是因為患者出現了肺部纖維化趨勢,常見于普通型肺部炎癥。支氣管血束管出現形態變化大多數原因都是因為間質出現纖維化癥狀,患者的肺部存在氣腫現象,患者則有支氣管炎等肺部疾病。如果血束管出現了增粗現象是因為患者有肺泡炎,導致支氣管周圍病變,并發結締組織過度增生以及纖維化現象,從而導致患者呼吸困難,或呼吸伴隨疼痛感。
CT結果呈現出結節陰影以及腫塊陰影的情況時,可根據結節的陰影大小,和分布位置和數量確定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通常結節都會漫布在淋巴管,支氣管,胸膜等部位以及周圍。由于彌漫性肺病的特性——結節大小和數量以及分布位置具備一定的隨機性,所以情節較難控制。一般情況下結節的分布狀態較為規整,常常因此斷定患者有血源性肺膿腫或粟粒性肺結核。而體型相對較大的結節或者腫塊陰影是因為病理特性誘發肺泡癌,真菌感染等危險度極高的肺部相關疾病。
CT呈現肺密度增高陰影,可以結合陰影出現的部位以及陰影的大小和形態,判斷是否伴隨其他相關癥狀。肺密度增高影也叫做磨玻璃影,是因為患者肺內部出現模糊不可見的霧化狀態,若這種情況發生在肺的外部,可以判定患者患有間質為主的肺炎或者結締組織病變等肺部疾病;若薄霧狀形態發生于肺的中部,可以推斷患者患有過敏性肺炎,肺泡癌,肺出血等肺部相關疾病。
CT呈現肺密度降低可能是患者肺內部充斥了過多的氣量,從而導致肺的形態發生形變,內部出現纖維化。若有囊壁診斷患者是否有肺囊腫,非淋巴腫瘤擴張等疾病,而壁囊也標志著患者的彌漫性肺部疾病到了晚期階段;若無壁囊推斷患者患有肺氣腫等相關病癥,并結合實際情況作出診斷。因為彌漫性肺部疾病超高數量的種類,所以當代醫學也有非常多的診斷手段來診斷肺部疾病,但是因為相當一部分的診斷手法都接近于創傷診斷,對于患者來說,承擔病癥痛苦的同時還要遭受診斷壓力讓患者難以承受,免不了情緒悲觀或者態度消極。就目前比較可靠的診斷方式來說,CT診斷的無痛,無傷,成本低廉,便捷等特點就非常符合彌漫性肺部疾病的患者群體。
參考文獻:
[1] 郭應坤,楊志剛.肺內磨玻璃密度影的高分辨率CT影像病理學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13年02期
[2] 修建軍,李軼忻綜述,崔允峰審校;間質性肺疾病的高分辨CT(HRCT)診斷[J];醫學影像學雜志.20013年07期
[3] 黃平治.喉的計算機斷層掃描[J];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1980年03期
[4] 薛君武,李學佩.巖尖腦膜瘤的手術治療[J];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1980年06期
[5] 閻應杰.顱底病的臨床放射學分類[J];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198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