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宇


摘要:目的: 探討無創正壓機械通氣在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救治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對我中心院前急救的11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6例,并院內跟蹤患者治療后恢復情況。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院前急救處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無創正壓機械通氣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命指征、血氣分析及療效。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R、MAP、SaO2、PaO2、PaCO2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P<0.05),但觀察組改善更明顯(P<0.01);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0.36%,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1)。結論: 在院前急救中應用無創正壓機械通氣治療可有效縮短治療時間,改善患者預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無創正壓機械通氣 院前急救 急性左心衰
急性左心衰起病急,病情進展迅速,患者可伴組織器官灌注不足,易引發休克及死亡。故如何降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搶救成功率,是本病臨床研究的重點[1]。治療急性左心衰的關鍵在于能否及時糾正患者的缺氧狀態,故在給予常規抗心衰藥物治療的同時,及時給予無創正壓機械通氣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本研究對我中心行院前急救的急性左心衰患者行無創正壓機械通氣治療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中心2011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2例行院前急救的急性左心衰患者,并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6例。觀察組男33例,女23例,年齡50~83歲,平均(54.6±3.7)歲,其中擴張型心肌病11例,冠心病16例,高血壓性心臟病20例,風濕性心臟病9例;對照組男35例,女21例,年齡50~85歲,平均(53.7±4.6)歲,其中擴張型心肌病10例,冠心病19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9例,風濕性心臟病8例。排除無自主呼吸、心源性休克、肝腎功能障礙、嚴重呼吸道慢性疾病、并發氣胸及嚴重心率失常者、面部畸形或近期面部手術而無法佩帶面罩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原發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院前急救,在接到急救電話后,醫護人員迅速趕往現場?;颊卟扇《俗虬肱P位,及時給予鼻導管或面罩吸氧(4~6 L/min),并給予強心類藥物、強效利尿劑、升壓藥、擴血管藥物,部分患者視情況給予嗎啡。觀察組在常規急救處理基礎上聯合無創正壓機械通氣治療,根據患者面型選取大小合適的面罩,并與呼吸機相連,通氣模式為壓力支持+呼氣末正壓,參數自主呼吸/時間切換(S/T),壓力支持通氣水平10~24cmH2O,呼氣末正壓4~8cmH2O,氧流量4~8L/min,待患者情況相對穩定后送往醫院接受治療。治療過程中發現病情無法有效控制,甚至惡化,果斷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全程監護并記錄患者的心率、呼吸頻率、收縮壓、血氧飽和度等指標。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血氧飽和度(Sa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
1.4 療效評定
顯效:呼吸困難、發紺、端坐呼吸、兩肺濕啰音及哮鳴音消失或顯著改善,心率、脈搏、血壓、呼吸、SaO2恢復正常;有效:呼吸困難、發紺、端坐呼吸、兩肺濕啰音及哮鳴音有所好轉,但仍未恢復正常,心率、脈搏、SaO2等接近正?;蛎黠@增高;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善或加重??傆行?(顯效+有效)/總病例×100%。
1.5 統計分析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顯著性水平σ=0.05。
2.結果
2.1 相關指標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R、MAP、SaO2、PaO2、PaCO2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P<0.05),但觀察組改善更為明顯(P<0.01),具體見表1。
2.2 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0.36%,對照組為44.64%,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1),具體見表1。
3.討論
急性左心衰為院前急救中最常見的內科危重急癥之一,是急性左心功能異常引發的以急性肺水腫、肺淤血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以急性心源性肺水腫、心源性休克、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償為主要臨床表現[3]。本病傳統的急救措施主要有采取端坐位、應用強心劑、利尿劑、擴血管藥物等,但效果有限,無法在短時間內及時糾正患者的缺氧狀態,并可引發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左心衰患者由于肺通氣換氣功能差,短時間內易出現低氧血癥,故及時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有利于迅速緩解臨床癥狀,糾正低氧血癥,進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機械通氣目前是改善呼吸、糾正缺氧的最有效的方法,對急性左心衰患者進行急救時,聯合使用機械通氣治療可迅速糾正低氧血癥與酸中毒,改善心肌血供[4]。無創正壓機械通氣為機械通氣方式的一種,其作用機制為雙向正壓通氣促使胸腔內形成正壓,使回心血量下降、心臟前負荷降低,利用吸氣壓增加潮氣量,促使肺泡張開,進而糾正低氧血癥[5]。同時,無創正壓機械通氣對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減小患者的心肌耗氧量,進而改善心功能。本研究在常規急救措施基礎上聯合無創正壓機械通氣后,患者的HR、MAP均得以明顯下降,血氣分析指標明顯改善,治療后總有效率達80.36%,相對于常規急救患者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在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救治中,在常規急救處理基礎上聯合無創正壓機械通氣治療療效顯著,可有效縮短治療時間,改善患者預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荀麗穎.93例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療體會[J].首都醫藥,2014,16(5):41.
[2] 沈宏波.無創呼吸機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救治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醫療,2014,23(6):21-22.
[3] 陳哲明,胡穎,鄭衛星,等.機械通氣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臨床干預觀察與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1):29-31.
[4] 蘭平起,黃慧俐,李莉,等.急性左側心力衰竭患者應用無創正壓機械通氣臨床觀察[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1,13(4):283-285.
[5] 張昌紅,劉雪梅,魏萍.無創呼吸機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療中的療效評價[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