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文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舊工業廠房建筑的特點,然后闡述了其改造活化的意義,最后就舊建筑改造活淪過程中的設計要點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從而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文以下就此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舊工業建筑; 改造; 活化;創新; 再利用
一、前言
作為處理舊工業廠房的一種良好方法,其改造活化在近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應用。研究舊工業廠房的改造活化,能夠更好地提升其實踐水平,從而使更多的舊工業廠房得到有效利用,實現資源的科學配置。
二、概述
隨著城市化發展步伐加快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在我國許多大中城市中心區的部分工廠由于產業轉型,擴大再生產,效益不佳,環境污染等因素,紛紛退出主城搬遷至郊區,廠房、倉庫留在了城區,導致舊有工業建筑漸漸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而被大量閑置,如果采取鏟平重新開發,就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浪費,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重新審視以及評估它們的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經濟持續快速的增長,新一輪城市建設進入高潮。城市的更新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舊城區中大量廢舊工業廠房成為城市更新過程中改造的主要對象。舊廠房建筑作為人類社會的物質載體之一,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產物,在我國剛剛意識到對其進行改造利用的時候,歐美發達國家,失去生產功能的舊工業改造利用早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
三、舊工業廠房改造的原則
1.技術合理性
舊廠房利用的技術包括兩大部分,建造技術與意識保存技術,第一類技術包含防腐、加固、翻新等,需要由專門從事建筑保護的人員進行出力。第二類技術需要由技術人員與建筑設計人員積極配合,打破陳規,勇于創新,在有限的條件下設計出好的解決方案,在進行施工以前,要充分論證技術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避免改建性破壞以至于日后再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維護。對于已經破損無法應用現有技術進行再改造的舊廠房,或雖可再改造但要付出非常規的技術手段的舊廠房,應采取其他方式對待。
2.經濟合理性
廠房改造應具有經濟合理性,換句話說,只有經濟上是合理的不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舊廠房,再利用才是可行的。一個好的改造計劃可以極大的節約建造成本,有時還可以帶來客觀的經濟收益和社會收益。因此,對于一般的舊廠房來講,項目的經濟性是改造的重要原則之一。
3.可持續發展性
建筑的再利用是基于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活動,它強調的是建筑物質基礎持續的利用。因此再利用時應該保持建筑的可持續性,使其在較長的時間內能夠被反復利用,要使舊廠房能夠被連續地再利用,應該在利用時避免對建筑進行破壞性改造,如大拆大建,破環原有結構的獨立性和穩定性,重細部而輕整體的做法。特別是對于建成時間較短、結構保存完好的舊廠房,應盡量保持它的結構和設備的完整性,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建筑所貯藏的能量,使其在長時間內持續發揮作用。同時還可以減少建造成本,縮短建設周期,降低施工對環境的破壞作用。
四、舊工業廠房改造活化現場檢測與分析
為了解原有廠房結構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是否滿足要求,在加固改造前必須要對原有廠房結構進行檢測和鑒定,對其可靠性做出正確評價。檢測和鑒定工作應由有相應資質和經驗的單位承擔。檢測時可根據房屋結構實際情況和特點確定重點內容,鋼筋混凝土結構應著重檢測構件的混凝土等級、鋼筋配置、裂縫情況、混凝土炭化深度及鋼筋銹蝕程度、蜂窩缺陷等;鋼結構主要是對構件及其連接(鉚釘、普通螺栓和高強螺栓)、焊接接頭缺陷及構件銹蝕等進行檢測;砌體結構主要是對承重砌體的強度、裂縫進行檢測。結構鑒定的目的是根據檢測的結果,依據現行國家和行業標準和規范,對結構進行驗算、分析,找出薄弱環節,評價其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提出加固改造的建議。當與抗震加固結合進行時,尚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和規范進行抗震能力鑒定,鑒定的評價報告是加固改造設計的依據。對于原有工業廠房的改造,還應根據生產工藝的改變,對廠房損傷部分進行全面的修復,保持原結構功能,然后按規范和改建要求,進行結構計算和分析,對不滿足要求的結構體系進行補強,對不滿足要求的承重構件(如基礎、柱、梁等)進行加固,使其達到規范、規程的要求。改造加固設計所采用的材料盡可能采用輕質高強類材料,最低限度地增加荷載,以減少地震反應,盡量保持原結構受力體系不變,這樣可以避免對原有承重構件和基礎進行加固處理。
五、舊廠房改造的設計要點
1.保留建筑的原生態,重塑歷史形象
隨著時代的變遷,會留下許多富有美感的工業廠房,經過歲月的洗禮,那些具有歷史感的痕跡會烙在建筑廠房外墻上,或斑駁或殘缺,這些都構成了城市的風景,使人們在閱讀品味城市的時候產生的不同城市意象。設計師巧妙的保留了城市記憶,對原來的實體進行恢復和修繕,借用新元素,產生視覺關聯,從而達到歷史的延伸。通過對舊廠房歷史形象的重塑,再現了場所精神,有助于保存城市與建筑歷史同步性。
2.保持建筑外部空間格局,改善空間品質
保持建筑外部的空間格局,即對廠房的外部建筑形象沒有作很大的變動,通過增加環境設計對外部空間結構略加調整,形成新的空間景觀和序列感,從而提升外部空間的品質。
3.調整局部細節,重塑建筑形象
工業廠房建筑外觀除了要保留原貌外,還需要對建筑形象做整體的調整,使它以新的形象去融入當代的城市發展。如果藝術手法運用的恰到好處還可以為其他廠房的更新以及形象的重新塑造提供一個很好的參照。
4.保留創新立面,重塑建筑形象
立面創新,根據不同的地域特征,反映不同的工業文明,體現創意園區的特色。立面是室內空間的圍護界面,是外界認識的第一感觀面,決定建筑形象,承載著建筑文化。對廢舊廠房的立面創新,基于創意產業的功能需求以及原廠區對當地工業文化積淀的貢獻程度選取不同的方式,對于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廠房建筑改造可以全部或部分保留原有立面,局部加入現代建筑元素,如:玻璃幕墻、鋼構架等,著重體現對工業文化的保留; 對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廠房建筑改造,保留部分建筑元素以及工業設備,也可以對原有廠房建筑元素加以重構,生成新的立面,以現代手段映射廠房歷史;對于一些普通廠房則可以根據新功能特征,重新設計新的立面,著重體現新的建筑形象。
六、結束語
通過對舊工業廠房改造活化的相關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舊工業廠房改造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有關人員應該從舊工業廠房的客觀實際情況出發,在利用自身有利條件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最為符合實際的改造活化實施方案。
參考文獻:
[1]程婧,周均清.淺談老舊工業廠房的改造[J].四川建筑.2010(01):17-18.
[2]鮑鯤鵬,鮑英華,趙龍.舊工業廠房改造中空間的“留白”[J].工業建筑.2012(09):29-31.
[3]董立英,薛昊.工業廠房改造基本方向探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14):198-199.
[4]趙曉剛.LOFT文化在舊建筑改造與社區更新中的應用[D].天津大學.2004.
[5]李佳妮.舊工業建筑空間改造模式探索[J].山西建筑.2012(07):31-32.
[6]劉曉都,孟巖,王輝.制造歷史———舊廠房的再生[J].時代建筑.2011(02):88-89.
[7]張敏,楊超. 論傳統工業廠房改造設計[J].山西建筑.2011(18):15-16.
[8]王毅.建筑的再利用[J].世界建筑.2013(08):89-90.
[9]馬迪,魏春雨.非歷史保護性舊建筑的改造與利用[J].中外建筑.2013(0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