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大昌 李紹永
【摘要】地基處理技術必須不斷發展、創新和著重于實際,爭取能夠更加合理、效率化,以求保證建筑質量,降低成本。因此文章將針對建筑工地的施工特點,對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建筑地基的施工技術進行分析,希望能有益于房屋建筑質量的改善。
【關鍵詞】建筑地基;施工技術
1、關于建筑地基的施工
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礎和根基是地基,而完善施工過程中的地基處理,就必須在技術這一根本上有所創新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建筑質量和施工安全。地基處理就是利用相應的技術,來增加地基的穩固性和承載力,并且對地基的水滲透和受力變形做出一定改善,以此來提高地基的整體質量,從而提高整個建筑的質量。以下是對建筑項目工地施工的特點的分析,然后探討具體的施工技術,及施工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2、建筑工地地基施工的特點
2.1 建筑事故多發的特點
當前的建筑市場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建筑施工安全保障和建筑物的質量問題最受關注,這些問題導致的建筑事故也多有報道,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施工時對地基處理不夠重視,技術不夠完善,這就迫切的要求地基處理技術和施工技術的完善。
2.2 地基處理需要考慮差異性的特點
由于國土跨地面積較大,因此各個地區間的自然地理差異較大,導致總體土質類型較多,差別大。
不僅地質結構的構造上有凍土地、軟土地、鹽堿地等等這些不同的地質 ,同時各地氣候也有所不同,各類地質災害的發生情況也有諸多不同,而且一些自然地質災害也會改變地基,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這些因素使得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處理具有相當大的復雜性。
對建筑工程地基的施工勘探以及施工有極高的要求,使得施工過程中會遇到很大的技術問題。
2.3 地基處理中問題可能會有遺留的特點
房屋建筑工程的各個施工過程往往是相互依托和環環相扣的,因此問題若是不能及時的得到解決,無法引起工作人員的重視,將會造成地基處理遺留下的潛在問題,給房屋建筑工程以后的施工埋下安全和質量隱患。這對施工過程中細致的勘測,及時的檢測等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2.4 施工過程難的特點
縱觀整個建筑項目的整體,要從各個問題入手并逐一解決,其中關系到整個建筑質量的關鍵部分就是地基處理的好壞。因為在整個建筑中,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礎。然而,由于地基施工主要是在地下進行工作,所以在處理難度上較大,并且地基處理時一個疏忽就會導致整個建筑發生重大的事故且質量上存在危險。
2.5 施工中一旦發生問題則很嚴重的特點
建筑基地作為一種基礎類工程,在進行完工程建設之后,必然會對其進行檢查,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即使發現了地基施工部位的缺陷,也難以對其進行修整。這勢必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如果地基施工產生了風險,卻沒有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整改,則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造成人身傷亡等嚴重性后果。
3、建筑地基施工要注意的問題
3.1 注意結構是否漏水
房屋建筑工程漏水地點多常發生在山墻、檐口和變形縫處。產生建筑工程漏水不外乎自然原因和人為因素,自然原因多為外界溫度變化引起,施工人員操作失誤導致的結構漏水則為人為因素。在施工中,應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漏水現象。
3.2 施工中要注意通風孔道的暢通
建筑施工設計中未能合理設計通風孔道可導致通風孔道堵塞,此外,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不小心將雜物放置通風孔道,造成通風孔道堵塞。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應注意好通風管道的設計,更要注意好物體的擺放,以免造成管道堵塞。
3.3 施工中要避免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
一般來說,應該注意以下兩點:(1)注入混凝土后要注意做好防護,以免混凝土水分蒸發過快,混凝土拉應力過大;(2)施工前混凝土模具制作務必要制作的精準,加強監測,防止力量不均勻。
3.4 要保證施工材料質量
施工材料作為建筑工程的主材,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房屋的施工質量。而如今,在建筑工程中對建材購買缺乏標準、施工方為追求經濟利益將建筑材料以次充好,建筑材料質量不合格,嚴重影響工程質量。同時會影響建筑隊的名譽,往往會得不償失,建議建筑隊有長遠考慮。
4、建筑施工中的技術問題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處理以房屋建筑地下環境為依據,其施工的原理指的是通過擠密、夯實、換填或排水固結、冷熱處理、振密、膠結等方法進行加固地基。將地基處理技術進一步細分:其還包括樁基技術、具有輔助性的地下連續墻技術和地基加固技術。
正式施工的時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強夯法與碎石樁法的聯合進行地基的夯實處理:首先要在地基施工現場對填土層做好處理,主要是碎石樁的準備工作,這樣利于地基排水系統的完善。之后需要盡快選定強夯施工點,利用巨大沖擊波來打擊碎石樁,將擊散后的碎石環著石樁壓入最近的護土層中,這樣能夠利用碎石增加地基上層的堅固度,之后鋪入泥土后,能夠利用泥土壓力加強整體的頑固度,從而使建筑物能夠達到質量要求。在整個施工中,強夯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對其施工的技術要求格外的嚴格,每項數據都爭取做到精細。其中夯擊加固深度的確定,是根據土層實際濕陷和厚度等級來實現的。單位夯擊量要對地基的結構類型、載荷大小、計劃夯擊的深度和土壤屬性等進行綜合考慮。而地基土的性質決定了夯擊的次數,可以先夯兩到三遍,再以低能量進行夯擊一遍。水泥粉煤灰碎石樁與粉噴樁的聯合處理:水泥粉煤灰碎石樁與粉噴樁的聯合處理,通過利用各自的固結能力與天然的地基土混合形成了復合地基,具有增強粉噴樁的側限約束作用和發揮水泥粉煤灰碎石樁高承載力的特點。由于上部地基土采用了粉噴樁,地基土變形力削弱,能夠增強其抗壓力和形態的固定度,使原先固結好的土體由于水泥粉煤灰碎石樁的嵌入,形成的破壞得到避免。無論碎石樁與水泥粉煤灰碎石樁的聯合處理,還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樁與粉噴樁的聯合處理,都涉及到了樁自身強度,樁自身如果在澆灌中不能滿足設計的要求,將會對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造成嚴重的影響。
施工完成后,要對地基工程質量進行檢查和驗收。在檢查和驗收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所有材料必須具有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出廠合格證。擊樁時的樁位擺設尤為重要,樁位本身要垂直于地面,并且接樁時的數據誤差必須要控制在限定范圍內。第二,在進行單樁靜載試驗時,要嚴格控制預制樁樁頭進入基坑內必須預留有一定的錨固長度。第三,要檢查焊接的情況,不能存在缺、漏焊等現象。同時,需要注意壓入土中的鐵體必須進行涂刷防腐漆的處理工作。第四,要嚴格控制封樁混凝土的澆筑質量,確保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強度性能滿足設計的要求。
結束語
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加快了我國房屋建筑工程建設的步伐,建筑工程的質量已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財產安全聯系在一起。同時在我國的地理環境下,國土面積大,地域地理環境差異大,因此在廣闊的國土中,土質類型多、差異較大。能夠利用更加科學合理的地基處理方法就尤為重要了,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我國的地理環境,并且保證施工安全和建筑質量。總而言之,建筑是事關民生的大事,做好施工是服務社會的事,加強施工質量有利于個人發展同時也有利于社會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鳳亮.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處理施工技術的探討[J].現代裝飾(理論),2011,(02).
[2] 文家通.關于房屋建筑節能施工技術的研究[J].科技傳播,2013,(15).
[3] 張國強.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處理施工技術的探討[J].科技傳播,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