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棟 胡順強
【摘要】淺析當前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特點,并從模板工程、鋼筋設計以及混凝土澆筑三方面對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施工技術進行探討。為施工實踐和工程研究提供一種借鑒。
【關鍵詞】結構工程;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
1 引言
當代建筑工程廣泛采用了鋼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由于獨特的施工特點和施工效果,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其他建筑施工方式。而當前對于混凝土的施工技術,或由于施工人員的無法規范化傳授,或由于施工傳授的實現困難,或由于施工理論研究與實踐難以相結合等等,都難以使建筑鋼筋混凝土施工工程技術的實現進行規范化、科學化傳承和深入研究。本文將從實際工程實踐出發,對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進行探討,為相關研究和工程指導提供一種參考和借鑒。
2 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特點
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在實際應用中,工程程序較為嚴格,步驟也相對統一。而嚴格的步驟要求也導致了工作上的不便,甚至會影響施工質量的管理。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工程流程管理和嚴格的施工程序控制是建筑鋼筋混凝土工程的第一個特點。另一方面,鋼筋混凝土工程采用鋼筋、水泥及其他相關的材料進行復合化學反應,因此鋼筋混凝土工程的第二個特點是受建筑材料的自身性能和質地影響較大。最后,當前應用的鋼筋混凝土工程多數為高層建筑,其在施工上又具有其獨特的特點。在施工過程中,新澆灌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每個階段必須需要模板支撐(甚至第二次支撐)以使的下部預先澆灌好的樓板對上層的負荷進行傳遞。因此,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工程是一個復合而有臨時性的承載系統,其性能與混凝土的材料質量、施工的周期和支模的層數等多個建筑參數相關。
3 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施工
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施工是一個復雜而又必須嚴格控制的系統工程,基于上述的工程結構特點,根據工程實踐和相關理論要求,此處對建筑混凝土的施工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和討論。
3.1 模板施工
模板施工是建筑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的第一個步驟。在實踐上,模板工程采用包括鋼模板、鋼板以及膠合板在內的多種板材料。在實施上,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標準和要求進行,例如接縫杜絕漏漿、模板接觸面應當清潔無雜物、隔離劑要求符合標準、施工前期必須進行濕潤處理、不得在板內積水、預留口準確并嚴格控制預埋配件等等。當然,最重要的還在于施工按照相關預先設計的圖紙材料,發現有誤應當及時進行糾正,并在實施周期上對工程進行嚴格控制。
對于模板的安裝,必須準確對構件的幾何尺寸進行控制和把握,保證軸線位置的無誤。模板選取上也要保證其具有足夠的剛度、強度和穩定性等,可以在試驗室對其進行預先試驗。澆筑前必須對模板的相關配件進行檢查,并及時糾正錯誤。
在實際工程的實施上,模板的設計和結構的支模必須由具有相關資質的單位、公司或者個人進行設計、配板放樣和編號;模板就位實施時按照放樣圖紙進行安裝,將施工的預先設計落實到實際;安裝和拆卸模板必須由專業的施工團隊負責,并對安全實施保障方面做進一步的處理。例如安裝柱體、墻體的模板時必須加載保護措施、吊裝模板時有專人對其進行就位、電焊接頭是需要用鐵皮進行輔助隔離;對于施工的預先安排必須盡量周全,減少二次開孔等相關的二次工作量;
最后,施工后期模板的拆卸也是模板施工的一個關鍵環節。因此,拆卸模板必須事先做好拆卸工作的順序的制定。相關標準和文獻指出,當施工剪力墻體的凝固強度達到1.2N/mm2時,必須松動其穿墻拉桿,實現模板與墻體的安全分離,防止模板與混凝土的黏合。這也是為拆模做準備。
3.2 鋼筋施工技術
鋼筋的選材,是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鋼筋施工技術的鋼筋施工第一關。對于鋼筋的進場,必須考慮采購方的出廠合格證、生產資質等質量安全問題相關的資質。并在試驗室對其進行多次試驗,請專業人士或專業檢測單位提供相應的檢測報告,確保工程應用鋼筋的質量符合國家規定和行業要求。進場后,鋼筋的材料存放應當使其置于干燥地方,例如廠庫、料棚或地勢較高的工地,與此同時,在鋼筋垛下進行墊木處理,盡最大可能降低環境對其性能的影響。另一方面,可以對其進行分類管理以提高施工效率。
鋼筋的安裝在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實施上有:首先對鋼筋的鋼號、形狀和尺寸進行施工前的核對,并對不符合標準的進行剔除。采用鐵扎絲進行鋼筋捆綁時應當交錯均勻綁扎,并確保其牢固程度,盡量使其接頭朝內,且在同一方向上相鄰的扎頭應當正反交錯。與此同時,實施的鋼筋應當在擺放位置線的標準上,以行業標準、圖紙放樣和容易識別為準則,按規律進行標準化施工。有關文獻提出,在短向鋼筋兩端沿著另一端每隔600-900mm設置一支鋼筋、橫梁的主要鋼筋放線在梁底模板端部進行標注、板筋擺放線在頂板進行標注、獨立柱筋在墊層標出等等,此處不再贅述。
3.3 混凝土澆筑工程
混凝土的澆筑作為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最后一道工程,其在實現上是影響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的最后一關。在分層澆筑中,混凝土澆筑必須考慮上一層的澆筑體的凝結情況,并進行搗實處理,使其上下層銜接合理;另一方面澆筑柱子是高度大于3米的且界面面積大于0.16平方米的,可以直接澆筑,否則必須在其中部進行開口處理,分段澆筑;在橫梁的澆筑上,首先從梁的一端澆筑,并且不完全單方向地進行澆筑,對另一端也適時澆筑。在兩端混凝土初凝的狀態下對整個梁進行合攏處理;為了防止混凝土的分層,在澆筑時澆筑量在傾落處理上不宜大于2米;與此同時,定期實時觀察澆筑過程中模板的變化、支架的變化以及預留孔的變化,及時處理不符合施工放樣圖紙和相關標準的現象。
另外,在施工縫的處理上,必須選取剪力較小的位置作為施工縫的設計位置。按照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規定,施工縫在工程中必須:柱子施工縫留于其頂部;橫梁施工縫留于梁下方;板塊連接的大斷面梁留于其班底的20-30毫米處;墻體施工縫留于門洞過梁跨中的1/3以內等等,相關規范可以參考其他文獻。
4 結束語
本文對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技術的工程實施特點進行淺析,并在此基礎上,對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施工過程,包括模板施工、鋼筋施工以及混凝土澆筑工程等方面進行探討。當然,在實際工作中,施工必須與時俱進引入新理念,并對監管保持全程的實時性檢測,這也是我們工作努力的一個方向。在此相關的淺析和探討還需要進一步結合實際工程需要,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對實施現場和具體施工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滿足實際需要。
參考文獻
[1] 韓新利. 現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探究[J]. 山西建筑. 2012(25)
[2] 周鵬. 鋼筋混凝土房屋施工技術特點研究[J]. 科協論壇(下半月). 2011(04)
[3] 張艷玲. 框架結構混凝土質量通病的防治[J]. 山西建筑. 2005(01)
[4] 雷碧輝,李煌,李琪. 淺述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期可靠性分析與控制[J]. 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