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延安精神的發祥地,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延安領導人以人為本,提出建設“圣地延安,生態延安,幸福延安”發展目標,在實現這一夢想的過程中出現許多新的問題、新的矛盾、新的挑戰,只有重視延安精神的當代價值,結合新的實際,大力弘揚延安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才能助推延安人“幸福延安”夢想的科學發展。
一、弘揚延安精神,以城鄉統籌為引領,大幅提升城鄉居民收入
延安市轄一個區12個縣,121個鄉鎮,總面積3.7萬平方千米,總人口218萬。延安應繼續緊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貫徹落實《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計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為總攬,以“做美延安、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和“中疏外擴,上山建城”的發展戰略,破解延安發展難題。
第一,做強縣域經濟。借鑒先進經驗,發揚延安精神開拓創新,堅持“兩手抓”“兩促進”。“兩手抓”即一手抓各縣城發展,著手抓好縣城商務區以及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發展;一手抓工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及縣城特色產業、旅游業的發展,積極引進民營企業,探索縣城特色產業及旅游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途徑。“兩促進”即一是利用延安“四大經濟區”,緊緊圍繞中心城市發展而發展,促進縣城商貿、能源、旅游和農副產業加工、現代服務業、農林牧副產業等發展;二是利用“十強縣”輻射帶動作用,以強縣促進發展緩慢的縣,形成產業經濟鏈,增進縣城之間互補發展,以求共同發展合作共享發展成果。
第二,做大城鎮化建設。延安的城鎮化達到52.2%。剖析延安的二元結構,延安的城鎮化建設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統籌推進延安“四化”同步,采取點面結合,重點突破,量力而行,著眼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實行農村小城鎮模式、縣城分散性模式、中心城市集中型模式等多元化的城鎮化建設模式,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大力實施治溝造地,遵循自然規律,合理節約土地資源,保護和珍惜生態環境,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轉變農民生活方式,提升城鎮文化、公共服務、教育就業水平。
第三,加大招商引資。加大招商引資,內強企業外引項目。首先支持延安現有的企業,利用工業園區優勢,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項目,創新發展渠道,增強現有企業發展后勁;其次制定出臺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做大做強的政策措施,搭建發展平臺,推進縣城和延安新城的經濟發展,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形成良好的市場經濟循環體制。
二、弘揚延安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圣地紅色文化繁榮發展
紅色文化指我們黨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獻、文物、文學作品和革命戰爭遺址、紀念地以及凝聚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傳統和紅色風情,是中國的先進文化。中國共產黨人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風雨歷程孕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代的核心價值觀,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
延安現存革命舊居140多處,紅色景點甚多享譽中外。延安市提出“文化引領,旅游帶動”戰略,把行政中心和商業區遷往新區,將舊城建成“中國最大的革命歷史博物館”。利用這一契機,紅色教育要走進社區、走進學校,挖掘其政治價值、時代價值、經濟價值、德育價值和文化價值,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以延安為本,以社區為本,以學校為本的開發利用。尤其是學校要開發以延安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的校本課程,讓紅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校園。編撰紅色文化圖書、影像等,推出更多的像《延安保衛戰》《延安頌》等這樣的文化成果,振奮民族精神豐富人民精神家園,把弘揚延安精神、繁榮紅色文化作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
三、理論聯系實際,創新社會治理模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一場政府改革,必須堅持從延安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全心全意為人民根本利益服務,統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社會管理向社會治理轉變,使政府由原來的全能、管制、權力政府轉變為有限、服務、責任型的政府,提升社會治理的系統性、權威性和本土性。重點提升社會治理的本土性,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充分汲取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關于社會治理合理的核心思想,弘揚民族精神、延安精神,以人為本,經世致用,繼承儒家思想“修身、治國、平天下”。《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堅持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立足延安實際堅持依法治理,積極借助吸納民間組織社會團體的力量,與政府組成“社會復合主體”,借助“民主促民生”等政策舉措,整合多種資源,促進延安特色行業發展,在政府與社會之間構建一種新型合作關系,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
四、加強黨的建設,轉變政府職能,推動“幸福延安”建設
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建工作要從組織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層組織建設和人才發展體制著手,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執政黨,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福利,扎實推進“富民工程”, 轉變政府職能,滿足群眾的各種需求,創新“社會管理型”和“公共服務型”政府轉變方式,解決群眾實際問題推動政府各方面工作,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
“圣地延安”是根本,“生態延安”是任務,“幸福延安”就是要應用延安精神的當代價值努力建設城鄉舒適靚麗、生活品質良好、生態環境優化、社會保障完善、社會文明和諧的幸福家園,助推延安科學發展。
作者簡介:白海生,中共甘泉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